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沟通功能 1,能使患者感受到温暖 2,能调节患者心理平衡,有助康复 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 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临床中,患者和医生打交道最多,医生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安慰,能使患者获得宽慰和力量,对于调节心理平衡,趋利避害,帮助康复,意义十分重大。 3,预防精神心理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表现为各种情绪,情感的偏激失常,如抑郁,焦虑,恐惧等,还包括 神经衰弱,臆症,强迫症,疑病性神经症等,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症。患者疾病缠身,加上某种不健全的个性,以及社会因素,容易发生精神心理障碍,对疾病的康复相当不利。医生与患者沟通良好,成为知心朋友,帮助患者健全个性,从而有助于康复。 4,有益于健康长寿 医生诊治疾病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当疾病康复后,能延续心情舒 畅,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故有益于健康长寿。 二,沟通原则 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需要医生遵循沟通的原则。 1,诚恳 诚恳是沟通中建立和发展友谊的基础。与患者交往,必须诚恳待人,以心换心,才能 赢得患者的信任,也才能放心让医生诊治。 2,平等 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医学专业分辨能力,是好是坏,没有选择余 地,也容易使患者产生怀疑心态,医生加强了沟通,掌握到平等,医生才能更好地收集患者资料,有助于诊治。 3,宽容 在临床中,不可避免碰到“无理取闹”的患者,也的确不是医生的错误,面对该患 者,最好采取宽容态度,不计小过,反而容易获得患者的信赖。 4,理解 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善于“心理换位”,站 在患者的角度来想,就容易处理好医生和患者的关系。 5,双赢 相互报偿,相互满足是沟通的基本动机,医生对患者,强调奉献精神,有时患者对医 生,处于真心感谢,可适当接受一些报酬,一定要掌握好度,千万不能索取。医生不是神,也可以适度向患者谈谈个人一些忧愁之事,患者反而觉得可爱,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反而有助康复。 6,适度 在沟通中,行为举止要得体,说话要有分寸,亲疏距离要恰当。如幽默时,不要产生 被讥讽,被戏耍之感,又如谦虚,过度就有虚伪之嫌,再如热忱,过度往往使对方感到局促不安,难以接受。 7,重和 以和为贵。说话要和气,为人要和蔼,相互之间要和睦相处,对不同意见,保持心平 气和。和谐是沟通的佳境。 三,沟通技巧 在遵循沟通原则的情况下,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这是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需要注 意以下环节。 1,真诚关爱患者和家属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中医讲究天人和一,实质就是和谐。患者在生病情 况下,需要众多人的关爱,主要是亲友和医生,医生如果只依赖冷冰冰的设备,忽视交流和沟通,患者还是处于孤独无助,不利康复。当跨进大学,也宣誓了,但落实到患者身上,就难了。患者需要的关爱,一是医生的态度,二是对病情的分析,三是治疗过程的细心。 2,重视自己的形象 医生,是一特殊行业,其形象也是特殊要求。一句话,当医生就是医生的形象。在国 外,考上医学院是相当相当难的,犹如考北大和清华,起步就从本科,没有什么专科,本科一般读七年或八年,而且边读边考核,一旦没过关,就取消学医资格。毕业后,那种医生气质就无形形成了。在国外中医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服装,头发,胡须,步态,言行等都有规定,目的就是树立良好的医生形象,给患者充分的信心。 3,加强个性修养 这对医生来说,既重要,又难做到。加强个性修养,是树立良好医生形象的重要环 节。个性修养包含诸多方面,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技术能力,表达方式,自身文化修养等等,如在国外当医生,语言是一重要因素,与患者沟通,要靠语言这一介质,而诸多医生失败于此。 4,运用微笑语言 在沟通中,微笑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很快缩短医生患者的心理距离。 5,学会幽默风趣 在沟通中,富有幽默感的医生往往是最受欢迎的。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 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饭店。它是一种特殊的润滑剂,给人轻松愉快。 6,克服不良心态 平时要做到:勿气,勿疑,勿怯,勿忌。 勿气,但出现矛盾,不要冲动和丧失理智,应心平气和和患者沟通;勿疑,与患者沟 通,以诚相待,不要无端猜测;勿怯,不要胆怯自卑,躲躲闪闪,给患者不踏实的感觉;勿忌,不要嫉妒仇视,对患者和同事尤其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