分享

这本印谱收了齐白石1100方印章,但是他一点儿也不想给你看

 野鹤zdycn2000 2016-11-22


画事君说


今年可以说是我的齐白石印谱无缘年。

 

先是春拍时北京匡时一部齐白石自拓的,送给徒弟周铁衡的三册印谱,价格合理,委托一个朋友去举,这人竟然做主让给别人了,气的我白眼三天不能翻回来。然后是秋拍香港苏富比出现一套齐白石自拓的,给妾室胡宝珠的印谱,举到五十万竟然不能拿下,最终落槌六十多万,加手续费要接近80,只能感慨钱不如人。

 

以这样的价格去买印谱,在玩印章的人看来,其实是非常贵的。印谱本身的作用就是为了看印面,其实你有照片就能满足。但是,翻开一册原印手拓的印谱,那种扑面而来的信息含量之丰富,你看走刀,看布局,看文辞,特别容易沉浸其中,特别愉快,而且是一个能够快速学习的过程,看完学会了,再把印谱一卖,说不定还升值了,顺便还赚了钱,天下怎么会有玩古董这么好的事情。

 

说回齐白石,怹老人家当年的学习篆刻,也和一套印谱有关。





一套赵之谦印谱,电光火石刺激出了齐白石


今天人们欣赏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时,大多津津乐道于齐白石“衰年变法”,从祀三公山碑学得的篆法、从天发神谶碑悟到的刀法,乃至于后来取法秦汉权量,汉将军印等等,这些确实是齐白石晚年篆刻成熟期的艺术渊源。

 

但是我们却不能忘了,在“衰年变法”之前,一本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对齐白石带来的改变。


      

白石成熟期的印作(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大匠之门)


祀三公山碑



天发神谶碑


齐白石的篆刻初学丁黄,走的是浙派沉稳细密的风格,但显然,这种风格与白石内在的秉性多有违背,尽管他勤学苦练,但就是感觉不对路。所以他早期的印作也就固步于规矩之中,难称佳品。

丁敬“我生无田食破砚”

 

丁敬“砚田农”、黄易“一笑百虑忘”


齐白石临丁敬“我生无田食破砚”、“砚田农”

齐白石仿丁黄“身健穷愁不须耻”


但是这一切在齐白石43岁时发生了变化,那年齐白石从老家去长沙小住,在旧友同时也是他篆刻之路的启蒙人黎薇荪家中,看了一本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大受震动。从此二十余年,完全沉浸在赵之谦的篆刻中无法自拔。


 

二金蝶堂印谱


赵之谦的篆刻,早年也学浙派,但他这么个性的人,当然不能以浙派为藩篱。

 

赵之谦的篆刻兼取皖派邓石如、吴让之等人的印风,上溯秦汉钱币、碑刻、诏版,提出“印外求印”的主张。而这些主张和观念,正深深契合齐白石对于篆刻的体会。



赵之谦像


他毫不吝啬对别人夸赞说:“刻印者能变化而成大家,得天趣之浑成,别开蹊径,而不失古碑之刻法,从来唯有赵撝叔(之谦)一人。”变化,天趣,不失古法,这是赵之谦带给齐白石的改变。

 

齐白石自从得了《二金蝶堂印谱》,日夜揣摩研究,更选其中以为绝妙者钩摹数遍,甚至到了“观者莫辨原拓钩填”的地步,可见其用功之深。

 

他对于赵之谦的喜爱,甚至完全忘了自己曾与人说刻印不可为“印奴”的告诫。自甘做了赵撝叔20余年的“印奴”。


赵之谦“赵之谦印”

 

赵之谦“伯寅藏书”、“汉后隋前有此人”

 

赵之谦“二金蝶堂”、“茶梦轩”


但是苦功夫不会白花,《二金蝶堂印谱》带给齐白石的,除了骨子里透出的变化、天趣、不失古法之外,更大的是赵之谦的章法和布局。

 

赵之谦的布局承接着邓石如一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风格,大开大合,又能庄重婉约不失法度,泠然有大家风范。因此,即使后来齐白石“衰年变法”,艺术风格经一大变。但是从赵之谦那里学来的章法布局早已化为白石的内功,完整的在后期篆刻中被保存下来。


齐白石仿赵之谦“曾藏茶陵谭氏天随阁”

齐白石仿赵之谦“花翁管领字画”


可以说,若是没有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齐白石一辈子的篆刻都要在三流印家中徘徊,是《二金蝶堂印谱》一下子打开了白石的眼界与格局。就仿佛郭靖遇到了洪七公,让白石的篆刻面貌一下子就能跻身名手之列。

 

还远不止于此,无论是秉持着“印外求印”而从《祀三公山碑》、秦汉权量中开辟新篆法,还是贯彻“印从书出”而在《天发神谶碑》中领悟到以刀做笔,以刻为书的新刀法,这些无疑都是通过《二金蝶堂印谱》从赵之谦那里继承来的。


齐白石仿赵之谦“顿叟”


鸳鸯绣了不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被一本印谱成就的齐白石自己心里却清楚的很,他深知一部好的印谱对一个学篆刻的人意义有多大,更知道从一部印谱中,有多少种新观念脱胎的可能。

 

但是古怪的是,白石老人自己生前却并不用心于将自己的篆刻成果汇刊成集。

 
《白石印草》一种


1933年71岁的白石又以《白石印草》为名刊刻了一部印集,但是所用印泥十分粗糙(可能是白石自己所制),钤拓亦不用心。甚至有前后同出一印的情况,用纸也不统一,可谓随意之至。



《白石印草》又一种


至于他晚年为弟子刊刻的一些印谱,也大多较为随意,刊印数量也较稀少。很难说白石想借此以呈现自己完整的篆刻面貌。他甚至还说,“昔人有平泉庄,一木一石子孙不得与人。亦必知先人三百石印斋之石印三百,亦愿子孙不得一印与人也。

 

说白了,白石老人太精明了!连身后事都盘算的清楚。“不得一印与人”,和不认真刊刻印谱本是同样的道理。篆刻虽为艺事,但仍以术行。所谓篆法、章法、刀法,非亲弟子不得传授。“鸳鸯绣了不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


 

白石老人一脸精明


若如此,那我们今日欲以白石老人的篆刻为根基与养分,学习他的篆刻,岂不是无从下手了麽?



料不到的身后事,印谱仍在世间传


所幸,事情并不像白石老人算的那么好。他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就将三百石印斋的多数印石捐献给了国家,由北京画院收藏。

 

而与此同时,他生前的师友与身后的子徒,深知白石老人篆刻的价值,纷纷将自家所藏刊印成集。

 

比较有名的如朱屺瞻所刊的《梅花草堂印存》,钤印七十六方,因为朱屺瞻被齐白石奉为知己,故而所藏皆为精品。



朱屺瞻藏白石印原石精拓


还有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先生所刊的《先君子三百石印存》,钤印三百二十六方,是齐良迟先生家传的白石老人印存,裱装册页本,分三册。这部分原石如前所言大多已捐藏于北京画院。

 

1981年朵云轩也据所藏齐白石的四十五方印刊为《齐白石印集》,这里面有七枚早年的作品,对于研究齐白石的篆刻脉络很有价值。朵云轩还请沙孟海题签,王个簃作扉页,朱屺瞻序文,颇显珍贵。



朵云轩出版《齐白石印集》



北京图书馆,憋了个大招


这些私人所刊印谱,虽然诚意十足,制作精良,颇能使观者窥得白石老人篆刻之一貌。但是问题也非常多。

 

最大的问题和白石老人生前为弟子所刊刻的印谱一样,就是选材不全面。另外刊刻数量也很稀少,不能流通。一定程度上说,可能还存在着真伪混杂的情况。这些印谱在保存白石老人成果上,或颇有功劳,但是在还原和展现方面,却仍显不足。


直到1987年,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策划的《印谱丛刊》系列的第一种《齐白石手批师生印集》出版。

 

这套书内收白石及其弟子贺孔才、刘淑度、马景桐、周铁衡等人所治印章六百六十一方,每枚印拓旁都加有白石老人的墨笔批语。全部作品前后相隔30余年,是把握白石老人晚年以来篆刻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全书共5函18册,限量200套。

 

自白石老人1957年去世以来,人们第一次看到如此宝贵而丰富的资源面世,可谓盼之久矣!于是刚一发行,就被抢购一空。



印谱丛刊第一种《齐白石手批师生印集》五函18册,限量200套


受到第一种的启发,北京图书馆金石组才突然意识到喜欢白石印章的人太多了,可市面上的资料又太不全面,人们很难窥得白石老人篆刻艺术的全貌。

 

于是金石组的小伙伴们决心干一票大的:要收集所有现存的白石老人印章,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做一套最全最好的齐白石印谱!

 

说干就干,从选材到编排,金石组的小伙伴们开始四处搜集打探白石老人印章原石的下落。

 

可是,齐白石从34岁拿修脚刀刻第一枚印开始,到80余岁才渐渐搁刀。五十余年的时间,他到底刻了多少印?据他自己说:“余五十五岁后居京华,所刻之石,三千余方。”而事实上,据其后人估算,数目可能远在六千方以上。




八十多岁的齐白石仍操刀不辍

 

如果考虑这些印石都分藏各处,保存状况不一,藏家是否愿意配合等等情况,金石组的宏愿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千难万险,他们还是打探到了四千余方印石的下落。按计划他们准备出版25函,每函四册,一共一百册的大印谱。在那个人力物力不算丰富的年代,这样的工程,可以算是穷尽金石组小伙伴们所能发挥的全部洪荒之力了。

 

这世间岂能事事如人所愿呢?印章分布太过广泛,同类型印章(如姓名印)比例过重,大量印石因为保存不当已无法通过钤拓展现原貌,很多藏家以高价故意刁难等等。种种困难使得金石组的小伙伴们步履维艰。

 

经过三年来多方努力和协调,从1988年《齐白石印集》第一函出版到1990年第十函发行,这套印谱以十函,每函两册,收印1100方告终。与以前的同类印谱相比,这样的盛况,谓之空前绝后也不为过了。



1988年出版的印谱丛刊第二种《齐白石印集》,十函20册,限量300套!


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出版社依靠高清图版不同,金石组的小伙伴们不惜穷尽精力,将所有一千一百枚印石,全部以原!石!人!工!钤!拓!

 

照片和真石拓片的差距,那不是一条街的距离。


           

《齐白石印集》内页(“瓜李故乡盐梅故人槽糠残梦鸱夷前身”、“蒋中正印”),以木板水印为背景,原石手钤。


当时同样想靠钤拓本来保留白石篆刻风貌的天津杨柳青画社却为了节省人力,不但电脑制版,而且在钤拓时借用机器,其得到的效果则较之金石组远甚。

 

不忘初心,不改本意,正因为金石组小伙伴们的不懈投入,才有了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好的《齐白石印集》”。

 

为了把这个愿望实现的尽善尽美,金石组的小伙伴们还特意聘请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顾问,同时兼为著名篆刻家的傅大卣先生和白石老人的第四子齐良迟先生为鉴定顾问,对每一方印的由来和真伪都做出了精细的鉴定,这些努力成为了这套印谱传之百世的学术价值基础。



傅大卣先生与弟子


齐良迟先生与弟子


但是金石组的小伙伴们精力毕竟有限,这套《齐白石印集》只刊刻了三百套,但却尤显珍贵。一期一会,再想以一千余枚原石手工钤拓同时聚珍一处,就算是如今各出版社人手经费充足,也可说是绝难实现了。

 

而这十函印集分别由齐良迟、梁树年、吴作人、卢光照、陈衲子、李可染、王贵忱、博大卣、苏庚春、杨广泰十人题签,且不说这十位先生皆是艺坛名家,只说他们如今多数已经作古,却曾因《齐白石印集》的因缘,以题签的形式聚于一处。已是艺坛极为珍贵之事了。


十家题签


而今天,这套“最好的《齐白石印集》”再现艺典中国网络拍卖夜场。他们特别讨厌的是还要找我来打广告,我压根不想让别人知道这消息,但职业操守在这儿也没办法,不多说了我去办牌买了,别跟我抢,谁跟我抢我咬他。


好,今天就酱,大家晚安咯。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 《齐白石印集》1988年

纸本线装  共十函20册  28x12cm

RMB:50,000

专场:澄怀味象二——齐白石印集专场

拍卖时间:2016年11月25日22:00至11月26日22:00

拍卖公司:艺典“微拍全球”


扫描二维码,进入拍场,看看印谱长啥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