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和竹枝词

 江山携手 2016-11-23

刘禹锡和竹枝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公元805年)革新”,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元和十年(815)奉诏还京,其间已历十余载。按一般仕人的来看,政治重获新生,理应谨言慎行。可当刘禹锡眼见朝庭的弊端依旧,朝中新贵们趋炎附势的丑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挥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讽刺朝廷新贵尽为“刘郎去后”之辈,含轻蔑之意,诗中的轻蔑和讽刺是辛辣的。因“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触怒了当朝权贵,复出刺播州。唐代的播州在今天的贵州遵义,直到解放前贵州还是“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当时该地更是穷山恶水。还好朝中有裴度以刘禹锡母老为理由,改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后来移夔、和二州。

  十四年后,他才又被召回京都任主客郎中,按理说这次该吸取教训了吧!可他不,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他的倔强可见一斑。

  刘禹锡模仿民歌创作了《竹枝词》、《浪淘沙》、《杨柳枝》、《踏歌词》等,以《竹枝词》影响最大。《竹枝词》,简称“竹枝”,又名巴渝辞。据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竹枝,巴歈也。”巴即巴郡,在今重庆市东部奉节至湖北宜昌一带;歈即民歌。这种流传于渝东一带的民歌,古已有之,盛行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的部落里。巴人善歌舞,巴人民间的竹枝词,都是能唱能跳的,类似于今于的灯歌。每逢佳节喜庆,巴人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击鼓踏歌,联唱竹枝。初唐时,巴渝地区(今四川省东部)一带出现渐臻完美的竹枝歌、乐、舞。这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乐歌,至中唐时进入教坊,引起文人的注意,而且间有拟作,成为一种流传甚广的新的诗歌体裁——竹枝词。现存最早的竹枝词为唐肃宗时诗人顾况所作:“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而将竹枝词从巴人民间引入文学殿堂并发扬光大的,就是这位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在唐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822-824)任夔州刺史时,分两次创作了十一首竹枝词。他在《竹枝词九首》小序中写到:“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奥》之绝。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附于末。后之聆巴渝,知变风之自焉。”竹枝词在内容上泛咏风物、歌咏恋情,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在语言上,竹枝词通俗自然、清新活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竹枝词作为一种民歌,还继承了《诗经》、《乐府》的优良传统,广泛采用比兴、谐音、双关的手法,民歌韵味丰富典型。竹枝词的这些艺术特征在刘禹锡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例如流传很广的一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右图】就是以“杨柳青青江水平”起兴,并用了“情”字的谐音字“晴”。这种谐声根据汉语语音特有的双关语,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又如“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明显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竹枝词之所以被叫做竹枝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唱的时候艺人领唱,众人伴声,每句前四个字唱完伴唱“竹枝”两字,后三个字唱完伴唱“女儿”两字。竹枝词词风清丽宛转音节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刘禹锡在三峡听到了竹枝曲调,虽是依声作词,但在竹枝词的韵律上又作了一些改进。改变竹枝词原先的仄声韵为押平声韵,使曲子更加轻快悠扬。所以明代董文焕评说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

  在刘禹锡之后,文人们纷纷仿写竹枝词,从者日众。刘白之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元代的杨维祯,明代的杨慎,清代王夫之、孔尚任、郑板桥等都曾写下过许多竹枝佳作。竹枝词经过历代文人推陈出新,从内容和体裁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从前以抒情为主的旧竹枝,演变成以叙事、咏俗为主的新竹枝。三峡竹枝词这株峡江奇葩,在中华大地上灿烂开放,以至于后来须在竹枝词前冠以某地地名,如岭南竹枝词、台湾竹枝词等,以区别于其发源地的三峡竹枝词。

       《唐诗杂考》

      竹枝词中多咏当地风俗和男欢女爱,形式都是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描写生动,亲切自然。质而不鄙,华而不靡,风情浓郁,雅俗共赏。

刘禹锡和竹枝词 - 一中大语文 - 一中大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