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毒中药

 种瓜得瓜966 2016-11-24
一、有毒中药
28种毒性中药: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
生马线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二、常见植物类有毒中药
1)含乌头碱类的有毒中药: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天雄、毛茛、雪上一枝蒿等均含有乌头碱,乌头碱的毒性剧烈,服用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致死量为2-4mg,4-6mg可使人速死。其毒理是对迷走神经有強烈的兴奋作用,对中枢神经先兴奋后麻痹,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为严重心律失常及呼吸中枢麻痹。中毒后可有舌、唇发麻,手足、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心慌心悸,吞咽困难,胸闷,流涎,面色苍白,汗出身冷,烦燥不安或間有抽搐,血压下降等,最终可因呼吸麻痹及心脏衰竭而死亡。
2)含莨菪碱类的有毒中药:曼陀罗、天仙子、闹羊花、颠茄、虎茄、洋金花、雪莲(山茛菪)、华山参、热参等所含毒性成分为茛菪碱、阿托品、东茛菪碱等生物碱,过量可致中毒,最小致死量以阿托品计为2-10mg。中毒表現为副交感神经抑制及中枢神经兴奋的症狀。如颜面潮红,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头痛发熱,语言不清,步态不稳,幻觉幻听,谵妄惊厥,甚致昏迷,呼吸急促,心跳过速,瞳孔散大,尿潴留等。最后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3)含秋水仙碱类的有毒中药:山慈菇、光慈菇、金针菇、苎花(俗稱黃花菜或萱草)、野百合等均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的毒性剧烈,最小致死量为6mg,秋水仙碱對人体中枢神经、循环系統、造血系統、胃肠道及肾脏均可造成严重重损害,早期临床表現为恶性呕吐,腹痛腹泻,水样血便,血尿或少尿等,长期服用可引起粒細胞減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服用量大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4)含氰苷类的有毒中药:苦杏仁、白果、桃仁、亚麻仁、大枫子、枇杷仁、李子仁、樱桃核等中药均可水解产生氰离子和氢氰酸,其中氢氰酸有剧毒,致死量为50mg。含氰苷类中药中毒的机制是当它遇水时经本身含的酶作用分解为糖及氢氰酸等物质,当氢氰酸被吸收后,其氢离子即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相結合,破坏细胞氧化酶的作用,使细胞呼吸不能正常进行,机体陷於于窒息状态。临床主要表現为组织缺氧的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发绀、厥冷、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因细胞窒息及呼吸麻痹而死亡。
5)含强心苷类的有毒中药: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铃兰毒箭木、羊角拗、北五加皮、洋地黃叶、罗布麻等中药中均含有強心苷类,強心苷小剂量时有強心作用,大剂量可致人体中毒。其毒理作用为直接刺激胃肠道,损害心肌及神經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流涎、腹泻,头痛,眩晕,惊厥昏迷,心律失常,少尿等。据文献报导,內服洋地黃叶葉2-3g可致死。
6)含毒蛋白类的有毒中药:蓖麻子、苍耳子、巴豆、相思豆、苦楝子、苦楝皮等,它们除分別含有蓖麻碱、苍耳碱、巴豆油等有毒成份外均含有毒蛋白,其毒性极大。毒理是损害心、肝、肾等內脏,并能溶解红细胞,致局部组织坏死。儿童食入蓖麻子2-6粒、成人食入20粒即可致死(非洲蓖麻子2粒可使成人致死),成人內服蓖麻毒蛋白7mg、蓖麻碱16mg即可中毒致死。苦楝子的毒性大于根皮,有报导因食用吃苦楝子的猪的肉而间接引起中毒性肝炎者。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无尿,黄疸,冷汗,惊厥,血压下降,抽搐,昏迷,中毒严重者死于心力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7)含其他毒性成份的有毒中药: 
雷公藤:雷公藤的根、茎、叶、花均有毒性,含毒性成分为雷公藤碱等五种生物碱。雷公藤对人、犬、猪的毒性很强,但对羊、兔、猫、鱼都无毒性,故可用羊血解毒。雷公藤中毒可致胃肠道、心、肝、肾、血液系統、中枢神经等多脏器系統受损害。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头痛、头昏、四肢麻木、肝区痛、少尿、心悸、血压下降,最终因心、肝、肾等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钩吻:为马前科植物胡蔓藤,含多种生物碱,其中钩吻碱子为主要成份,钩吻碱寅具有最强的毒理作用。钩吻碱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它易由消化道吸收,除直接刺激胃肠道外,主要侵犯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統。中毒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流涎、泄泻,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瞳孔散大,甚则昏迷,痉挛,呼吸麻痹死亡。

马钱子:又名番木鱉,有毒成分为番木鱉碱和马钱子碱。有报导內服马钱子7粒致死。马钱子中毒量为2-5g。成人口服番木碱15-100mg(平均50mg),幼儿口服5mg即可致死。中毒机制为中枢神经系統兴奋。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制,其次为兴奋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等。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全身不安,躁动,呼吸快,肌肉抽搐至痉挛强直,惊厥,呼吸肌痉挛引起窒息、发绀,或心力衰竭致死。


三、常见动物类有毒中药
(1)河豚鱼
              河豚鱼的主要含毒成份为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河豚毒素为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其毒性极强烈,据报导0.5mg,河豚毒素可以使70kg重的成人死亡。中毒机制除胃肠道的局部刺激外,能使神经细胞及肌肉细胞兴奋和传导被抑制,使神经末稍及神经中枢迅速发生麻痹。一般在食后0.5-3h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中不适、面色苍白,唇、舌、四肢麻木,渐至四肢瘫痪,语言障碍,听力下降,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呼吸表浅,瞳孔散大,全身青紫色,心电图可表現传导阻滞等。重症河豚中毒患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一般认为,超过8h未死亡者,恢复可能性极大,因此应该重视中毒后8h內的急救。
(2)鱼胆
              草魚、青魚、鲩魚、鲤鱼、鲢鱼等多种鱼胆均可使人中毒,并且均有中毒的病例报导证实。鱼胆的毒性成份十分复杂,许多研究发现,鱼胆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钠、氢氰酸和组胺等主要成份,它们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影呼细胞呼吸链,导致细胞呼吸停止。中毒后损害的主要靶器官是肾,其次为胃肠、肝、心、脑、神经等器官。一般人在食入0.5-12h內发病,首先表现恶心、呕吐、腹等胃症状,以后相继出現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1-3天內)、少尿或尿閉(1-6天內)、心悸、心律失常、抽搐、嗜睡、昏迷、呼吸困难,心衰、肾衰、中毒性肝病、脑病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衰竭的症状。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鱼胆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
3)斑蝥
             斑螯含毒成份为斑螯素,即斑螯酸酐。口服斑螯0.6g可出现中毒症狀,1.5-3g可致死。斑螯素的致死量为30mg。斑螯素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对组织和粘膜有很强的腐蚀作用。斑螯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强烈的局部刺激症状,口服10min至2h出现口腔、咽喉烧灼感,麻木,口腔溃烂,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严重中毒时谵语、痉挛、血压下降、大汗、少尿、血尿等,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全身衰竭而死亡。外用多在2h後出现中毒症状,有外用出現局部红肿,起大水泡,溃疡,疼痛,4h后死亡。
4)蟾蜍、蟾酥
               蟾蜍的毒性成份主要在蟾蜍的组织器官中,如耳下腺、皮肤、皮脂腺、头部、肌肉、肝脏、胆、卵子、腮腺、残存肢爪以及蟾蜍蝌蚪等均含有毒性成份,并均有中毒报导证实。有炒吃活蟾蜍1只及頓服1只蟾蜍焙干粉末致死的病例。蟾酥为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干燥而成。主要毒性成分为蟾酥毒素(强心苷),蟾酥毒素可分解为各种蟾酥配基,其基本结构与强心苷苷元相似,故具有洋地黃样强心作用,其中毒机制为兴奋迷走神经及末稍,且直接作用于心肌,产生心律紊乱等症状。中毒症状有心悸、气短、脈缓无力不规则,重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抽搐,甚致死亡。口服蟾酥毒素可以刺激胃肠道,中毒早期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症状。中成药六神丸过量中毒时有报导,与內含蟾酥有关。鮮蟾蜍皮外敷时,除发生全身中毒症状外,尚可引起荨麻疹样皮疹、剝脫性皮炎等致敏性中毒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