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生部长发狠话,很多药不该吃、很多治疗不需要!

 bjchyxu 2016-11-27


在一次全国政协医卫组委员联组讨论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协和医院肝胆外科著名医生、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同志拿出一本震惊欧洲医学界的真相著作《无效的医疗》。黄洁夫同志说:“很多药不该吃的,却在吃;很多治疗是不需要的,却在做;很多手术会使病人更痛苦,却也在做。”




可想而知,这是现在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无效的医疗》是打破手术迷信、提升就医品质的第一本书。翻开这本书,我们所看到的不是触目惊心,而是司空见惯的麻木与蒙蔽。这倒不是说现代医疗在一心一意地欺骗着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而是反映了包括医疗系统、患者在内的,整个社会对于医疗一厢情愿饿痴迷。当然,这是一种无效,甚至是无望的痴迷。

在美国,40%的医疗是无效的,在我国,这种现象也是非常的突出。


黄洁夫同志说:

“我是肝胆外科的,在临床上,很多小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上的血管瘤对人是无害的,70%的胆囊结石是无症状的,医学上称为‘安静的石头’,并不影响健康,但是现在只要进了医院,一般都要你去做手术”。




唤醒你身体内强大的自愈能力


在患者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很难区分,疾病的治愈究竟是成堆的药品和外科手术的作用,还是身体自我康复的结果。每当人们有个头疼脑热的,自然就会想到上医院、跑药店,以便“药到病除”。可事实上,人体其实具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的自愈力,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也能让很多疾病低下头来。

10多年前,有一种“心脏激光手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烧灼出20-30个小洞,让血管得以再生来改善心肌供氧。这项手术在欧洲曾经疯狂地盛行,后来经英国专家反复论证,此项手术并没有比仅仅服药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但手术费用却非常之高。



对此,《无效的医疗》谈到:这是一个谎言,很多时候,它欺骗了生命,更多时候,它自欺欺人。从整形外科的神话,到心脏手术的误导;从无奈的腰痛,到以痛苦出名的化疗,都令人忧虑。




1
《无效的医疗》:真实的支架手术



对于心脏支架手术,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


他们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


这样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医疗机构是不可能公布于众的,因为心脏手术带来的高额收入是医院和外科医生都无法抵御的“诱惑”。



2
《无效的医疗》:真实的椎间盘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已被证实有四成是失败的,甚至手术后的病情恶化达到了12%,英国在一次外科医生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对220位整形外科医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220位医生没有一位愿意因腰痛而接受手术治疗的。



英国的柯拉马医生强调:脊背本身有惊人的自愈能力,免疫系统的细胞会将从椎间盘脱位的物质视为异物,通过酵素加以溶解,这就是自愈作用。




3
《无效的医疗》:真实的癌症


几乎所有年长者体内都会有若干肿瘤,且只有极少数才具危险;而使事情复杂化的正是这种肿瘤特征,哈佛医学院的朱达·福克曼和拉格哈·卡卢里指出:

“大部分人都有些许肿瘤而不自知。”

癌症在检查中,只要组织切片的间距足够紧密,恐怕每个腺体都能筛检出肿瘤,即使不是100%的机率也差不多。因为每个细胞都有原癌基因,要是有一个原癌基因被激活就可能产生癌细胞。



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其实非常“坚韧顽强”,有研究资料显示正常人每天体内都会有500-800个癌细胞产生,全部都会被人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处决”。



癌症更倾向于自发消退


若干癌症其实倾向于自发消退,所以实际上是靠人体自然恢复的。感冒时,找好的医生是7天康复,遇上不好的医生则需要拖延了。

即使患者是因为这种自愈力病情才得以好转的,但是最终自己和医生还是会将这种好转归功于医疗措施。


例如:关节炎,在进行治疗的病患中,约有35%的关节炎患者不管做了什么,都会自动康复。


人一旦开始感到需要帮助,可能就启动了自身的康复能力,以及类似药物引起的生化反应。



健康是我们自己的权利,更是我们的责任。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我们自己。

康亿得健康调理方案

用生活方式解决生活方式病



01 低糖饮食

促进代谢功能恢复,使代谢指标趋于正常

02 强化营养

富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为脂肪代谢提供充足的动力

03 有氧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加速脂肪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