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傳統中國價值觀的現代意義

 即心即佛心即佛 2016-11-23
君子小人之別,看似差異甚大,但當人們的動機隱藏在內心深處之時,這個區別就會很難察覺,由此可見,社會事功中的人際互動是艱難的,所以孔子也時常提醒有理想的君子在社會實踐時的謹言慎行之道,這是基於他對人性的透徹所親身體悟出來的,孔子在這方面的話語不少,如其言:「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許多我們成長中的同學朋友,雖然大家在同樣的環境下學習成長,但是基於個人才性品德的不同,一起讀書學習是有的,但是也能一起追求修身養性以及追求社會正義的理想實踐的朋友就不多了,就算大家都一起追求服務社會的志向,但是在碰到利害衝突的時候還能遵守善道的人又少了一大堆,好了,因為智慧的不同,生命體認的透徹不同,能夠堅守善道的人在碰到更重大的歷史關鍵時刻的時候,能夠清楚情勢掌握變化而能當機立斷作出應變措施的人就更更少了,多麼艱難呀,向道的路途是一直地寂寞呢,理想的君子必須有此體會的。孔子還說了一些謹慎處世的話:「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如果大環境是可以讓我們施展抱負的話,那麼我們立身處事與應對進退就應該更加地謹慎恰當,務求民眾福祉與社會教化雙美並行,如果大環境中充滿了小人得志與好人的陷阱的時候,那麼立身處事仍然要守道正直,不可妥協,但是在言語之際就要非常小心地注意會不會被人家拿來當話柄而正中下懷了。孔子又說:「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社會中是充滿了陷阱的,對於週遭的小人的防範是時刻要注意的,在不好的時代、不好的國家、組織、機構要小心防範小人的傷害,在小人面前要注意他的心思慾望所顯現的細微的企圖,在對談之際要注意言語上的謹慎,莫要一時口快得罪小人而遭受莫大的傷害。由此可見講話應對的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