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趣谈:古人是如何过生日的?

 弘朔居 2016-11-25

现代人非常重视过生日,尤其快到日期的时候就会精心策划、悉心准备。在我国有些地方过生日的时候全部的亲戚朋友都会到场祝贺,每年都大肆庆祝,吃蛋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中国的古人是如何过生日的?他们吃什么?

国学趣谈:古人是如何过生日的?

在中国古代未成年人只重视一个重要时刻,就是婴儿出生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此时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赶来祝贺,对孩子表达满心的祝福。然后直到60岁才有资格过寿。因为古人讲究寿字,即长命的意思。古时物质条件贫乏,很多人容易夭折,只有过了60岁才进入寿者的行列,才有资格过。所以,古人不叫过生日而叫过寿。

可是,为什么古人要到六十岁才过生日呢?那是因为:人“生”的这一天,是母亲九死一生的时候,是母亲受难之日。你在此日,大吃大喝,把酒言欢,既煞风景又折福报!俗称“孩的生日,娘的苦日”。只有到了一个甲子轮回之际,才是一轮圆满之时,才值得庆贺。而这时也是子孙满堂人生功成名就之时,家人团聚表示庆贺,体现天伦之乐。

那过生日时,吃什么呢?现代人是吃蛋糕,还吹蜡烛。其实蛋糕是西方国家传进来的,我们中国古代是没有蛋糕的。那吃什么呢?面条和鸡蛋。其中,吃面条代表母子之间丝丝的牵挂;也代表长长久久的意思,前面说了吗古人易夭折,希望年年有今朝,长寿。吃鸡蛋,是因为母鸡在孵小鸡时,总是护着鸡蛋,不离不弃,呈现出母亲最无私的关怀。这些寓意能够让人忆念起母亲的恩德,从而心怀感激……在这个过程中,孝心越来越丰盈,日子越过越有生机!所以,古人过寿有很深的寓意在里边,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过的。来源: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