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hejunwei_yeah 2016-11-23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金石家、诗人。 

    郑板桥早年家贫,少孤独,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21岁中秀才,39岁中举,44岁中进士,49岁后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县令,为官清正。后触犯豪富利益,被撤职罢官,回到阔别10多年的家乡扬州,以卖画为生。与当时聚居扬州的另七位画家一起,切磋画艺,开一代书风画风,并称“扬州八怪”。

他的艺术作品中,诗、书、画、印有机融合,浑然天成。诗、书、画皆独具风格,有“三绝”之誉。

一绝——善诗文,诗意新奇。如题《破盆兰》:“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二绝——工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六分半书”,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世称“板桥体”。

三绝——善绘画,尤其兰花、墨竹、怪石、松、菊,横涂坚抹,随意挥洒,苍劲绝伦。尤擅画兰竹,以草书中坚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画竹成就为最大。为文人画中的典型。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1993年11月22日,邮电部发行《郑板桥作品选》特种邮票一套六枚。邮票图名分别为:竹石扇面、兰花册页、兰竹石大中堂、竹石图轴、瓶菊册页、书法扇面。

为力求符合郑板桥的气质、风格,设计者选用古色古香、偏暖色调的绫子作衬底,每幅画面的底色也相应加以调整,古朴又典雅。在整套邮票的排列上,中心是竖幅立轴,两边则以册页、扇面对称,向左右延伸,在排列上形成音律的节奏感。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1、【竹石扇面】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板桥一生,常以焦墨挥毫,不泥古法,擅画兰竹石五十余载,潇洒劲秀,笔趣横生。他喜欢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变。“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此幅竹石,以石块为前景而将竹的主干藏于石后,仅以两三根竹枝旁逸斜出,枝上仅有数片叶,虽为小品,但疏密有致,传神写影。“缩写修篁小扇中,一般落落有清风”,可谓以简驭繁的典型;“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叠叠。”表现出师承自然,以少胜多的功力。画上题字为“越老年兄,板桥郑燮”。此画是为老友率意而作,故不用客套语。

原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2、【兰花册页】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板桥画兰竹石,其笔法虽直接取法于古人,如明代徐渭、清代石涛、高其佩等名画家。但他决不依样画葫芦,而是有自己的创意及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格。

这幅绘画,画面仅有两丛兰,聚于右上,其他部位皆为空白,疏密对比明朗。“兰叶用焦墨挥毫,以草书之竖长撇法运之。”撒得开,收得拢,多而不乱,少而不疏,初开、半开、全开之花恰到好处,很见书法功夫。“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从画面上可以看出板桥将书法融入画中的艺术独创精神,以及高超的笔墨修养。

原画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3、【兰竹石大中堂】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清代学者像传》中称郑板桥:“画石亦然,有横块、有竖块、有方块、有圆块、有欹斜侧块。”技法既有细皴,也有乱扫,亦有畅笔酣墨,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纸笔水墨的功能和作用,比之自然中的石又多了新的生命。

此画构图极具匠心:上有一丛兰,下点一枝竹;其它部位皆布满岩石,配置和谐。此画的题跋很高妙,不同于前两幅的以画为主、题跋为辅,而是书画各半,以轮廓线勾勒山势,再随山势布局题跋,高低大小任其自然。淡墨怪石为背景,浓墨点出几丛兰花、几枝竹叶,左下方是题款,整幅画面有一种清高拔俗,自然天成的趣味。

这幅大中堂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4、【竹石图轴】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板桥画竹别具一格,笔墨“忽焉而淡,忽焉而浓”,浓淡相宜,干湿并兼;竹与竹之间无一交叉。其造型是“冗繁削尽留清瘦”,名曰“细竹”。但细而不弱,坚韧挺拔,富有弹性。竹叶画的特别肥,以增加青翠感。画竹叶为桃、柳叶,但不失竹意,神完气足,具有不似之似之妙。怪石隐于竹林之中。左边是题款,“三分画七分题”充满中国文人画的特点,书画映带之致。

这幅图轴为一幅墨竹画。画中之竹,瘦硬苍劲,以密取胜,用笔道劲圆熟,立竿添节,画枝点叶,极富个性。老嫩之别,阴阳之分,前后之序,不落窠臼,体现了郑板桥墨竹画“真而且妙”之特色。

墨竹”是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唐朝吴道子、王维及五代黄筌等人,都是有成就的墨竹画家。而此图轴的前半部分,则引用了北宋文同和元代吴镇两位大画家的题竹诗,为:“文与可墨竹诗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竹万尺长。’梅花道人诗云:‘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皆诗意清绝,不独以画传也,不独以画传,而画益传。”  

原画现藏于北京荣宝斋。

 

5、【瓶菊册页】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板桥除酷爱画兰竹石外,还喜画松菊,他认为菊是“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为“四君子”之一。此册页是一小品,构图不多见。一瓶菊花墨叶淡花,浓淡相宜。细细品味,处处可见其“六分半书”的用笔,右边的枝叶似画又似书法。

板桥的兰竹石画多以大地为环境背景;而此幅以一水盂柿花为题,勾花点叶,极富生活情趣,代表着板桥艺术上又一风格特点。

此册页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6、【书法扇面】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人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布局疏密相间,斜“整”错落有致,用笔刚健有力。

此幅书法是汉隶与楷书相参,以汉隶为主的独创字体的扇面。这一扇面的书写布局疏密相间,被后人称为“乱石铺街”。是一幅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格的板桥体代表作。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下笔自成一家,书写以隶字,即“八分书”和篆、草、行、楷相杂,意在八分和篆、行、楷之间,这正是板桥自称的“六分半书”。

原件藏于扬州博物馆。

 第八十一篇:邮票中的郑板桥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