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古人工作餐

 云中公子 2016-11-23
“烹饪之养”制度自唐初开始确立,亦称“公厨”

  对于上班族来说,不少人都有过吃工作餐的经历。当然,工作餐并非现代人的独创,而是自古以来就有之。
  最早有关工作餐记载的文字出自《国语楚语下》:“楚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令尹秩之。”子文为楚成王宰相,饿肚上朝,成王就为他每天准备熟肉干粮,后来形成惯例,但只给宰相赐食,其他上朝者没有,因而更像是一种特殊照顾,算不上是工作餐制度。
  西汉时,《汉书·贡禹传》记载朝廷搞过“廪食太官”之类的恩宠,皇帝在宫廷让御膳太官给官员做点吃的,可天子请客毕竟非常例,官吏上朝时的吃饭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是回家吃饭,或是自己带饭,或是家人送饭。
  据记载,完整意义上的机关食堂制度自唐初开始确立,这套“烹饪之养”制度的规范性称呼叫“公厨”。起初实行的原因,据唐人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记》记载,是唐太宗李世民“克定天下,方勤于治”,决定延长早朝时间。原先早朝时间是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议程多的话一般在辰时(早上七时至九时)就结束了,官员早朝后正好吃早饭,然后去各自所属的机关“署事”,所以退朝又称“退食”。《诗经·召南·羔羊》有“退食自公”一语,朱熹解释:“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而出也。”一旦会议时间拖长耽误了大臣的吃饭时间,唐太宗不发误餐费,而是在金銮殿的廊庑下设食堂,“聊备薄菲”,是为“朝食”,免费款待大臣。
  宋代朝臣的工作餐也叫“廊餐”或“廊下餐”,其时官僚福利待遇非常优厚。据《宋会要》记载,“廊餐”安排在左、右勤政门北的东、西廓下,文官坐东廊,武官坐西廓,排场非常大。
  元代也沿袭“廊餐”旧制,当时的京师官员傅若金在《寿王左丞》诗中云:“焚香凤阁春开宴,鸣玉龙墀午散朝。”描写的是官僚吃过朝食散朝之后已经是中午了,由此看来朝食花费的时间不短。
  明朝时,朱元璋是出了名的节俭,一天只吃两顿饭,也不吃其他点心,而且这两顿饭也多是青菜豆腐之类的素菜,故此不设工作餐。
  至清代,清兵入关前为游牧民族,饮食不固定,饿了就吃,每天不定顿数。康熙为了表示节俭,曾提倡一日两餐,一直到康熙后期,清代皇帝一日两顿正餐,才成为一种固定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