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崇焕死的其实一点也不冤,自己的一句大话葬送了一个王朝

 邓超越梦想 2016-11-23

说到袁崇焕,大家对他的说法褒贬不一,各有其词。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存在着争论不休的“挺袁”和“倒袁”两派。有人说他是 '民族英雄',“大明最后的长城”,但被崇祯杀害,自毁长城,最终也加速了明朝灭亡。当然也有人说他是“汉奸”,“国贼”,“大清第一巴图鲁”。不过小编个人认为说他是汉奸有点污蔑他了,但是明朝的灭亡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袁崇焕死的其实一点也不冤,自己的一句大话葬送了一个王朝袁崇焕战争中有不少的功劳,比如说修筑和巩固关宁锦防线;整训辽镇明军,极大的提高了辽镇明军的战斗力。当然袁崇焕最有名的还是宁锦大捷,重伤了敌人大头目努尔哈赤,大大的扬了明朝的国威。

不过人无完人,袁崇焕有个缺点,就是喜欢说大话,这个缺点也影响了他的命运。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将魏忠贤阉党除去,而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同年七月,袁崇焕回京,随后崇祯皇帝和袁崇焕讨论辽东事宜,崇祯希望袁崇焕给一个平辽方案,袁崇焕自己也知道崇祯对他寄予厚望。而且崇祯还当着群臣夸了袁崇焕几句,当时的袁崇焕可谓意气风发啊,于是激动的说出“计五年,全辽可复。”这下可不得了,崇祯也想有番作为啊,一听到袁崇焕的美好蓝图,立马心动了。于是给了袁崇焕很大的权力,尤其是在辽东战场上。袁崇焕死的其实一点也不冤,自己的一句大话葬送了一个王朝

但当时朝廷上还是有一些冷静的人,兵科的许誉卿就想探探袁崇焕的老底,问一下怎么才能五年平辽,袁崇焕淡淡地吐出了几个字,“聊慰上意”。这可是在忽悠皇上,忽悠朝廷啊!袁崇焕这是用大言来安慰皇帝急切的心理,军前无戏言,万一没办到,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袁崇焕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以后的所有的做法都是在填这个坑,但可惜的是,直到明朝灭亡,这个坑也没有填上。

袁崇焕随后就在对奏中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条件,比如钱粮、武器、用人等困难,但崇祯当时巴不得有个人解决辽东问题,于是要什么给什么,这些袁崇焕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去了辽东。

辽东的满洲人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已经今非昔比。明朝处于守势,满洲属于攻势。袁崇焕要五年平辽,不仅要扭转明军的守势,还要消灭满洲军事主力,收复被占领的城池。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可谓苦难重重。

袁崇焕也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所以只能孤注一掷。到了辽东,袁崇焕就下了一个昏招,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毛文龙是当时明朝为数不多会打仗的,而且袁崇焕杀他也是没任何理由。因为毛文龙战略和袁崇焕不一样,袁崇焕本来就压力大,哪能在容忍和自己不一条心的,于是就杀了毛文龙。袁崇焕死的其实一点也不冤,自己的一句大话葬送了一个王朝还没等到袁崇焕找到与清军决一死战的机会,皇太极就已经攻过来了,随后袁崇焕犯了一个难以挽回的大错误。按理说袁崇焕应该率兵在蓟辽死守,因为那个地方易守难攻,清军是很难前进的。但袁崇焕把蓟州的兵四处分散,结果皇太极轻易越过蓟州直趋北京。袁崇焕这时坐不住了,急忙率领重兵赶到北京城,打算和清军决一死战。

这时皇帝和大臣们慌了,你袁崇焕不应该在蓟州、通州一线与皇太极决战吗?不是应该御敌于国门之外吗?怎么把战火都烧到京城来了?纷纷指责袁崇焕居心叵测。就连崇祯皇帝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对袁崇祯起了疑心。

到这个时候袁崇焕已经输了,因为他将自己带入了死局。这时的皇太极知道袁崇焕的处境,于是使了反间计,说袁崇焕与自己有秘密约定,他把满洲军队引进关内,协助皇太极攻取北京。“阴谋论”弥漫在整个城内,于是崇祯直接逮捕了袁崇焕。

这时明朝基本已经是不战而败了,因为重兵都在袁崇焕手里,他一被抓,辽东军军心涣散。 祖大寿更是愤而出走,带军撤回关外。这时北京城还被皇太极包围呢,竟然有主力撤退了,所以明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袁崇焕死的其实一点也不冤,自己的一句大话葬送了一个王朝袁崇焕最后悲剧的命运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五年平辽,近乎儿戏,这句大话,将袁崇焕逼到了绝境,他不得不斩杀大将毛文龙以确立自己的正确路线,又错误地将与皇太极的对决摆到了北京城下,激起舆论环境一边倒的批评质疑,终于被皇太极施以反间计,最后残忍的被崇祯杀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