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肿瘤? 马哥二号 分享君 以下5类人要特别注意! 一、亲属有肿瘤病史者。 研究发现肿瘤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具有肿瘤家族史者比一般人群患癌概率要高一些。 二、具有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者。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偏食习惯者。 三、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者。比如放射线工作人员、化工厂职工、长期接触石棉、苯类、苯胺类、煤焦油等人员。 四、长期慢性疾病患者。 如慢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HPV病毒感染者,慢性胰腺炎,胃溃疡,肠息肉,慢性肺纤维化等疾病等。 五、45岁以上中老年人。 肿瘤虽然会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其发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说到底,恶性肿瘤有哪些症状,我们老百姓如何判别呢? 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分为局部与全身症状,别急,下面慢慢说。 恶性肿瘤的的临床表现因其所在的器官、部位以及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但恶性肿瘤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即便有症状也常无特征性,等患者出现特征性症状时,肿瘤常已经属于晚期。一般将癌症的临床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和全身性症状两个方面。 癌症的局部表现
(3)溃疡:体表或胃肠道的肿瘤,若生长过快,可因供血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烂。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胃、结肠癌形成的溃疡一般只有通过胃镜、结肠镜才可观察到。 (4)出血: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如肺癌患者可咯血或痰中带血;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则可呕血或便血,泌尿道肿瘤可出现血尿,子宫颈癌可有阴道流血,肝癌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 (6)其他:颅内肿瘤可引起视力障碍(压迫视神经)、面瘫(压迫面神经)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骨肿瘤侵犯骨骼可导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而致腹水等。肿瘤转移可以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区域淋巴结肿大,肺癌胸膜转移引起的癌性胸水等。 02 全身症状
恶性肿瘤很恐怖也很神秘,它是怎么发病的? 马哥二号 分享君 以下内容为揭秘癌症发生全过程,恐惧者慎入! 走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大门时,28岁的陈小川一脸茫然。她怎么也想不通,与她同龄的丈夫不抽烟、不喝酒、每周坚持游泳,为什么会突然被查出肺癌晚期?一份来自国内最权威的呼吸病研究机构的“判决书”,让这个家庭毫无准备地走上了艰辛的抗癌之路。 对于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来说,癌症都是来得那么突然。为什么有些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没有得肺癌,为什么有些女人到了50岁以后乳腺癌的发病率高达80%?导致临床上1/7死亡病例的癌症似乎无处不在,又无据可查。 ![]() 分享君 ![]() 话还没说完呢,幸好……英国桑格研究院(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为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所有的癌症都是由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是在人一生当中,由最初正常细胞中的DNA逐渐出现的。”斯特拉顿教授说。 最初基因突变的体细胞首先会不断分化,形成一个庞大的突变体细胞家族。家族的成员经过体内微环境的“自然选择”,只有生存能力最强的亚克隆才能不断增殖。同时,通过这种方式,癌症基因在突变体细胞内不断累积,后者也逐渐完成了自身的进化。但某一突变体细胞的亚克隆占到其家族细胞总数的半数以上,患者就会临床上表现出癌症的具体症状。 “一些概率比较高的突变基因发生在肿瘤的早期,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突变出现,每一种新的突变衍生出一种新的分支,由树干到树枝,越来越细,树枝就代表概率低的突变,也就是在肿瘤后期晚期发生出来的基因突变。”国内乳腺癌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宋尔卫教授说。 “这种现象很早就有人提出,癌细胞逃避人体免疫的监控后,在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发现之前,被称为亚临床肿瘤。”宋尔卫说,“一个人一生中是否容易患癌症,可能在出生的时候已经被肿瘤易感基因决定了,我们希望尽量把临床发现点提前到越早越好,但目前还无法提前到肿瘤刚发生的时候。” “但为什么有些即使存在突变,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也会把这些早期癌细胞清除掉,而有些突变即使不是很明显,但是还是能够引起许多癌症基因的激活?” ![]() 马哥二号 ![]() 分享君 ![]() 癌变关键在于基因突变,而环境影响因素最主要! 宋尔卫教授认为,基因突变的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缺陷,但是这些缺陷的基因能不能表达,或者是这个基因在突变之后会不会扩增,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转录水平、转录前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这些被称为表观遗传调控的因素不依赖于DNA序列。“这些调控现在被认为比DNA序列的突变更重要,受环境的影响更大。” 那环境影响因素,具体又有哪些呢? ![]() 马哥二号 ![]() 分享君 ![]() 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下面具体,细细道来。 化学因素是最主要的肿瘤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烷化剂类、多环芳烃类、芳香胺类、偶氮染料、亚硝基化学物等几类化学致癌物。物理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 1、化学致癌物 分为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三大类, 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日常所见的主要有: (1)多环性碳氢化合物 如煤焦油、沥青、粗石蜡、杂酚油、蒽油等,这些物质中含有3,4-苯并芘,是一种重要的致癌物质,烟草中的含量也不少。 (2)染料 如偶氮染料、乙苯胺、联苯胺等,均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3)亚硝胺 有自然界存在的数量较少,但通过细菌的作用,在人体内可以合成大量的亚硝胺,是消化系统癌症的重要致癌物质。 (4)霉菌毒素 是某些霉菌的代谢产物,可以致癌,如黄曲霉毒素等。 (5)其它无机物 如砷、铬、镍等及其化合物,以及石棉均有致癌作用。 物理因素致癌。物理因素的范围很广,包括各种波段的电磁波、紫外线、热辐射、机械刺激等。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包括以短波和高频为特征的电磁波辐射及电子、质子、中子等的辐射。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 细菌和真菌本身是否具有致癌作用至今尚无定论。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相比,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1994年WHO将其确定为人类I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过程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炎症过程中伴随着内源性NO-、O2-、OH- 等游离基的产生,可诱发DNA的损伤和细胞恶性转化;炎症过程中的细胞变性化死可刺激细胞增殖,此外,感染还能改变机体内局部环境,从而影响致癌物的内源性合成、活化等代谢过程,起到辅助致癌的作用。 这么复杂,为什么把恶性肿瘤定义为慢性病? ![]() ![]() ![]() 为什么恶性肿瘤已被确定为慢性疾病? 2006年第42届美国临床肿瘤大会发出明确讯息:恶性肿瘤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有着类同性,都属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①恶性肿瘤发生缓慢,正常情况下细胞按照各自的生长周期进行新陈代谢,不断更新换代,周而复始地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机体本身的某些原因,部分细胞的生长能力特别强,生长速度也特别快,出现了变异,这种变异的细胞就叫“癌前细胞”。慢慢地这些“癌前细胞”在各种促癌因素的作用下有一小部分会发展成恶性肿瘤。这个演变过程通常需要10年~30年。这一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治疗癌前病变,防止其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又可以通过规律的体检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甚至彻底治愈。 ②恶性肿瘤的治疗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的治疗理念是,希望将所有肿瘤细胞完全杀灭以根治肿瘤,有时远远超越了肿瘤细胞侵犯的范围和病人可能承受的限度;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很多恶性肿瘤病人虽然未能根治,病人却能长期正常工作、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慢性病,那不是跟鼻炎等一样? ![]() ![]() 马哥二号 ![]() 分享君 ![]() 你说呢,马哥二号?不如我下面讲一个故事。 ![]() 分享君 ![]() 下面讲一个案例 我原来不认识小猴。当他出现在泌尿外科门诊走廊的时候,我看见主治走过来,皱着眉头问他: “怎么又过来了?” 过了一会,我看见主任走过来,皱着眉头问他:“怎么又过来了?” 一周之后,小猴收住院,我是床位医生。年轻男性收到我们科,十有八九是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来手术的。小猴的诊断是“膀胱癌”,不,是“膀胱癌复发”。 年轻人也会得癌症?那有没有得预防? ![]() ![]() 马哥二号 ![]() 分享君 ![]() 有,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这可能是大家口头上“预防”的含义,即“治未病。” 减少致癌因素的暴露。 吸烟是膀胱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癌症已知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发病前就不吸烟或者戒烟,就是一级预防。二手烟也是致癌因素,如果你吸烟,请至少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 预防宫颈癌,接种HPV疫苗属于一级预防。 少吃熏制的或腌制的食品,含有亚硝酸盐等成分复杂的致癌物。 减肥可能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风险。 多吃蔬菜有可能降低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 遗传层面的危险因素,天生的,预防起来更困难。安吉丽娜朱莉因乳腺癌高危基因而切除乳房,就是针对遗传危险因素的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国内也称“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外文献多指早期诊断(early detection)。主要是开展针对高危癌症人群的筛查(screening)、定期的健康体检。具体到每一种癌症,高危人群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策略有所不同。 由于膀胱癌易复发的特点,小猴在第一次手术之后,仍旧属于膀胱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膀胱镜复查,而不是等到出现血尿,还延迟就诊,这也属于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花钱(抽血、B超、CT等没有很贵,比很多包和衣服便宜很多),很可能,它会救你一命。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积极治疗,改善症状,避免复发转移,避免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即使确诊癌症,遵医嘱、积极检查和治疗也是预防进展和恶化。 小猴第一次出现血尿时,如果尽快去医院就诊,可能当时就可以诊断膀胱癌而更早期进行手术,避免日后复发、进展。 如果他在前几次小手术后,能够坚持膀胱灌注,有可能会避免复发、进展,避免后来切除器官、失去性功能的大手术。 小猴后来全膀胱切除术后,坚持了化疗,可以算是减少复发和全身转移、延迟生命的三级预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