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探巫溪五句子歌

 陆安桥1871 2015-10-22

 


    巫溪民间“五句子”歌一枝独秀,源远流长。重庆市文艺界采风团赴巫溪采风,同时去毗连的巫山和陕西镇坪等地考察,认为“五句子”歌主要发源于巫溪,传播于长江三峡和秦岭巴山东端地区,是全国罕见的、独具文学艺术特色的民间“五行诗”,是古老巫巴文化“活化石”,极具研究价值。 
    大宁盐场是巫溪“五句子”歌中心发祥地 
    古今中外学者认为:自有生民,即有诗歌;诗本于民歌,民歌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巫溪因有得天独厚的自流盐泉,是我国人类和社会文化发源地之一。巫溪大宁盐场,早在唐尧时立巫咸国,是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巫山)“十巫”制盐、采药和开展祭祀活动的中心地方。巫师以祭祀为职,而祭祀必歌舞;盐工在集体劳作中,触景生情,容易产生相关内容的生产、生活歌谣。灶房里有一首流传已久歌颂宝山的“五句子”歌,盐工豪迈地唱道: 
        宝山神医叫巫咸, 
        架起炉子炼仙丹。 
        制盐采药医百病, 
        一碗神水保平安。 
        宝山灵气是灵山。 
    现在民间施行巫事的所谓“端公”,为患者跳神驱邪时,唱的端公调《抛枪歌》也是“五句子”歌,原是师承古巫祭歌形式而然。如: 
        外堂转进内堂来, 
        抛枪神灵下凡来。 
        好抛枪来好抛枪, 
        抛去长枪又短枪, 
        驱除邪恶保安康。 
    老人们回忆,在民国年间,盐灶房每日每夜,特别是夜间,照火工、踩炭工、扯水工们的嘹亮高亢或悲惨低沉的歌声,此伏彼起,响彻全场。如苦活踩炭工唱道: 
        炭老官倌哟踩煤炭, 
        两脚不停打转转。 
        一双赤脚划出血, 
        满脸就像花猫样, 
        辈子莫想找婆娘。 
    盐工大多是农村季节工,每年卤浓兴煎务工、卤淡停煎务农。他们把盐场“五句子”歌带到农村,又把农村仿作的新歌带到盐场,农工交流,生生不已,于是“五句子”歌普及全县农村,扎下深根。同时,县外远近赶场买盐运盐者日常数千人,他们耳濡目染,便将生动感人、形式特殊的“五句子”歌传之四面八方。   巫溪“五句子”歌源流和对地方诗歌文学的影响 
    古代巫巴山人必定有大量“五句子”歌谣创作,并对地方民族文化有所影响,可惜无专著刊载,虽口耳相传,终是自生自灭。然而历史毕竟有迹可寻。 
    清人沈德潜编著《古诗源》,其卷一辑录的一百零三首古代逸诗中,就录载了两首“五句子”民歌。 
    其一是压卷首篇《击壤歌》,歌曰: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于我有何力哉! 
    据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这是笔者迄今发现的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五句子”民歌。这歌词用入声“息”字起韵,入声“食”、“力”押韵;“哉”,语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对此,明人杨慎在其《诗话校笺》中称之为“音韵之源”。这首歌没有说明出于何地,但唐尧时,巫溪盐业兴旺,人们丰衣足食,“鸾歌凤舞”,帝尧医师巫咸受封于此而立巫咸国,始有“巫山”之名。这“五句子”《击壤歌》,也许是出自“巫山老人”之口。 
    其二是一首《巴谣歌》,歌曰: 
        神仙得者茅初成, 
        驾龙上升入太清。 
        时下玄洲戏赤城, 
        继世而起在我盈。 
        帝若学之腊嘉平。 
    注者称此歌载秦人《茅盈内传》,说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茅盈的高祖茅蒙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鹤,白日升天。在此之前,曾有人传唱这《巴谣歌》,说是得到了应验。始皇闻之欣然,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月为“嘉平”。这是一首有仙道色彩的歌谣,现代诗人姜书阁在其所著《诗学广论》中称之为“七言之祖”,并说“已证明为民谣”。名曰《巴谣歌》,自是出自巴人之口。巫溪地处大巫山与大巴山的结合部,巴人“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巫诞是灵山“十巫”的一支,则巫溪亦即巴人祖先之诞生地,故巴人能歌善舞,巴师助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人”,著乎《尚书》。战国之时,宗黄帝、老、庄之说的“道家”渐起,“道本于巫”,崇尚巫事的巫巴山人有可能同时笃信仙道,而唱出有仙道色彩的歌谣。今流传于境的“五句子”歌中,就有不少的寓“巫祝”和“仙道”的内容。 
    联系《击壤歌》、《巴谣歌》古老历史,可知巫溪“五句子”歌源远流长。 
清《词谱·序》说:“诗本于古歌谣,词本于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占全诗大部分的《国风》、《小雅》,原是民歌和无名氏作品。各篇每章二至八句不等,四句是其基本形式。但得之于“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滨”的民歌中,却有极少数“五句子”章体。例如《召南》十四篇四十章之中就有《小星》一篇二章章五句,《江有汜》一篇三章章五句。此二篇是以维护周朝礼教的观点,来歌咏媵妾守本分的事。兹录《小星》二章章五句如下: 
        嘒彼小星, 
        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 
        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 
        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 
        抱衾与绸。 
        实命不犹。 
    一篇二章,犹如一题二首。这“五句子”章体,许是吸取了峡江“五句子”民歌的艺术形式改造而成。 
巫溪盐业“利分秦楚,泽沛汉唐”,在秦风楚韵巴乐交融的巫溪及长江三峡地区,自然是酿生大量民歌之渊薮。战国晚期,宋玉所称郢中之歌“《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合者数千人”,最能说明峡江民歌风潮之盛。《前汉·礼乐志》载:武帝立“乐府”,许多闾巷歌谣被采录整理合乐,其中就有“巴渝之乐”,实为纳之于民间的《巴渝曲》、《竹枝歌》。历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盛极一时。在被引入而改造为“宫体诗”之中,篇幅长短不等,而独有梁宫人《前溪歌》是“五言五句两韵”体。歌曰: 
        当曙与未曙, 
        百鸟啼前窗。 
        独眠抱被叹, 
        忆我怀中侬。 
        单情何时双? 
    这前溪“五句子”歌,文词简练,情思浓艳。可明显看出是经过“乐府”采风整理的,但不失民间《竹枝歌》男女相恋的情调。这里不妨拾来一首巫溪“五句子”《空房梦》之歌作个比较: 
        太阳冒出一丝光, 
        喜雀喳喳闹前窗。 
        惊动奴家一场梦, 
        紧抱花被当作郎。 
        哪知还是守空房。 
    比较下来,除了“七言”与“五言”、口语与文言的差别外,其情景交融几乎如出一辙。杨慎在《诗话校笺》中说,《前溪歌》出湖州前溪。但黄庭坚曾经说过:“竹枝歌本出三巴,其流在湖湘耳。”这湖州“五句子”《前溪歌》,也许是峡江巫巴“五句子”歌之流。 
    《巴渝曲》在峡江传唱不衰。杜甫栖泊夔州,惊叹“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注谓《巴渝曲》即巴渝间歌咏“风土”和“男女相悦”之词的《竹枝歌》。刘禹锡官居夔州,听里中儿联歌《竹枝》后,摹仿创作《竹枝词》十一首,继而著者蔚然兴起,将《竹枝词》推上诗坛而为大雅之作,在洋洋唐诗宝库中增添了珍异光彩。只是《竹枝词》概为“七言四句”体,可以视为这是夔巫“五句子”民歌的续延。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中叶始为填词,刘禹锡既受《竹枝歌》影响始作“七言四句”体《竹枝词》,而他创作的《潇湘神》单调“词牌”,却是“五句子”体式。其词曰: 
        斑竹枝, 
        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在忠州作过剌史的白居易,他模拟《巴童巫女竹枝歌》,曾作数首“七言四句”《竹枝词》,而他的《忆江南》单调一词,也是“五句子”体式。其词曰: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刘禹锡、白居易“五句子”词,极可能是吸取峡江“五句子”民歌的艺术特色,加工提炼、依声制调而成。继之,著名诗人温庭筠、张志和、欧阳炯等也多创作有“五句子”词。当然,民歌中有大量四句、六句、八句等不同体式的歌词,诗人们也同时有四句、六句、八句等不同体式的词作。在刘、白等词作大家的影响下,词作蔚然成风,历五代北宋而极盛,唐诗宋词媲美,泱泱诗词大国称誉于环宇。先有大量无名氏民歌,而后乃有大量的文人诗词之作,这是非常明显的。 
 
    巫溪“五句子”歌显著特点和原始风味特质 
    巫溪“五句子”歌有许多显著特点。 
    一是联章组歌。如刘禹锡《竹枝词引》所说:巴渝竹枝歌以“联歌”形式出现最多,男女对歌“以曲多为贤”。巫溪“五句子”歌有独唱、对唱、合唱、穿插唱等形式,然多对唱组歌,一组少则四五首,多至二三十首,真是“歌咏言”也。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说对歌来就对歌, 
        你歌哪有我歌多。 
        你的歌儿用车载, 
        我的歌儿驾船拖, 
        屋里还有几大箩。 
    二是借喻起兴。巫溪“五句子”歌的格调,大多以歌咏风土、借用比喻、谐音双关等巧妙修饰手法,来表达所歌咏之事物。如歌男女爱情: 
        天上浮云占四方, 
        地下黄龙占九江。 
        黄帝占了金鸾殿, 
        菩萨占了大庙堂。 
        情郎占了姐心房。 
    三是女子求爱。巫溪“五句子”歌,反映女子大胆、直率、执着地向男子求爱,多得特别突出。如有女子唱道: 
        一阵太阳一阵阴, 
        一阵狂风过竹林。 
        狂风吹断嫩竹笋, 
        山歌打动姐的心。 
        我请山歌当媒人。 
    四是借歌智斗。巫溪“五句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联系劳动、世俗的“男女相悦”之情,而在过去阶级社会,也常用“五句子”歌表示对压迫剥削者的不满。如某地主老财请一班石匠为其修祠堂,伙食刻薄,石匠们作歌唱道: 
        老板无情奸如猴, 
        煮菜清汤不放油。 
        锤锤轻轻慢些敲, 
        两天当作三天打, 
        看你愿得哪一头。 
    五是韵味深长。巫溪“五句子”歌大都是七言句式,个别字数有增减,灵活达意。一般是二四五句押同一个韵,少数的四五句换韵,不论平仄;一首歌中第五句最响亮,起一语破的、画龙点睛或加重份量的作用。总之语意连贯,琅琅上口,易懂易记,感情真挚,诙谐有趣,韵味深长。 
    综合诸特点,其间“原始风味”是为古老巫巴文化“活化石”之特质。这集中表现在“五句子”的形式和“男女爱情”的内容上。追溯渊源,如上所述,“五句子”歌承传了上古“五句子”《击壤歌》、《巴谣歌》和古巫祭歌的人类早期艺术特色,她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一般四句一首歌词的基础上破格增添了意味隽永的“第五句”;而女子大胆、泼辣向男子求爱,似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男女情爱之遗风,上古三峡“盐水女神”语巴人廪君“愿留共居”、“巫山神女”为楚王“自荐枕席”之遗意。因此可以说:巫溪“五句子”歌与古老巫巴文化有渊源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