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华杯赛模考,上课时约好“周一见” 周一九点一过,老师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点开问卷星 730份答卷的确让老师们惊呆了 不过早已料到小伙伴们求胜欲和拿满分的心情,所以老师们“机智”地将追求完美的答案(重复答题)和心急如焚的答卷(答题时间低于1分钟)给删除了,最终筛选下发觉依然有近400个孩子热情参与(此处应有掌声)。 全年级成绩分布如下图 ENTER TITLE 本次试题考点与去年考点接近、难度接近甚至略高一点 结合往年初赛分数线的过线人数比例 所以重点来了 本次模拟考初赛分数线 40分 40分 40分 这就意味着 本次模拟考试如果孩子们能够40分在手 那么12月10日的初赛就有九成的把握通过啦 ↖(^ω^)↗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让我们回到单题的得分率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注:线上模考分析的数据来源已删除重复数据(包括重复IP和重复考生)和非合理数据(答题时间低于1分钟) 华杯赛作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杯赛,初赛中小朋友们的参与度是不可小视的。其中参赛的主力军是从未接受过系统奥数训练的孩子,为了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沉重的阴影,会有一道公开题(杜绝0分),前两至三道题会降低知识门槛,绝对难度也不难,从而让那些虽然从未接触过奥数,但愿意沉下心来细心思考的孩子也能够得着。所以从模考前三题的得分率来说,这分还是送到心坎里(*^__^*) 。 不过一到第四题,画风突变 得分率降至28.01% (老师们一脸黑线) 所有填空题中得分率最低的第六题是因为确实本身原题存在争议 所以抛去有争议的第6题 第4题就成了孩子填空题中普遍跳入的一个坑 追根溯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坑,回到原题去一探究竟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虽然问的是新的定义,但是老师还是仁慈地给了例子,所以读懂题其实不难,这题背后考察的模块为计数模块,需要先分类再进行有序地枚举。这个意识绝大部分四年级孩子都有,就是把竞赛数从小到大分几类去数,第一类一位数从4-9孩子通过硬算可以数对有6个数,第二类二位数从34开始,到多少是第50个数呢?从后台数据来看,一大波孩子选择了78,估计想法比较简单粗暴,还需要44个数才数完,所以34+44=78.但忽视了连续自然数的个数可是末-首+1,故数到77就就已经数到了第50个数。计数和计算是孩子们必须拿分的模块,但是一旦一个算式没算对,一个细节没有注意清楚,拿分模块变成失分模块,那最后的考试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对于计算,计数,应用题这三个模块所学过的知识,需要进行系统地查漏补缺了(后附攻略)。 但是最让老师抓狂继续往后看 瞄到第七题,填空题第一题 难度系数1颗星 确实老师原本也是想把这题定位为送分题,可是……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不少刚学完多位数计算的四年级的娃看完题相当兴奋,先转化成9999999×2222222,然后使用“退1添补”直接写出答案22222217777778,满怀欣喜地确定了答案,心想又做对一道题激动地提交了试卷,可是对答案时突然啥了眼,哦,原来题目要求是求数字和……。再次暴露出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孩子们还是在做题经验和审题习惯上存在不小的问题,对细节的把握能力不强。而这些东西恰恰不是仅仅凭借上课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课后的练习、巩固和反思。所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 赛前你不得不看的TIPS ENTER TITLE ①拿下送分题 初赛除了有一道公开题之外,还会有三、四道简单题,这些题目主要出现在计算、计数和应用题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 计算模块:速算与巧算,主要包括凑整、提取公因数、换元法等方法的考察;另外,也会出现定义新运算,等差数列,数表等相关内容; 计数模块:枚举计数,几何计数,加乘原理; 应用模块:和差倍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年龄问题,平均数问题,周期问题,盈亏问题等; 最近的华杯赛每日一题一直都带着大家针对性的练习这几个模块,当然,做题过程中碰到了自己的知识空白点需要及时自己在错题本上总结和归纳,运用不熟练的方法也可以在总结后再针对性地去做做同类题,同类题直接再过往所学讲义中选取即可。 ②适当刷题,做好错题整理! 跟进每日一题的同时可以再限时刷刷群里面更新的往年真题试卷。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尽可能完整作答-错题整理-总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步:做题一定是独立自主思考,会做把自己的过程写清楚,不会做把自己能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步:不管是多么微小的错误,少些单位、漏掉答题,都得重新做一遍,备注好错误原因,如果是方法不会的题目,好好对比下自己想到的和答案给的差距在哪,总结分析下日后碰到同类题该怎么处理,如果自己重新口述一遍那就是极好的。 第三步:每周花10-20分钟时间总结本周做过的题,写一写什么样的题该怎么做,什么样的题容易错,标准是下次翻回来再看能够很快抓住问题。 ③合理规划答题时间 60分钟拿下10道题难度是很大的。 我们的目标是过初赛,所以需要稳拿四道题目,这就需要我们花在拿分题上的时间多一点,把能拿的分数牢牢握住。对于超高难度的题目,比如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如果一看没有任何思路,可以战略性地放弃,腾出时间好好地把前几道中自己有思路的题再好好做做。
取舍得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