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治和法治,社会与人情----潘金莲不仅是一部电影

 李涣 2016-11-24


文/张三


《我不是潘金莲》,我觉得是冯小刚最好的作品。

这般的黑色幽默与拍案惊奇注定只能发生在中国。无论是影片一开始交待由房产引发,还是在结尾揭示由生二胎引发的假离婚事件,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体制与政策固然是始作俑者,但蝼蚁们为了蜗居和二胎,亦是挖空了心思。一个荒诞而现实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李雪莲这个形象,是可怜的,虽也值得同情,但可怜之人未必就没有可恨之处。倔强、冲动、偏执、无知而愚昧,即便此形象的负面因素也许是由社会、体制造成。一开始她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泄愤!她要让前夫因不讲信用而受到惩罚,所以要再离一次婚,折腾一次,报复一次。她求诸法律,想凭借这个途径找回她的理儿,让前夫名誉扫地,给自己正名,并夺回自己的尊严。而法律是讲证据的,婚姻原本就是一纸契约。立约解约,两个人自愿画押便能算得了数。官司并没有判错,而她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中充满了仇恨,因前夫说了她一句潘金莲,一度想要杀人,甚至不惜以身体作为获取帮助的代价。她是个社会底层的粗放型利己主义者,朴素的认为自己的公平就应该是绝对的公正,凡是不符合她公正逻辑的人都是她的敌人,就要通通被打倒,她忘了正是她自己设计并亲自导演了这出假戏,只是没料到她前夫把假戏做成了真事。

故事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恶人”存在;电影里也没有出现过吃瓜群众在背后戳李雪莲脊梁骨的恶俗情节。但是,这部作品里边的每一个人,却几乎都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从市长到县长、法院院长,从贾聪明再到赵大头,所有的人都只是在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顶上乌纱急领导之难而疲于奔命。为何官司并没判错,而体制之内的人却会如此惧怕?究其原因是由于她拦车喊冤,“首长”拍了桌子。问题扯上了莫须有的“贪污腐败”,变了性质。于是从上到下,从市长到县长,再到法院院长,全部被撸掉了乌纱!一人之“治”,矫枉过正而人人自危。细细想来,所谓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都是人治带来的后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悦,则前程无忧;上怒,则官位不保,一失则万无。一层又一层,皆是如此这般。将民生寄托于某位领导的英明,这种寄托,不过是一种五千年封建余留的原始寄想罢了。而人非圣贤,无本之木,又如何能栖?

没有健全的法制,做不到真正意义下的法治。权力从上到下,扮演的角色太为沉重,古有大人,今有领导,哪一个称呼不是如雷贯耳?自古忠奸黑白泾渭分明,不是包青天就是来俊臣。而世间之事又岂如黑白一样了然?以一人之力而做到万事洞明,何以为之?

各级官员,一层又一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为了阻止李雪莲的上访,挖空了心思,想尽了办法,原市长一句“先弄走一阵子”,被下级曲解,李氏就被关到了派出所,使得她越发觉得冤屈。本来都不告了,县长却要她写保证书,甚至是找来赵大头色诱……各级官员没有一个是在真正解决问题,都只想息事宁人,却弄巧成拙,越搞越大。所谓人治,大抵便是这样罢。

李雪莲在人们眼中,在当前的中产阶级眼中,在知识分子眼中,或许,亦在你我的眼中,她根本就是一个“刁民”。她不讲法律,只认死理,所有站在其对立面的人,都成为了她的假想敌。

李雪莲们知识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或明或暗的规则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她们的痛苦,是自己无法排解的。社会的“规则”他们难以明白,只能选择极端的“本能”方式去保护自己,这种本能是他们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总结,这种胡搅蛮缠或许已是存于社会底层中一种常态化的做法。也许,也只是我们这群吃喝不愁,不理解底层疾苦的吃瓜群众才会对她嗤之以“刁民”。

然而,我们在这个整体的社会规则体系之中,是否应当给予弱者起码的尊重和理解,多一些“人情”的意味呢?如若不去给她设置障碍,而相反给她扫清通道,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那么从由初院到中院,再到高院终审。相信她在明白无法翻案的同时,也能明白一些道理,心里的怨气自然也会散去。是谁让她在公权力和社会道德舆论的双重压力之下,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一纸冰冷的判决书就够了吗?即使你拥有了正义。

我们是否真的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她呢?在社会层面、法律层面甚至是政府层面给予她充分的人文关怀呢?原本,大家都有机会让她认识到,她并不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弱者,更不是潘金莲。平心静气的让她认识到在整件事情中,自己并非全然正确,感情不是一纸契约,法治,治得了罪恶,却治不了人心。也许她至少会觉得自己至少有路可走,从而回归正常的生活。

冷漠!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人情的冷漠和公众善良丢失的悲凉。果园老板,救了李雪莲的命,却并不是出于人性天生的同情,而是出于利益,叫她去吊死在另一棵树上,反正是死,不如去祸害他的竞争对手;上访的结束,不是来自于问题的解决,而是来自于秦玉河的死掉。底层百姓的冷漠、中产阶级的冷漠、知识分子的冷漠、权贵阶层的冷漠、社会的冷漠,都让人不寒而栗。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真正为虐,他们只不过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份子”而已。而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201611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