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迪-温伯格定律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和拓展

 昵称36720007 2016-11-23

p+q)2=1是数学中一个常用计算公式。在生物学科中,有时也需要借助于此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一、同位素示踪:

在部分同位素标记计算中,也会使用到此公式。如:

【例1】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已知有10%的水分子是被18O标记了的,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被标记的比例为(    )

A、5%    B、10%     C、19%       D、20%

【解析】

对于这道题目的计算,不少同学认为是B正确。选择B答案是认为氧气分子中两个氧原子均为18O。其实不然,被标记的氧气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一个氧原子为18O,另一个为16O。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同学就无从下手了,其实,我们只要使用(p+q)2=1这个公式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假设被标记的水所占比例为q,则q=10%,推出未被标记的水所占的比例为p=90%,因此被标记过的氧气所占比例应为2pq(一个原子被标记了的)+q2(两个原子均被标记了的)=2×10%×90%+10%×10%=19% 

答案为C

【例2】一组由同一DNA分子复制而来的DNA分子,其中有20%分子中氮元素被用15N标记过,其余分子未被标记,现用DNA解旋酶将其分解成单链,然后让其重新自由组合成双链DNA,问新组合的DNA分子中,含有标记元素的分子所占的比例为(   )

A、20%    B、36%      C、32%      D、64%

【解析】

对于这个问题,解题的思路与上一题是一致的。将所有DNA分子水解成单链后,其中20%单链被15N标记过,80%没有被标记过,让其自由组合,则含有标记元素的分子所占的比例为:20%×20%(两链均被标记过)+2×20%×80%(只有一条链被标记过)=4%+32%=36% 

答案为B

、基因频率计算:

在一个大而稳定的种群中,基因频率计算可以使用[p(A)+q(a)]2=1→p2(AA)+q2(aa)+2pq(Aa)=1。

不过这个规律使用的时候需要符合5个条件:

①、种群足够大;

②、无基因突变;

③、无迁入迁出;

④、随即交配或者自由组合;

⑤、自然选择对该形状无影响。

王老师通过两道例题解释下这种情况的应用。

【例3】在某一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aa)为16%,问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为[    ]

A、60%、40%    B、48%、52%    C、36%、64%   D、40%、60%

【解析】

根据题目已知,aa为16%,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推出a的基因频率为4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 

答案是A

【例4】大豆黄粒(子叶颜色)对绿粒是显性,现用纯种黄粒与绿粒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将F2中黄粒种子种植后得到植株,让其自由交配,问所得种子中杂合黄粒的理论比例为(    )

A、4/9      B、3/9      C、1/2       D、7/9

【解析】

此题如果直接计算,似乎有点复杂,但如果我们利用基因频率,再利用以上公式就可以很快得出结论:F2中,黄粒种子种植的植株中,AA:Aa=1:2,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让其自由组合,则所得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2/3×2/3=4/9,Aa所占的比例为2×2/3×1/3=4/9,因此Aa/(AA+Aa)=1/2 

答案为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