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让新西兰楼房在数次大地震中屹立不倒

 yfpy1234 2016-11-25

中西ABC


来源:搜狐网


14日晚澳洲东部时间10点左右!


突袭新西兰南岛基督城!


震源深度15千米!


震感强烈!


场景是这样的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新西兰地震等级为8.0级,震源深度10千米。不过,如此严重的地震并未在当地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根据网易财经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11-15 02:49:13 新西兰地震共造成2人死亡。我很难想象这种规模的地震发生在中国会是什么场景。那么新西兰是如何抗震减灾的呢?


工程质量严格把关


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做了具体规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监督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后,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




反观国内:汶川地震发生后,倒塌的学校纯属豆腐渣工程,有些混凝土结构里面,甚至用钢丝代替钢筋。



隔震技术世界领先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



减震技术的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



建筑构造更科学


新西兰在多次的大地震中,房屋屹立不倒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木结构的房屋在抗震方面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是重量轻 ;其次是,平衡性优于其他结构,不会轻易发生变形,木结构韧性大,有很强的弹力恢复性,当受到瞬间连续冲击时,主体结构即使与地基发生错位也不至于崩塌。



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害。而出现损坏的建筑多是市区中砖和水泥结构的房屋。



快速的响应机制


新西兰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一旦发生全国性重大自然灾害,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国家民防总指挥部就会立即启动,地区和地方的民防指挥中心也立即投入工作。以本次地震为例,新西兰联邦政府和震区地方政府在震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网站、手机短信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各种方式,发布了海啸预警,呼吁居住在南岛和北岛东海岸的居民尽快向邻近海拔较高区域转移。即便是正在开车途中的驾驶员,也可以通过各个路口的电子大屏幕以及车载广播等途径,接收到海啸预警信息。与此同时,有关部门立刻开放地势较高地区的体育场馆、学校礼堂等公共场所,供民众休息,并确保饮水、食品、御寒衣物的供应。



全民的抗震防震意识


新西兰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新西兰的防灾教育绝非仅仅局限于中小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定期接受。民防部负责印制和发放预防灾害及灾后自救的宣传册,并保证民众人手一册。此外,各级政府还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每年举行一到两次的全民防灾演练,以增强民众的现场感受和救护能力。



新西兰政府还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化平台,向民众提供更多的防灾信息,大家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来查询本地的地震频次、强度,获悉政府新出台的防灾救护措施等等。可以说,强化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民众在地震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多年以来一直是新西兰历届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




保险机制


另外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主要特点是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来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也能做到这些,当国内再发生地震之后,还会有大的伤亡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