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崇焕的悲剧

 陋室堂主 2019-10-07

    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不能简单的以“好”或者“坏”来评价。袁崇焕的问题不在于“好”或者“坏”,而在于他的“志大才疏”和“不识时务”。当然还有他遇到了一个“刻薄寡恩”的皇上,算是“时也命也”。

首先,袁崇焕绝对不是什么“坏人”,总体上来说,袁崇焕应该是一个忠臣(不打引号),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很明显的“士大夫情怀”的奉行“以天下为己任”,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的读书人。

袁崇焕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万历四十七年),在整个天启年间,袁崇焕的仕途和政绩都是可圈可点。袁崇焕在万历四十八年任福建邵武县令,口碑很好。民间和朝廷对他的评价都是不错的。但是这个袁崇焕似乎并不甘心做一个好县令,他对边关的局势和战事更为关注,似乎“投笔从戎”才是他的理想。

天启二年,袁崇焕利用进京述职的机会,单枪匹马的到辽东做了一番巡视。他认为自己找到的抗金(后金)的办法。那个时候,袁崇焕就曾经说过一句大话。

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袁崇焕赴任前,往见革职听勘在京的熊廷弼。熊廷弼问:“操何策以往?”袁崇焕答:“主守而后战。”熊廷弼跃然喜。

这段记载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袁崇焕的“理想主义情怀”有多么的严重,他的大话,博得了熊廷弼的喜爱。那个时候袁崇焕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话,他的“我一人足守此”算是大话,但是他的“主守而后战”的战略方针却是正确的。

在辽东,袁崇焕奉孙承宗的命令驻守宁远,并在此打了他很拿手的几次“防御战”,并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两个非常不容易的胜利,在天启朝,这算是明朝抗击“满清”的不多的几个大的胜利。

袁崇焕的名气大振,也正是因此,袁崇焕在天启后期卷入了东林党和魏忠贤的阉党之间的党爭,最终,夹在中间的袁崇焕既得不到东林党的喜欢,也得不到魏忠贤的喜欢,只好辞官回家了。

到了崇祯元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利索的干掉了魏忠贤。为了解决关外的满清边患,崇祯皇帝启用了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袁崇焕。崇祯元年四月崇祯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可以说整个渤海湾的防务都归袁崇焕,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和期待太大了。

同年七月袁崇焕入都,十四日崇祯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袁崇焕复奏掣肘,袁崇焕奏曰“以臣之力治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嫉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岂臣谋”(《崇祯纪事》)。二十四日崇祯赐崇焕尚方宝剑,便宜行事。袁崇焕疏谢并陈方略,崇祯赠蟒玉银币,崇焕辞莽玉不受。

这就是著名的平台应对,袁崇焕承诺“五年平辽”,并向崇祯要了能要的所有的权力和条件。

作为经略蓟辽军政事务(包括登﹑莱﹑天津军务)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最初是“自信满满”又是“志在必夺”。他为崇祯皇上进献了一个“五年平辽方略”,让处在极度焦虑心态当中的崇祯皇帝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前景。这个美好的,理想的“五年平辽方略”足以让崇祯不顾一切的赌一把,他的蓟辽督师的位置和权力甚至是手里的“尚方宝剑”,都是以“五年平辽方略”为前提的。

客观的讲,袁崇焕也不完全是一个毫无能力的废物,这个读书人(进士)投笔从戎跟随孙承宗在关外还是打过几场漂亮的“防御战”,说明他是有不错的军事才能的。

但是,平定辽东,“主守”的战略似乎是有问题的,仅靠他经营的那个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或“关锦防线”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有效的防守,他需要铸造的防线很长,整个的北方基本上都是他的防守战线。

如果满清的皇太极不敢进攻而采取守势的话,袁崇焕的“步步为营,坚壁清野,主守后攻”的策略并非不行,只要有大量的物资粮饷的持续供应,袁崇焕未必不能成功。

但是袁崇焕的“志大才疏”在他“得意满满”的时候,展现的“一览无余”。他在和同样在辽东对付满清的总兵毛文龙(一品武官)之间在“指挥权”的争夺当中产生了矛盾,书生意气的袁崇焕居然请下尚方宝剑把毛文龙给杀了。

干大事,都是需要有力的帮手的,毛文龙有可能是最好的最理想的帮手,袁崇焕把他杀了,他更相信单打独斗。

毛文龙经营的皮岛(东江镇)尽管地盘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很有利,东江镇的存在,一直都是皇太极相关内进攻的“后患”。他一直不敢向关内长驱直入,他怕后院起火。

但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并未换回他自己对皮岛的有效控制,皇太极似乎放心了许多。

皇太极干了一个让崇祯皇帝和袁崇焕都感到难堪和羞辱的事,绕开了袁崇焕的关宁防线,绕道入关,长驱直入的就打到了京城的跟前儿。

袁崇焕还是小看或者忽视了这个事件对崇祯的的精神打击:原以为就等着袁崇焕平定辽东的捷报了,不想人家就打到家门口了!这个袁崇焕还在那里忙着搞什么“固若金汤”的防线。

皇太极带着满清铁骑一路杀向京城,袁崇焕带着九千关宁铁骑想堵截皇太极,袁崇焕规划了三次的堵截计划都落空了,皇太极打到了京城外,崇祯指望袁崇焕堵截皇太极的希望彻底落空。

无论是因为皇太极太厉害,还是袁崇焕太“迂腐”,总之皇太极和袁崇焕在京城广渠门外相遇了。

问题是,这个时候,崇祯招来的其他救兵也到了。并且崇祯在袁崇焕屡次拦截失败之后,听了某些大臣的话,居然怀疑袁崇焕和皇太极在唱“二人转”。严令袁崇焕不得靠近京城,只能在蓟州之外,拦不住也就别来了。

袁崇焕水平不行,但是忠心还是够的,他的部下提醒他:没有皇命不得入京,袁崇焕的意思是:皇上危急,保护皇上要紧!

他就来到了广渠门外,并且和皇太极开战。这个时候,袁崇焕戴罪立功的心态还是一览无余的,这也是没办法,祸是他闯的。

在皇太极长驱直入,袁崇焕慌乱应付,连续三次没能在预订地点阻止皇太极的时候,就有人认为袁崇焕好像是给皇太极“带路”的。而崇祯几乎已经相信了,所以袁崇焕企图带兵入城,以京城的城防工事阻击皇太极的时候(这一个战术袁崇焕很熟,野战他不在行),崇祯快要气炸了。

当皇太极撤军之后,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被拒绝入城,袁崇焕则是被一个大箩筐吊进了城。

这个时候,袁崇焕已经没什么活路了。

崇祯以“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效,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辞!”的罪名,把袁崇焕凌迟处死。

纵观袁崇焕一生,他实在不是什么坏人,某种意义上,袁崇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忠臣”,但是有忠心却没自知,志向远大却谋略不足。把自己的“防御战术”的强项当成了“扭转乾坤”的法宝。

袁崇焕 是个悲剧,是他自己和崇祯皇帝共同造成的悲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