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个会道歉的人

 易良义 2016-11-23

图:Carlos Saenz de Tejada


你很难遇上一个会道歉的人,你可能也不是一个会道歉的人。


这很遗憾,不会道歉让人维护自己的错误,把小错维护成大错,代价可能是伤害孩子、朋友和自己。


很多们熟知的理念,赋予的权威和长辈免于道歉的权利,比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即使做错了,也是为你好!”


一个人犯错可以豁免,毫无心理压力,他当然不会反思,不知收敛,也可凭借对弱者的伤害释放自己的焦虑。这造成在家庭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孩子、妻子)成为永远的受害者。家成了恐怖的地方。


在《渴望道德完人的人,心里藏着什么?》之后,不少受害者留下评论,其中一条最伤心的说道:我情窦初开时,和男生传纸条,我爸骂我“一心只想着交配”,因为这句话,我一生都不会原谅他。


而这爸,可能觉得委屈,他用了最传统的教育方法,用最狠的话语让孩子陷于深深的耻感,再也不敢重复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效率非常之高。有什么伤害?凭什么内疚?


这类伤害,你看得很多、亲身经历也有,可能都不算新鲜。


客观地说,当父母并不容易。


我常想,以我现在的认知,当父母肯定是出色的:我有足够的宽容和耐心,我会站在孩子的立场观察问题,我会陪他游戏,我会给他时间,我有经济能力满足他的一切需求,我不需要他替我实现人生(意味着他平庸不会令我失望)。


但是,如果我像多数人一样,在二十多岁时当父母,应该是不合格的,伤害孩子的概率很大。我自己仍然需要成长,仍然匮乏,内心不健全,怎么可能成为父母。很庆幸的是,我选择了丁克,避免伤害一个(或几个)孩子,也让自己有足够的空间成长。


很多人二十来岁的状态和我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孩子受伤害,几乎不可避免,这似乎是成长的代价。


可是对待伤害的态度不同,有人放任伤害加剧,有人弥补。我非常开心地看到不少施害者的留言,挑几条:


“文章差不多就是我这两年的真实写照。太爱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要求别人,苛刻的眼光,犀利的言辞,暴露了自己心胸的狭隘,导致在与人相处上屡屡遭挫。反思后明白,其实最大问题还是自己,负面的思维和情绪,引起很多本可以理性直面解决的问题最后转化成挤压已久的矛盾爆发。深度检讨自己,感谢连叔,愿自己后面能正确的去化解这些矛盾。”


“感觉自己就是负面思维的人,所以孩子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每天都在反思中度过,可伤害还在继续。一直找不到出口,庆幸连岳让我认清了自己,可还是不知道怎么做?你能再帮我一把么?”


心智的成长,心理的健康,很特殊的一点是,你认识(承认)自己的疾病时,就好了一大半,而你学会道歉,那伤害就能限制在极小程度,正如同样文章后的一条道歉留言:


“我要向大鹏哥道歉!不能总是要求你太多,我也在慢慢努力克制自己思维和情绪,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这一篇应该打印出来贴在我的桌子上,时刻反省。”


就这么简单一句,我相信大鹏哥心头有股暖流。


有人会说,道歉还不简单吗,我一天可以说一百个对不起。如果你这么想的话,那很抱歉,你还没有学会道歉。


真诚的道歉,包含以下要件:


承认自己错误。之后没有转折,没有“但是”,没有“我是为你好”,否则反效果,将加深伤害;


别找任何借口。受害者不管你为什么伤害他,你情绪化,你学识不够,你倒霉,你穷,你脾气不好……没有任何理由你可以伤害他人;


别指望他人马上原谅你。可能道歉十次后别人才原谅你,可能别人永不原谅你,但你必须道歉。


道歉之后是改正。孩子,对不起,我昨天打你是我错了。十分钟后,看到他成绩单,又给了一耳光。这种道歉毫无价值,只是虚伪,只是强调你的失控。道歉之后,是跟随着的自律,你再也不会做同样的错事了。


犯错是容易的,道歉却是艰难的,这意味着放下自尊、被拒绝和接受批评。


不过,你真的爱一个人,你却必须学会道歉,无论这技能多么新鲜,无论我们的传统,我们的父辈多么不屑做这事,这是我们新一代必备的技能,它说明我们能够修正错误,我们在学习,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妻子(丈夫)和孩子,好像Bryan Adams唱道的:


爱你越久,我就越强;

请别感到孤单,你是我唯一所爱;

我记得你皮肤的香味,我记得你的一举一动;

请原谅我,我无法停止爱你;

请相信我,我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