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诸侯争霸,竟然出了一个“仁义”之君

 昵称30950927 2016-11-23

春秋之时,有这么一位国君,在诸侯争霸中,偏偏以“仁义”出名,成为后代的闲余谈论之资。那么,他的仁义表现在哪里呢?

据说他的父亲宋桓公在立继承人的时候,根据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想立兹甫,也就是后来的宋襄公为继承人,但是他不肯,说他的兄长目夷更加的忠厚仁义,应该立他的兄长,他的兄长也是,听说之后不但不肯接受,反而说如果接受了就是不仁,自己反而逃到了卫国。

后来宋襄公继位之后,他的兄长才回来。这两兄弟真是有爱,宋襄公封他的兄长兹甫为相,行“东宫图治”。具体事项不了解,估计也是改革军队,政治还有农业,提高国力的行为。宋国国力提升很快。

齐桓公在霸业达到顶峰之际,在葵丘大会诸侯,宋襄公也去参加。在其会上,齐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照顾。宋襄公不负重托,在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之时,宋襄公号召各国出兵助逃避到宋国的公子昭归国争位,估计是宋襄公这样的小国国君号召力不够,只得联合曹国、卫国、邾国这些小诸侯国一起出兵来帮助公子昭归国争位,把他拥立为齐孝公。使得宋襄公在诸侯之后小有名声。

在拥立了齐桓公之子做国君之后,宋襄公觉得自己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可以会盟诸侯了。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宋襄公又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去盂地的路上,宋襄公天真的以为各国都会守信用不带军队,自己也不带军队就出发了。结果和楚王闹矛盾后,被埋伏好的楚军抓到了楚国囚禁。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有大臣担心楚军强大,宋军弱小,不如讲和。宋襄公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楚军这样的不义之兵怎么能打败仁义之师呢?

最“仁义”的事情来了,楚军开始渡河攻击的时候,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河开始上岸了,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等他们布阵完再打吧”。楚军布阵完毕,和宋军大战,因为楚军强于宋军,宋军大败。败退回国后,宋国国内都埋怨宋襄公太讲仁义,宋襄公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君子不俘虏年迈的老士兵,善待俘虏' 。

不过讲仁义也救了宋国一命。前637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宋国的邻国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根据仁义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20乘车的大礼。这对重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5年后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打的不讲信用的楚国几代不敢正视中原。

公元前637年,受伤大半年的宋襄公死于伤口并发感染,结束了他“仁义”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