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区分培训对象提升培训效果?

 安好2016 2016-11-27


文章较长,但却是好文,需静心阅读

文 / 刘子熙


大家好,很高兴和所有朋友一起分享《区分培训对象,提升培训效果》这个微课主题。


开始ella跟我交流的时候说请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时,我说那就讲区分吧,她问我区分什么?很多朋友都要想提高培训效果,一定要懂得运用区分这样的重要手段。区分在字面意义上是划分、辨别、处理和处置。我们能不能区分好培训对象,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对于每个培训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运用区分。


区分我们给大家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词,就是用手这么切一下,就叫做“是这样”。你如果懂得区分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培训方法、培训形式等等,是这样的需求、对象、形式、方法,把它匹配到是这样的内容。注意,“是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提升培训效果,所以一定要懂得区分是这样。我们在培训中经常要区分,比如很多朋友只有一个混沌的概念,叫做培训需求。但是他忽略了培训需求是需要区分的。


我们一般会把培训需求区分为用户的需求和客户的期待。


客户指什么?如果我们讲师是在企业内部,或者作为职业化培训师,是和终端客户直接沟通的,这里的客户指的就是企业的培训主管部门或者是主管人员,他们对课程是有期待的。这里讲的用户就是学习的对象,如果我们培训讲师是和咨询机构、培训机构合作,这里的客户指的就是机构。所以如何去区分清楚用户和客户,区分清楚用户的需求和客户的期待。


结构对期待,讲法应需求


送大家一句话,就是结构对期待,讲法应需求。也就是企业内部的内训师或者是外部的职业培训师,接到培训的需求时,你首先要考虑课程纲要、PPT、讲义、目录如何应对客户的期待。企业培训主管部门、HRD,他要审查一个老师讲什么内容,首先是从结构、大纲这些角度,所以我们结构上一定要应对客户的需求和期待,而真正的学习对象,我们的学员的需求则在讲述中去适应。


在讲述中去考虑学员的需求,也就是用户的需求。这个方法就叫做讲法应需求,记住结构对期待讲法应需求,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运用区分,你的效果可能会真的不一样。我们再来说一下,有时候我们一般还会区分形式和内容,做一个好的培训内容不好不行,形式不好不行,形式和内容混为一谈也不行,但形式和内容就这么泾渭分明吗?如果我们不能区分清楚的话,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个伪命题,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所以一定要区分清楚。


以形式和内容来客观地讲,既有明确的内容也有明确的形式,如果你把内容和形式区分清楚了就会发现,其实还有一个中间阶段,就是内容可以形式感,形式可以内涵化。也就是可以把内容变得像形式,同时让形式提炼主题转化、深化,让它具有内涵,所以形式和内容的区分这就给我们指出了另外一条路,区分意味着如何处置处理,区分有:划分、辨别、处置、处理。


有一句话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其实就是区分最好的应用。但是今天我们在培训现场显然不能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今天我把它改成“见人说人话,见神说神话”。把人当神来尊敬,把神当人来接近。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区分既划分辨别人和神,同时又告诉我们如何去尊敬和接近,因此区分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在培训中是很有作用的,尤其对于提升培训效果作用更大,请大家一定要掌握。


今天我们是通过区分培训对象,很多朋友说不就是学员吗?对象这个概念有很多的说法,一般每个对象概念是动态的,他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和行为,对象一般会分不同年龄、层次、文化、阅历,当然也包括不同需求。所以我们能够对对象进行认真的区分,那么你从课程准备、课程开发、讲义配置到最后的讲授,这一整套训练的过程,就可以真正以效果为方向,实现我们最初的目标。


有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告诉我们内容和对象的关系。有人形容说爱情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形容词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我们要区分内容对不同的对象是一样的,区分对象给予他合适的内容,我们用这个例子来分开,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发。爱情对于20岁的人来说是陈列品,对于30岁的人来说是消费品,对于40岁的人来说就是日用品,对于50岁的人来讲就是奢侈品,对于60岁的人爱情就是救济品,对于70岁的人来说是违禁品,对于80岁的人来说是十全大补品。


大家发现没有,有些内容对于一些人是特别合适,有一些内容就不合适,所以培训最好的效果就是适合。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培训的课程到底怎么评估,我说有很多评估方法,不同的人不同说法,也有用现场效果评估的方法,但是一句话,能够货卖十家,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就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区分对象来提升培训效果。


确定培训对象的三个最


讲到这里我们到底如何来确定培训对象?这里给大家三个最,第一个是最需要,第二个是最重要,第三个是最匹配。


1、最需要

要把我们的对象确定清楚,进行认真划分,正确辨别,相应的处理和处置。你就需要在最需要的时候给最需要培训的人进行培训。


2、最重要

对重要的岗位,区分它的重要程度,重要的给予培训。对最重要的人给予他最需要的培训。


3、最匹配

培训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充分匹配他个人的成长与组织发展,把这个结合度匹配到最合适。针对最重要的岗位职位,在最需要的时刻,给予他最具有匹配度的培训,这就是我们区分培训对象的基本原则。以这“三个最”来确定我们的培训对象。


这里有一句话,也叫找准胃口对症下药,要根据不同的人找准不同的胃口,他要什么给什么。所以我们总结了一句话叫做“你想我讲,我说你要”。我们区分了你和我,区分了想和讲,也区分了讲和要。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对症下药这四个字再区分一下,你发现它讲的其实是四个方面:药(内容),症(问题所在),下(培训方式),对(对象)。一定要区分对象结合问题,通过不同的训练形式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我们民间有一句话叫对牛弹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好的说法,大家都认为他错了,大家都众口一词地说,对牛弹琴简直荒唐。这个对牛弹琴到底是谁的错?哪里出了错?我们来看一下,从培训内容的角度,很多老师他认为了解了对象,所以对象本身没有错,他的训练方法也没有错,内容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也没有错。


所以,如果说对牛弹琴真的错了,那就错在一个方面:是“对”的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象,学员在那里,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目标学习对象。所以我们在课程开发和讲义配置,以及讲授设计,包括最后训练效果的规划,这几个方面我们用了加减乘除。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编教材的时候要做加法,因为这时候你是有对象无学员,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区分培训对象和培训学员是两个概念,我们谈的培训对象是没有具体哪个人,学员就是实实在在的属性,几岁、什么文化程度,这样一个个具像的人。如果在今天我们不懂得运用区分你的培训效果肯定是不明确的。


真正很好地进行区分,应该怎么去做


这里我们来聊一聊确定培训对象,应该掌握哪些东西。其实确定培训对象要掌握以下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总结了这样7个词,叫做应知、已会、有意、愿学、好懂、怎讲、深交。


1、 应知

我们要掌握我们的对象已知哪些东西,我们要清楚地做好假定,当然假定也是基于了解,就是到底学员已知的知识是什么,他学过什么听过什么,所以做需求调查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有一个问题,学员曾经学过的课程是什么,大家记住要假定已知、假定反应。


2、已会

你要想确定培训对象,你还要了解他已会了哪些东西,为什么掌握他会了哪些?就是要考虑培训从哪个技能开始入手。现在我们的学员作为成年人,尤其是来参加我们的培训,不可能什么都不懂。有人说新员工入职呢?他应该不懂吧。其实新员工他们也懂一些东西,所以你一定要了解他已会什么。你把对象区分清楚,内容界定清楚,这两条对于提升培训效果就有帮助。


3、有意

有意是一个态度,有些人学习态度不太好,我们都知道成人学习是有一个实用主义的态度,比如很多人买好了车才去打听驾校在哪,如果说他的学习从态度上是不感兴趣的,意向不明确,你说这样的作用怎么会好呢?所以我们要区分他的态度,看他是否有兴趣。


4、愿学

第四个就要分析它的学习动机,你不要看他来了,把本子打开准备记录,但是他是不是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不是从心底里愿意学习,如果不是培训效果也不是很好的。你要分清楚动机,是急需、还是炫耀、还是为了拿个证,这些东西没有办法用好坏来形容,但是作为老师你心里有数才是关键,心里有数了培训效果就不会错位。


5、好懂

大家了解了应知、已会、有意、愿学,还要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好懂”,要了解我们学员的学习能力水平,吸收能力强不强。有人反应快你说个头他马上就清楚了,有的人强有的人不行,你反复讲他也听不懂,所以我们进行培训对象研究的时候,还要分析他是不是好懂,学员把握的怎么样。


6、怎讲

再往下就涉及到学习的偏好。不同的人学习偏好不一样,也可以从职业角度来考虑,有的职业的人偏技能技巧,有的人偏思维,有的人可能偏思想概念,有的给他工具方法就行。不同的学习偏好怎么讲?如果你不能区分,这样的培训效果也会打折扣,所以一定要清楚学习偏好怎么讲。


7、深交

最后,如果你接到一个培训需求,你要了解学员群体体征,所以要深入交往。


如果大家能够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培训对象的区分,是不是对区分这个概念有点感觉了。


我们要懂得运用区分,区分就是划分和辨别,处理和处置。


我们要懂得区分培训对象,好比以前我们区分用户和客户,区分内容和形式。


我们说结构对期待,讲法应需求,内容形式感,形式内涵化。所以区分非常重要。同时也谈到对象,他们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每一类对象都拥有着独特的属性和行为,包括年龄、层次、文化、阅历不同等等,所以我们对不同的对象,内容和对象之间是有关联的,区分清楚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确定对象要找准胃口对症下药,在确定对象的时候有三最,最需要、最重要、最匹配。


如果大家清楚了这个,就会明白对症下药:对(对象)、症(问题)、下(形式)、药(内容)。把合适的内容用合适的形式,结合不同的状况问题给到真正的对象。如果大家能够这么做,我们就不会有对牛弹琴,因为我们对准了。充分运用区分培训对象,意味着我们要从应知、已会、有意、愿学、好懂、怎样、深交,里面包括假定已知、假定反应。


现在很多朋友开始有问题,我后面还有一些内容,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可以把问题准备一下,等到我讲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家可以把问题提出来,你们的问题就是我研究的方向,我们用简洁明快的方式对大家的问题进行回答。


大家发现没有,因为你能正确地运用区分,就懂得见人说人话,见神说神话,把人当神来尊敬,把神当人来接近。如果大家能够这么做的话,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就实现了孔夫子在《论语》所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如果大家懂得这一点,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有一批学习对象,比如说你接到一个学习任务,你要区分培训对象,你怎么分析?面对学员的特征,面对学员关键特点。


我们在分析对象时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叫提炼法,第二种方法叫做归纳法,你可以归纳学员属性中的关键要素,第三是描述法,可以把关键点具体行为属性描述出来,这都是我们用区分进行培训对象的分析。你去提炼也好归纳也好,可以从学员的背景知识,学员掌握的技能,学员的态度以及他的学习动机,能力水平,他有什么经验,他是什么样的学习风格,以及他工作的类别等等。


我们如果能够从这些细节去入手,就会发现你已经懂得区分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区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比如说如果按照员工在企业内的年限,你可能这么区分对象,录用或拟录用的员工,或者叫做录用期的员工,或者新入职员工,包括岗前培训,因为他马上进入到具体分配的岗位,还有老员工的再成长,这是从年龄的角度来说。如果要从职位的角度来说,就是初级、中级、高级。


不同的学习对象对于我们培训效果是有影响的,你如果对象都区分不清楚,你的培训效果肯定是有问题的,刚才我提到的大家要记住,这样我们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照准胃口、对症下药。


如何通过区分让我们的培训效果能够做到位,真正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区分很重要。


我们现在从培训方式的角度送大家三个字,叫做开心、开眼、开窍,区分不同的对象提升培训效果。我这里和大家简单作一些交流。


开心

对于年轻的基层员工,我们可以用开心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包括做活动、做游戏。


这里我们会建议大家做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跟课程内容的贴切度,不要为做活动而做活动,为做游戏而做游戏,开心对年轻基层,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大家开心中能够有收获。


开眼

根据对象的不同,匹配合适的训练方法叫做开眼,就是对中年的中层。用一些资讯、信息,一些亮眼的东西,比如案例、故事、事件、新闻让他眼前一亮,产生好的效果。


开窍

对于年长位尊者,我们采取开窍的方式。这样的人见多识广,普通的活动他会觉得小儿科,那些你以为很新颖的资讯,人家就会说见太多了。这时候我们不如换一种方式,我们用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发他的思考,这样的话产生一种开窍的训练效果。这是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区分不同的属性特征,再区分讲述的方式方法,当然也包括训练的不同内容,一个区分是这样的形式,是这样的内容,是这样的方法对这样的学员,是这样的技术对这样的对象。


这样你就可以真正做到精致、通透,真正做到位。所以区分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它是让我们懂得辨别,用心、用眼去区分,用一个词就是“是这样”,去除伪命题,树立原认知。


如果大家能够去除伪命题、树立原认知,就会发现这时候的效果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照准胃口、对症下药。你会发现我们今天讲到区分其实有很多种的应用,我讲几个自己的应用。

小案例


一次在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是给管理层讲的,他要求讲一讲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一看人员对象就是年长位尊者,如果我们不懂得运用区分,上来就是囫囵吞枣,或者用以前的方式,这时候就会形成两张皮,你自己很嗨但对方无动于衷,怎么办?刚才我们讲过运用区分是这样的形式、方法、技术,面对是这样的对象、学员。


我当时是这么设计的,上来就是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领导者的素质问题提升,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对方马上就鸦雀无声了,打一样家庭中的日用品,谜面是“乌龙卧壁,身批万点金星”,打一个过去家庭中的日用品,这个日用品是一副对联,上联是“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打的是一个油灯,一个白色的灯心躺在煤油里,再点上火。下联是“乌龙卧壁,身批万点金星”。


一提出来全场就热闹了,年长一点的平时都是不苟言笑,他们自己就开始讨论上了,这是我观察到的情况,最后说一下有人猜出来了吗?最后让我说,我说谜底是过去家里用的秤杆子。


然后话锋一转,各位领导各位学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是不是心里也得有杆子称?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哪几个字,我说其实有三个字:度量衡。度(长短)、量(多少)、衡(轻重)。这样一来,因为你懂得区分不同的人,开场的感觉会很到位。


大家能够懂得区分做法就会不一样。刚才讲到了我们要懂得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提炼学员的特征,归纳学员的关键要项,这样我们要懂得辨别,辨别是一项重要的思维。像刚才我们一上来讲用户和客户就是一种辨别,辨字怎么写?两个辛,中间一个竖心,就是用心良苦分门别类。


我们从理论上给大家做了一下描述,运用区分,来区分培训对象提升培训效果。区分这个思路非常重要,我在讲课的时候特别强调,区分是我们课程开发,是我们讲义配备,是讲授准备,这几个阶段中一以贯之,始终必须放在头邓伟志的方法就是区分。如果懂得运用区分,包括辨别、划分、处理、处置,你的培训效果就有极大的针对性适应性,匹配度也会最高。


利用区分我们在培训中还要注意去除伪命题,树立原认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区分表面内容和深层次内容,好多朋友涉及的内容都比较表面化,表面化内容很多时候很容易具有雷同性,同质化很明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深度的,要把原认知挖掘到,请注意,大家要能够挖掘一个内容内在的原本的,比较深层次的内容,这就叫原认知。所以一个课程如果能够挖掘到原认知,你就不会是扫盲级的课程。


同时,区分还要东西辨别,是正讲还是反讲。我不仅仅要讲树立原认知,还要去除伪命题。里面存在一个正讲和反讲的区分,很多朋友只会正讲不会反讲,所以好多讲课是正说反问诙谐地讲。如果你的课程只有正说没有反问,显然区分就不够了,所以我们要树立最根本的东西,把伪的东西去掉,这就是真伪的区分,这里有一种思维方法:B格思考。


你要做好背后的思考,这就是表里、前后的区分。如果大家思考到概念背后的概念,对象背后的对象,方式背后的方式,分析背后的分析,内容背后的内容,原则背后的原则,形式背后的形式,技巧背后的技巧,你课程的效果就深入了。所以一定要做好B格思考。再加上树立原认知,抓住根本的东西,而且还能去除伪命题,正说反问+诙谐调侃,效果肯定最佳。


在做B格思考的时候要注意提炼概念,有些人不能说想得不通透不能说想得不周全,设计也算比较充分,但是为什么效果不好?证明你不深入,你没有把课程从扫盲级的定成是效果升华级的。我们今天讲一句话,不仅是你想我讲我说你要,还要思人所不思,想人所不想,察人所不察,见人所不见。这样才能真正把人引领到如入无人之境。


这样的一种区分就可以让课程效果深化,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不仅是你我的区分、讲和要之间的区分,还要做好B格思考,做好系统的深入,如果表里不同,把本原找到,去除伪命题,这就是培训效果深入再深化,优化再优化的根本途径,所以问自己没有B格思考,有没有树立原认知,内容中还有没有伪命题。


刚才我在举例子的时候给大家提到了正说、反问、诙谐讲,这其实也是一种区分。应用这样的思想来审查我们的讲授方法,你会发现正说是一个角度,反问也是一个角度,诙谐讲又是一个角度,区分不是平面的观察,而是立体的思考,形成不同的视野、角度,如果能这样进行课程准备,课程效果就会很好。今天我们从培训对象角度入手,大家清晰了区分培训对象,如何提升培训效果。


做好区分要了解区分的定义,例如我们区分形式与内容、用户和客户一样,要做好B格思考,懂得树立原认知去除伪命题,找准胃口对症下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把握三最:最需要、最重要、最匹配,确定培训对象的时候运用区分这样的手段,我们真正把握应知、已会、有意、愿学、好懂、怎讲、深交,进行对象分析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提炼归纳描述,把对象的背景、技能、态度、学习动机、能力倾向、经验、学习风格、工作类别等等搞清楚,见人说人话见神说神话,把人当神来尊敬,把神当人来接近。


这样就不会对牛弹琴,这样就会真正做到精致、通透做到位,如果这样做我们运用开心活动的形式,来应对年轻基层,开眼、资讯面对中年中层,开窍、问题提问面对年长位尊者,你想我讲、我说你要,真正做到正说、反问、诙谐讲。把区分的这样一种方式、思维、手段、技术,真正用来吧我我们的培训对象,同时设计不同的形式、方法,我相信我们的培训效果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


今天我用一个小小的概念,从一个微笑的角度“是这样”,区分、辨别、划分、处理处置,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沟通。


再次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找准胃口、对症下药、树立原认知、去除伪命题、见人说人话、见神说神话,把人当神来尊敬,把神当人来接近,要把握三最:最需要、最重要、最匹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