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C爸妈 (ID:cc-bama) 很多妈妈都非常在意孩子什么时候会走,什么时候会开口背诗,却很少有妈妈关注,宝宝的小手又会做了什么? 细观教育界,无论是早教班还是幼儿园,都努力号称自己针对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分别设置了哪些哪些课程。 精细动作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手是认识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手部的动作在婴儿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 从开发宝宝的大脑潜能来说,根据宝宝的发育水平,从出生就训练他双手的精细动作,意义更为重大。 听起来好专业的说,是要报早教班的节奏么? NO! 其实,精细动作的训练并不复杂,只需要妈妈们平时在带娃的时候,多走点心就可以。 在家就能做的精细训练,小本本记起来吧。
说白了,就是精细动作能力高低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进而对智力有所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 对于好动的宝宝来说,撒出户外疯上小半天都不是问题,让他们安静下来开始某一项静态游戏却非常困难。 但是如果常常做精细运动训练,专注力的问题就能有所改善。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手操作比听和看更能迅速调动起注意力,并很快就能达到智力活动的兴奋状态。 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眼前的事物,对宝宝来说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通过自己越来越灵活的手指,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弄各种物品,能主动地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宝宝会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 而在一次次的自我创造中,坚持到底的意志品格也会在无形中得到锻炼,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宝宝迷恋了某本书或玩具,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创造各种条件,让宝宝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 新生儿有抓握反射,当我们把食指放进他的手心,宝宝会很自然的握住,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行为。 这个阶段,大部分时候宝宝都是大拇指内扣的握拳动作。精细运动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让手掌打开,拇指不内扣。 妈妈们要怎么做? 1、抚触按摩 多给宝宝做抚触,按摩他的小手,从手心手背到五个手指头,妈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宝宝的手指,从根部按摩到指尖,按摩会让手指触觉更敏感。 2、尽量不给宝宝戴手套(在保证修剪指甲的情况下),让他自由的挥拳、探索、感受。 差不多2个月大的时候,宝宝才会意识到自己有一双手。他可能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用一只手去抓另一只手,有时还能把它们放进嘴里吸允。 这个阶段宝宝的小手掌大部分时间都是半开着,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呈握拳状。 当看到某个感兴趣的玩具时,开始有意识的主动抓、摸、拍打。 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而不是“相对而抓”。 妈妈们要怎么做? 1、触觉练习: 让宝宝抓我不同质地的玩具:毛绒的、金属的、塑料的、硅胶的… 手掌上分布着非常丰富的神经元,通过触摸不同的材质,可以让手掌变得更敏感,进而促进精细运动发展。 2、引导他观察自己的小手,帮他双手相触,让一只手去感觉另一只手,这种感觉对于宝宝来说非常美妙。 3、抓握练习 拨浪鼓,摇铃是这个阶段很适合的玩具。
这种抓握球也很好,非常适合帮助小月龄宝宝把手掌打开。 手掌打开是所有精细动作的前提。 这是宝宝发展精细动作的关键月份,因为宝宝开始有意识的主动去抓他喜欢的玩具,抓握时更具方向感,能在眼睛的指引下主动张开小手来抓住物体。 不过这个阶段,大部分宝宝还无法很灵活地运用手指,对于想要的物品依然会采取“五指并用一把抓”的形式。
妈妈们要怎么做? 1、准备一些悬吊玩具 够取眼前晃动的玩具,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系列动作,先用手摸,咦,玩具跑了,在伸手,又晃回来了,经过多次努力才能“逮住”时,甭提宝宝会多高兴了。 这对手眼协调的训练和宝宝的信心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推和捡这两个动作,需要拇指和四指的用力方向相对,能帮助宝宝把食指和拇指分开,做到真正的“抓握”。 积木是这个阶段非常适合的玩具,布积木、软积木都是比较好的选择,适合抓握、推捡,还不会伤到宝宝。 3、引导够取小物体 抓握的物体要从大到小,由近到远,让宝宝练习从满手到拇、食指抓取。 4、玩具换手练习 5个月左右,宝宝就能一手抓一个玩具啦,试着先递给宝宝一个玩具,等他用一只手拿住的时候,再递给他另一个,鼓励他用另一只手接。 6个月之后,可以鼓励宝宝把玩具从左手倒到右手,进行换手训练。 5、撕纸练习 发展较快的宝宝,可以教他撕纸。 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宝宝去撕扯,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 这段时期,宝宝已经可以很熟练地拿玩具玩。 已经拥有了预期自己行为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我想要那个好东西,怎样才能得到它?” 敲,摇,扔玩具都是每天必上演的戏码。 这个阶段的精细动作又会上一个台阶,宝宝开始会使用拇指、食指把东西捏起来,这是人类才具有的高难度动作哦,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妈妈们要怎么做? 1、训练食指 这个时候一些指拨玩具可以让宝宝的食指发挥最大的功能,比如拨转盘,翻洞洞书、戳(扣)洞洞。 2、嘴巴决定脑袋 美食永远是最大的诱惑,这个月龄的宝宝一般都平稳的进入了辅食添加期。 可以准备一些面包片、香蕉块等大小软硬都适中的食物,让宝宝自己用手抓着吃,开始我们给CC提供的是条状食物,练习拇指和四指“抓握”。 这个难不住她之后,就开始提供泡芙等颗粒状食物,练习食指和拇指的“抓捏”。 3、指令练习 进入9个月之后,宝宝可以听懂简单的指令啦,这个时候可以练习“拿起和放下”。家长示范,拿起某某玩具,放下某某玩具。 还可以鼓励宝宝双手拿两个积木对敲,这样能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和精细动作的准确性。 这个阶段的宝宝用手指捏取物品时,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已经相当熟练了,能把很小的颗粒物准确地捏起来,比如绿豆、小药片。 想要拿取其它物品时,会主动放弃手里现有的东西,还能有意识地将手里的物品放到桌子上。 妈妈们要怎么做? 1、 在“拿起和放下”的基础上还可以练习“放进和拿出” 把积木放进箱子; 在玩具筐里挑出“小狗”; 不仅能练习精细动作,还能顺带把认知工作给做了。 2、 让宝宝练习翻书 让宝宝学习开、合、翻书,选择一些纸板书,字少图大的趣味性绘本,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阅读能力。 3、发挥玩具的作用 积木:接长龙,或是叠高高 套圈:把大小、颜色不一的套圈放进去 套碗:让宝宝模仿大人一组一组套,或是拿一个带盖子的塑料杯,让宝宝学习用大拇指与食指做将杯盖掀起、再盖上的练习,可以促进宝宝的空间知觉的发展。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接(扔)球.... 4、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 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水杯喝水、打开罐子盖拿零食等等日常需要的自理能力。 宝宝动作的发育过程,是从整体的、粗大的动作到分化的、特殊的精细动作。 所有精细运动的大前提都是大运动,撇开大运动谈精细一点都不现实。妈妈们两手都要抓,两手才能硬。 另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不要跟别人比。 我家宝宝快三个月的时候死活还不愿意抓拨浪鼓,5个月还不会翻身;但是看小表弟,才三个月就已经能把玩具架玩的贼溜了,而且分分钟就要翻身的节奏。 人比人得死,娃比娃得扔啊。 还是别比了,搂着自家的活宝折腾吧。 |
|
来自: GreenMooder58g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