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书法创作实践中的自然观

 问道轩 2016-11-27


拾贝轩让书法懂你!


 从书法的形成看其自然观
    汉字的创造方法之一是“依(自然万物之)类(而)象形”的。唐代张怀瓘,在谈到仓颉造字时说:“(仓领)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这就是说,中国文字的创造是依照自然物的各种形象之美改造而成的。艺术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古代创造的文字,既是依据自然而合成的,而自然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所以汉字自然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这种造字观念与中国人的哲学观念、生存观念有相似之处!都强调自然之道。
    在古人心目中,书法艺术最深奥之处是反映了世界的万千气象与客观世界中的精神风貌。在夭地山川的外形中得到了书法的方、圆、动、静,从日月星辰的运行中得到了书法的整体安排准则!得到了动感与生意以及互相间的关系等等。因此,自然就成为书法美的本质属性,也成为评判书法作品优劣的客观标准.


     从书法的本体看其自然美


    书法美是自然美的反映,基本原因有二:其一,艺术是现实的反映,艺术美就应该是现实美的反映!没有自然美作为依据,书法美就无法创造.其二,这也是早已被传统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所证明的真理。书法美以自然美为本源,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只能以自然万物所体现的存在运动的法则、形体结构规律进行形象创造,书者按照从自然宇宙中获取的形式感、形体意识、赋予书法形象以生命意味的形态。


跋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 (点击放大)纸本 纵28厘米 横25厘米


    中国书法是线的艺术和结体的艺术,而线条和结体是生命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生命体的轨迹。所以,中国美学一向重视的不是静态的对象、实体,而是对象内在的功能、结构、关系,而这一切又来自和取决于动态的生命。真正的书法艺术所锻造的线条!是运动的生命,动态的气势,是万物自然与情感心灵合成的交响乐。


    汉字艺术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思想观念的影响,基本上呈现出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朴素追求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表现出人们希望与自然共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态度。作为独特视觉艺术的中国书法,在线条与造型艺术这一点上!显现那种生命流动之美,表达人的生命状态,刻画自然之生命,这与自然恰恰是共通、同构、相融的。


    真正优秀的书法艺术,就在于表现了最自然、最真诚的现实物象。最美的书法来之于自然,来之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书法艺术符合由自然美创造为艺术美的'自然之理',所以写或刻出来的字!就没有矫揉造作,反而淳朴自然,具有后世难以企及的“古意”。从后世的书法实践和书法评论,也都看出书法中的“自然之理”是何等重要。


    书法艺术要求在苦心经营中不留用心痕迹,追求自然而然。书法的点画,要自然,一是行笔方向要自然,要符合人们的书写习惯。二是墨的浓淡枯润要自然,从蘸墨开始落笔到墨枯需要再次蘸墨形成自然的节奏。三是字的结构,字形、笔画的形态,篇章的布局,要自然的落笔,或粗或细,或小或大。或枯或润,或断或连都不可做作或刻意追求,而要心手合一,自然涉趣。书法的自然美;是一种艺术之美,并非大自然的“自然”美,是艺术家的创造物。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自然展示和生动显现,是“人化的自”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感性显现。书法的自然美本源于先民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


苏辙致定国承议使君尺牍《宴居帖》 行书


    书法的自然美还源自它独特的工具和材料。“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工具优势的生动多样!中、侧、藏、露、提、按、顿、挫、方,圆、疾、涩竭尽变化之能事,从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加之宜纸的吸水、柔软和毛涩的性能,使毛笔的技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纸上云烟!线间沟壑,笔下风声,令我们想到自然神趣.


    书法艺术包含着以“天人合一”观念为根本出发点与指归的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观念观照下的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是中国古代书法家在长期书法实践中建构起来的书法审美意识系统。在这样的思维范畴中,文化生产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是与自然法则同构的,同时也要求并激发书法创作主体把书法创作当作一种内在的精神操守,在这一点上儒家的“天人合一”与道家的“任自然观”是一致的。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抽象的视觉艺术.这是因为汉字固有的“块状”形体内部(以点、线为造型因素)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汇成的整体样式之中,蕴含着与自然界的秩理性、和合性、可变性相通的哲理性的质朴.这种质朴,为人的创造性书写行为及精神寄托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这是汉字能从表意符号上升为具有深厚审美内涵的书法载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书法家通过艺术构思!发挥毛笔的性能,施展艺术技法,注入心志情性,从而创作出既得造化之理又发灵台之意的艺术.这其中的诸多因素,在相互为用、彼此对转的过程和关系中,以极大的活泼性、能动性、抒情性,展现和谐美。和谐美是自然美的基本特征和人文美的必然追求.中国书法所蕴含的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和追求。


苏辙《晴暖帖》1089年(元祐四年) 行书 纸本


    中国书法体现的中华先民对自然存在“阴阳”对转、互生关系的认知,是中华民族古今相通的一种人文精神,它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自身的存在才符合大自然的秩理,才是人的最佳生存方式。中国书法的本质要素之一,就是对“物象”特征及“物象”之间和谐关系的抽象,保持着与自然秩理的会通,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亲和、和谐的人文精神。古人对书法境界有多种描述和比拟,如“折钗股”、“锥划沙”、“屋漏痕”。这都是说笔墨效果精确有力,许多书法家更认为浑然天成的“屋漏痕”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把自然作为书法美的本质属性,作为评判书品的标堆,要求书作者必须准确驾驭笔性、纸性、墨性,使之自然挥发。书法创作是主观之于客观的过程,是人、书写工具以及客观环境的和谐统一。书写工具是书法创作的重要介质,不同的工具有其不同的品性.钟鼎、摩崖、碑刻、简帛品性不同,因此其作品的风貌也是不同的。刀与笔、硬笔与软笔、大笔与小笔其品性也是不同的。大凡好的作品,亦应该是书写工具自然品性的天然应用。


    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道”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尊道、悟道、得道是书法艺术追求的最终目标.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为之奋斗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在书法创作中达到道法自然之境界。不事雕饰,一任天真,并非草率随便,漫无法度。必先长期磨练,熟而后生,既雕既琢,复归干朴。久之自能千变万化,不求其工而自工.自然天真,是工之极,是美之极。


   从书法家的艺术实践看其自然观


    历代书法评论多是以自然美和生活美来形容某一书体或某一人的书法风格特点的,历代有不少书法家就是由于感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而使他们的书法起到了突变.



范纯仁 尺牍《致伯康君实尺牍》 31.5×3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斯的论﹁用笔﹂颇能说明问题。他说:“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这里,他就是以“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来要求“用笔”而见“理”的。当然,还得“善深思之”.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王羲之喜欢白鹅.传说也与他钻研书法有关。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态,挥毫转腕,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包世臣对此种情状作诗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担夫争道”,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典故.意谓路甚狭窄,而又势在必争,妙在主次揖让之间,能违而不犯。


    据传,被世人称作“张颠”的“草圣”张旭,在谈其草书“绝妙”的秘诀时说:“要说体会,无非‘用心’两字。”张旭吟味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诗句“耀如界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骆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意思是:“在邺县,本人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优美绝妙的舞姿,每次观看,常常为之动容且浮想联翩:她将左手挥舞过去,我立即触到了这个姿势像什么字;她间或的跳跃旋转.我想草书中笔锋的‘使转’、驰骋应当如此;而整个的姿态音容,又给了我草书结构的启发。”张旭凝神关注公孙大娘之舞,突然像是悟到了什么,手舞足蹈,兴奋不已。所以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载,旭言:“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传,张旭还有闻鼓吹而得笔法、从草中蛇行、老抠扫路避让行人中明白了行笔运墨之理的故事。


    “自然”在道家哲学中,是属于“道”本体的品格。“道”是完美的最高本体,那么“自然”也就是最高的审美理想。“自然”,是中国书法传统的审美理想;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品位。人们从书法艺术中可以减少私心杂念,保持纯朴的本性,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书法艺术所反映的自然,是宇宙生命不息地运动变化着的自然,是充分显示生命的和谐结构的自然。书法创作过程揭示着书法与“道”同样存在着的玄妙性与幽深之理,书法创作与道之化育万物规律相通.自然万象是书法艺术形态的本源,而“道”是宇宙万象的整体和内在规律,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这才能使书法在点线和黑白这个极小的限度内施展无穷的活力。这种活力存在于一切物质形态之中;而又惟一为书法提炼、点化、升华!为挣脱现实世界和现实形式之束缚而独立于万象之表。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汉字的书写规律和方法,也不仅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宇宙精神和生命本真的形象再现。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书法美学是以“自然观”为核心的!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其他民族文字难以比拟的美学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