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拳是在小洪拳的基础发展形成的,其架势比小洪拳略大,步型有所增加,技法也较周全,故称大洪拳。清末,少林寺武僧游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把此拳授于民间,各地门徒在长期的演练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删,各自按照本门派的传统技法、作了修订,陆续创编了新套路,但其名仍称少林大洪拳。
(24)盘肘:起身,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右拳屈肘贴胸,左拳上架于头前上方。左拳、右肘、左膝成一直线,目视前方。 (25)迎面沙:体右转90度,上体下沉,右手顺势下抓,左掌略前,目视右上方。体右转90度,右脚略收再一步,左腿屈膝后翘。
(26)双绝手:左脚落地后,双脚前跳,左脚赶先落地成左弓步。两拳由上向下砸击,拳心向下,右拳置于左腕内侧,目视两拳; 右脚前跳半步,左腿屈膝后翘。两拳由后经上向前砸去,左拳置于右腕内侧,拳心向下。目视两拳。 (27)右左盘肘:左脚落地,体左转18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拳由内向外画弧后上架于头前上方,拳心向前。右拳屈肘贴胸; 右脚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右拳经前上架于头前上方,左拳出肘顶胸。目视前方。 (28)提手炮:右脚后退一步,体右转90度,收右脚于右脚内侧。并步震右脚。左拳变掌向右与拳于胸前下方相击。两腿微向下蹲。目视两手。 (29)两抢手:体右转90度,右脚前上一步成右弓步。有拳变掌,两掌随势向前平直抢出,左掌置于右肘际,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视右掌; 上左脚成弓步。顺势左掌几前平抢,右手略收,置于左肘内侧。目视左掌。 (30)十字踩脚:右脚向前上方弹踢,脚面绷平。左手拍击右脚面; 起左脚向前上方弹踢,脚面绷平。出右手拍击左脚面。目视右掌。 (31)二起踩脚:左脚落地,双脚起跳,向前上方弹踢,当全身腾空时,出手拍击右脚面,左掌击右掌背。目视右掌。 (32)金刚捣臼:左脚下落后移一步成马步,体左转90度。左掌由下向上画弧后落于胸前下方,掌心向上。右掌变拳向外上方画弧后向左下捣击左掌。同时抬右脚震脚。目视右掌。 (33)提手炮:左脚内收半步,起右脚与左脚并步震脚。左掌与右拳在胸前下方相击,目视前方。 (34)金鸡独立:右脚向右横开一步,抬左腿提膝,足尖向下。右拳由外上方画弧后架于头前上方,拳心向前。左掌变拳由下向外上方画弧后栽拳于左膝上,拳心向下。目视左侧。 (35)三摇手:左脚落地向左移一步,体左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两去哪向前下方画弧冲击,拳心向下,右拳置于左腕内侧,目视两拳; 右脚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再冲双拳; 再上左弓步,再冲双拳。目视两拳。 (36)鹞子翻身:抬右脚与左脚成并步,震右脚。两手于胸前相击。目视前方; 抬右脚左摆,体左转360度。两拳变掌由下向右上方展翅画弧。翻身后左脚落于右脚前一步成左弓步。目视前方。 (37)海底捞月:右脚前跳一步。同时左腿提起向后翘起,上身前探,伸右手向前下方抓,形似捞月。目视前下方。 (38)三抢手:左脚落地后,右脚滑步前上一步成右弓步。两手就掌向前平直抢出,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手置于右肘际。目视右掌。 上左弓步,抡左掌; 上右纠正步抢右掌。目视右掌。 (39)单叉:右脚后腿一步,体右转90度。双脚向右跳成右仆步。左拳变掌在胸前下方与右拳相抱。目视右肘前方。 (40)鹞子钻林:起身,左掌推右拳,向右侧成右弓步。右臂扛起,肘尖前顶。上体前探。目视右肘。 (41)踢腿:起身右腿支撑,左脚向前上方弹踢。两拳抱于腰间。目视前方。 (42)摆脚:左脚落地,抬右脚向前上方弹踢,脚面绷平。两拳变掌,同时向前由外向内拍掠右脚面。目视两掌。 (43)绝手:右脚经外侧绕弧落于左脚后半部,体右转180度。左脚向前一步成左弓步。两掌变拳由胸两侧向前下方冲击,拳心向下,右拳置于左腕内侧际。目视两拳。 (44)双云顶:体右转270度。两拳变掌,由左向右上方绕头画弧一圈,置于额上方,目视两掌。 (45)大虎抱头:右脚右跨一步,屈膝成弓步。两掌变拳,右拳由外向内画弧,微屈肘向前架于头前右侧,拳心向左。左拳屈肘,拳至胸右侧,拳心向里,两拳眼相对,上身向右略探。目视左侧。 (46)提手炮:起身,收左脚与右脚并步,震右脚。左拳扳掌向右与右拳在胸前下方相击。两腿微微下蹲,目视前方。 (47)箭步单叉:双脚左跳成左仆步。左掌变拳经胸前下砸护阴,拳心向里,右拳抱于腰间。目视左侧。 (48)二起踩脚:起身,体左转90度。右脚向前一步震脚,左脚起跳,右脚向前上方弹踢,脚面绷平。当全身腾空时,出右手拍击右脚面。左拳抱于腰间。目视右掌。 (49)坐山架:右脚下落于左脚前,左脚向前上一步,双脚向左起跳,体右转90度成马步。右拳向外上方画弧后上架于头前上方,拳心向前。左拳由外上方下栽于左膝上,拳心向外。目视前方。 收势:收左脚与右脚成并步。两手握拳抱于腰间,身体挺直,目视前方(图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