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清末铜元合金成分检测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铜元的合金成分虽然见于史料记载,但对铜元实物尚缺乏系统的检测分析。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铜元的研究,中国钱币博物馆对馆藏清末铜元进行了科学的检测分析,以为铜元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样品概述

本研究采用取样分析的方法,对所选样品进行无损分析。为便于数据的分析研究,铜元样品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所选样品均为样币,样品保存状态良好,无锈蚀。2.所选样品尽量保证系列性,面额包括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等。3.所选样品均为大清铜币系列。样品情况见表1。

表  1→

本次共选择清末铜元大清铜币样品20枚,最早的为1905年开始生产的户部乙巳大清铜币,最晚的为1911年生产的宣统三年大清铜币。户部丙午“直”字大清铜币、宣统己酉“汴”字大清铜币、宣统己酉大清铜币均包括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种面额。20枚样品中,面额为二十文样品6枚,面额十文4枚,面额五文4枚,面额二文3枚,面额一厘2枚,面额五厘1枚。

2

检验结果

因为是无损检测,样品检测数据与实际成分存有误差,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尽可能选择样品较理想的部位进行检测,每个样品至少检测两次,检验数据取平均值。分析结果见表2。

表  2   →

3

结果考察

基本情况

第一,本次20枚样品中,19枚样品为铜锌合金,1枚样品为铜镍合金。19枚铜锌合金样品中,18号为黄铜铜元,含锌30.13%,含铜69.09%,为三七黄铜;其余18枚样品为红铜铜元,含铜量均高于90%,平均含铜量为94.5%,含锌量均低于10%,平均含锌量为4.97%,实际为低锌黄铜。19号样品表面为银白色,含铜76.15%,含镍23.44%,其为镍白铜。

第二,户部丙午“直”字大清铜币、宣统己酉“汴”字大清铜币、宣统己酉大清铜币样品面额均包括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种,三种大清铜币不同面额含铜量均接近95%,含锌量均接近5%,这表明同一类型不同面额铜元的成分基本一致。

第三,大清铜币样币成分基本稳定,从早期的户部乙巳大清铜币到后期的宣统三年大清铜币,红铜铜元均含铜量均接近95%,含锌量均接近5%。其中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含铜量为91%,在红铜铜元样品中含铜量最低。

第四,大清铜币样品中主要杂质为锡、铅、铁,其中多数样品中三种杂质总含量低于0.5%,17号样品锡含量接近1%,疑为人为添加的合金元素。

基本结论
清末大清铜币样币含铜量基本稳定,从1905年开始生产到1911年清朝灭亡,铜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红铜铜元与黄铜铜元均为铜锌合金,锌含量的不同导致铜元呈现不同的颜色,红铜铜元实为低锌黄铜,含锌一般在3%—5%左右,黄铜铜元含锌则在30%左右,为三七黄铜。

光绪年造户部丙午中心“直”字大清铜币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五厘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一厘

宣统年造已酉中心“汴”字十文大清铜币

宣统年造已酉中心“汴”字五文大清铜币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

   本文由赵颐丽、王梅负责实验样品整理,王纪洁负责资料搜集,陈褀负责数据测量采集,孟祥伟执笔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