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铁一中:《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校长曾庆桂办学思想与实践

 wwm5837 2016-11-22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1日第12版以《从“需要”出发办一所好学校》为题,聚焦我校蝶变及校长曾庆桂的办学思想与实践。

附原文:

 


 

从“需要”出发办一所“好学校”

——聚焦长沙铁路第一中学的蝶变及校长曾庆桂的办学思想与实践


记者:闫瑞


   朋友,当一条“捷径”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会走吗?

       愿意走捷径,相信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有一些人,会拒绝捷径,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有着不同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他们对于所谓的目标、成功,有自己的理解。

      曾庆桂就是这样一个选择不走捷径的人。

 

   2005年,组织安排他到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长铁一中)担任校长。在此之前,他在煤矿子弟学校、大型企业机关子弟学校做过教师,担任过中层干部、副校长,又在湖南省的重点中学做过教师、中层干部、副校长,可谓实践经验丰富,对教育有着很深的感情及思考。

    彼时的长铁一中移交地方政府部门管理不久,学校发展面临诸多转型难题,而且当时的办学环境并不利于这样的一所弱校。长沙市的几大名校集团正在快速扩张,“超级学校”现象已初现端倪。

 

    当时学校面临的捷径就是“加盟”名校。“事实上,当时与长铁一中同等水平的以及新建的近50所中学几乎都被几个集团收编,穿上‘黄马甲’,钻进了名校集团,招生等系列问题迎刃而解。但是对于这种走捷径的办学行为,我有不同的看法。”曾庆桂说。

    他不认同这样的学校发展模式,也不愿做缺乏个性、少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担当的教育者。他为长铁一中选择的是独立办学、走自己的路。“无论长沙市的名校如何扩张,哪怕变成‘N个教育集团+1’,这个‘1’就是长铁一中。”在教职工大会上他这样表态。

    对于学校的未来曾庆桂并非底气十足,但教育的情怀和信仰促使他做出这样的抉择。在他看来,基础教育根本使命是要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学力发展、身心发展和审美情趣培养奠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而不能负载其他功利目的;办教育应从“满足需要”出发——满足教师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家长及社会的需要以及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

      

 研究与满足教师的需要,重树学校理念文化


    学校里,教师永远是第一资源,没有敬业、优秀的教师团队,所有的教育理想都是空想。

    初到长铁一中,曾庆桂就发现整个学校教职工信心不足,校风学风堪忧,教育质量滑坡。经过两个月的细致调研,他理出学校发展的四大难题:一是办学理念滞后。铁路办学相对封闭,“高分数”“升学率”等深入人心,办学行为很不规范。二是办学结构复杂。十二年一贯制,为解决经费短缺,还有“校中校”;三是教师队伍臃肿。长沙铁路总公司教育办将十多名干部和职员调整到了学校,造成学校严重超编,干部队伍老化,教辅人员与专任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四是办学条件简陋。

 

    针对这些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曾庆桂提出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改善条件,融合队伍;第二步,规范行为,改革创新;第三步,文化引领,內涵发展。首先,对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原有18位中层干部只保留了8位;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优化组合,合同管理;其次,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改善学校条件,优化校园环境;逐步规范办学行为,改革学校管理。

 

    疾风骤雨般的改革之后,学校出现了新气象,但在有着“移动一把椅子也要流血”的文化传统面前,曾庆桂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历了风波考验,曾庆桂对办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一系列改革是必须的,但动作过大过快,没有认真去体谅一些老师的感受和需要。“我得进一步了解教职工,提高他们对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的认识,因为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自此,曾庆桂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深入教职工工作,真正从教职工的需要出发,理解他们对公正报酬的需要,尊重他们渴望获得认可与尊重的需要,引导他们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长铁一中推出了学校内的《职级内部认定制度》,改革了评价制度,绩效工资向工作量大的一线教师倾斜,加大对教学、科研贡献突出老师的奖励力度,评选“五星教师”,聘任校级督学,除教代会外,成立校务委员会、妇委会、青年教师协会、阳光服务站等,让教职员工有话有处说,有难有人帮,有计有人听……充分调动了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长铁一中在学习资源配置、学习组织建设、教科研指导、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特别舍得投入。比如,为方便借阅,图书馆从二楼搬到了一楼,还设置了书吧,提供300多种杂志借阅和茶水服务;每间教室也配置了书柜和书籍;每个教研组都配备研究室,每年打包购买5家以上的教育网站的教学资源供给老师使用;倾力建设“智慧校园”,Wifi全校覆盖,学习更为便利……

 

    每年,学校承办十多场市级以上的各类教学研讨会,推介教师上研讨课;选派35名教师下乡支教,定期组织青年教师送课下乡,用“非常规”方式促进教师成长。学校还重视选拔有德有才的年轻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教育管理,培养管理后备人才,短短6年,就培养出5位副校长,其中4位到外校任职;学校还有4位教师被长沙市教育部门授予学科评估专家,5位老师出版个人教育专著……

 

    教师多层次需要得到了重视、尊重与满足之后,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风清气正,人人想的是干事创业,偏执、狭隘的教育观被开放、大气、有格局的教育理念更新,绿色、向上学校文化得到孕育、生成。

 

    研究与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做“着想他们一生”的“真教育”

 

    35年的教育实践当中,无数令曾庆桂感慨的事情让他对于“学生”有着深刻理解。他认为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事实,那么教育就必须尊重这种差异,不能因为某种整体性的需要就忽略甚至牺牲某个学生的个性需要,教育必须要有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再者,成长当中的青少年犯错误是正常的,不能忽视学生内心向好向善的人性因子,必须要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与切实帮助,要相信学生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

 

    还有,真正的教育不会选择学生、挑选学生,教育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细心地去了解、发现学生的需要,尊重他们的需要,设身处地、想方设方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

 

    曾庆桂坚定地相信:教育中,如果一个孩子的基本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他即使不能“成才”,也一定可以“成人”。

 

    在此理念的主导之下,他倡议老师们去调查学生的真正需要,通过老师们提交的调查清单,总结出学生的几大“需要”:情感体验的需要、自主选择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以及实践创造的需要等。

 

    为满足学生需要,长铁一中逐步采取了这样一些改革和探索:

    一是从2006年起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努力让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情感需要、现实困惑等都得到关注和及时引导。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确保学生人人有导师、个个受关爱。导师从“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服务,及时解决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从而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学生成长导师制”与“传统班级制”有效结合,班主任和导师共同教育学生,教师的爱与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师生的交流增多、感情增浓,导师成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引领者。

 

    导师制密切了师生关系,每年的毕业季,老师和学生难舍难分的场景真实反映了长铁一中新的和谐的教育生态。

 

    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学生能够选择的教育。长铁一中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真正让课程适合学生,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资源,建立了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健康类、学科拓展类共5大类别60多门校本课程,将30多个社团及艺体专业训练队都纳入课程管理,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有了坚实的支撑。

 

    与课程以及发展平台的多样、丰富相配套,长铁一中同时实施了评价改革,打破了唯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改为校园之星——文明之星、服务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学习之星、科技之星、实践之星、文学之星的评选。只要学生努力上进,在原先的基础上有进步,都能够获得激励。

 

    三是建立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组织,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锻炼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是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以“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理念或原则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是开放办学,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展学习空间,给学生认识生活和世界的机会。学校跟高科技企业和农庄合作,建立了“学工”和“学农”实践基地,定期带学生走进工厂,走向田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如引进课程、学生互访、海外课堂、交换生;等等。

 

    五项改革奠定了学生快乐、阳光、自信的人格底色,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此同时也在成就学校的教育品质走上新的高度。

 

    将家长、社会的需要与教育自身的“纯粹”需要协调统一,办让人尊敬的“好学校”

 

    学校作为社会大分工中的专业育人机构,必须研究与满足家长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会与教育自身发展或者本质要求相一致。

 

    对此,曾庆桂说道:教育如果不去唤起师生内心的需要,只会平庸;而只知道一味满足、迎合,而不知道节制,教育可能会畸形发展;不去引导需要、创新需要,教育也会“器小易盈”。公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社会教育供给之间依然存在明显差距,一个清醒的教育者,应该知道哪些需要该节制,哪些需要该满足,哪些需要该引领,哪些需要该唤起。

 

    这样的认识可谓金石良言、真知灼见!

 

    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可能更看重孩子能考个好成绩,将来能上个更满意的学校,而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教育观念、眼光、视野的局限等就忽视了。再如,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也往往只关注分数、升学率以及“精英学生”的数量,往往要求学校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而并不关心学生健全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世界的发展。这与教育本真的追求是有偏差的,那么学校教育应该怎么办呢?

 

    曾庆桂认为,尽管教育应该“从需要出发”,但学校教育还是应当“尽可能地趋于本真”,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的成长规律、个性发展规律,承担本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十多年来,长铁一中通过调研,细化家长的需要,从中找到与教育本质追求的一致点,比如孩子的安全、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学业进步等,下大力从细节入手,如落实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落实阳光体育、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落实分层教学与辅导等等,既大大提升了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赢得了好口碑,也真正解决了一些教育难题,提升了教育质量。

 

    对于当前社会浮躁、功利倾向引发的教育异化现象,曾庆桂相当痛心。他说,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既需要精英教育,也需要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

 

    因此,长铁一中提出了“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培养人人有特长、个个有爱好、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我们没有提‘卓越’,也没有提‘优秀’,是基于基础教育的社会需要,即培养合格的公民品质。本着这一个理念,我们落实公平教育,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身体残障的孩子进行精准扶助,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曾庆桂说:“只要他们能适应社会、回报社会,就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十多年的发展,长铁一中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巨大的变化赢得了业界口碑,教师赢得了专业成长和职业尊严,曾庆桂校长也以不一般的理念、扎实的实践、敢于担当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同行的认可与赞许。今年711日至12日,由国家教育部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主办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曾庆桂作了专场的教育思想报告,引发了与会教育专家和校长们的共鸣。

 

    在报告中曾庆桂强调:“长铁一中算不上名校,只是一直走在通往好学校的路上。”“我们这类学校正因为普通平凡,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更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曾庆桂说,无论未来世界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育需要按照人的需要来发展,“以人为本”是永远不变的;办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满足和引领“人”的需要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

 

    时势造英雄,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也是需要英雄的。英雄就意味着卓尔不群、敢于担当,然而有着“不温不火”“不冷不热”性情的曾庆桂似乎拒绝这个标签。他认为自己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所做的事情多是点滴小事、平凡简单,也少有“卓越之感”。不过,他看重一点,就是:自己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环境怎么变换。

 

    追根溯源——人世艰难,起起落落,但终能够做成一些事情的,大概莫不如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