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匠精神”?咱高攀不起!

 桃子的图书馆zt 2016-11-28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切都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导致了我们产品的品质总是不甚如意。为了提高国产产品的竞争力,为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换代,国家和企业都大力的弘扬的“工匠精神”。

        百度百科这么解释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总之,第一要热爱你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自己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工匠精神”最流行的是在德国和日本,但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可以存在“工匠精神”,可以做出全世界最好的产品,而我们就不行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点分析:

1技术员工的收入:在德国日本,高端技术人员的收入不菲,高级一点的技工收入比很多管理人员都高,即使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也能拿到满意的薪水,保证一定质量的生活水平。整体国家的贫富差距没有那么大,再加上完善的福利制度,技术员工的生活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他们可以满意于当前的工作,可以精心的钻研自己的技术以获得更高收入。而在中国,工人的收入除了农民外,是社会最低了,基本不要指望什么房子车子,如果不幸染上大病,那就可以导致家破人亡了。只有万不得已,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才走进工厂去做工人。只要有一点机会,立马离开工厂,绝不留恋。在工人们口中都流行这样一句话:“工字不出头”,这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2技术人员的地位:西方是人人平等的地方,最基层的工人敢于直面老总,平等交流,当一个工人并不丢面子,如果是高级技术人员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值得炫耀。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工人地位最低,表现好的工人一般都是争取成为管理人员,从而脱离日常手工作业,而不是钻研技术,成为更高级的技术人员。这样的大环境下,所谓的钻研技术成为高级技术人员其实只是提升等级的一块敲门砖,只要敲开了门,砖头就可以扔掉了。

3民企的长远定位:在特色中国环境下,当前绝大多数民企都没有做百年老店的打算,谁说的清楚下一步政治怎么变化?如果猪养肥了就是被杀的命运,那还是不要太肥为好。绝大部分民企都是急功近利,都是赚眼前利益,然后资产乾坤大挪移,所以,企业不会在固定资产,研发上面投入太多,也不会在员工的技术培训上投入太多,产品质量能过得去就行。而且,人力成本一定要压到最低,这样才能利润最大化。如此一来,有多少人愿意老老实实当工人?至于国企的情况,呵呵,不予置评。

        总体说来,国内当前哪怕工人再怎么钻研技术,也不会带来高额的回报和提升自己的社会等级地位。

        国内真正要大范围的拥有“工匠精神”,那么一定要提高“工匠”们的收入,提高“工匠”们的地位。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如果忽略掉这些条件,一味地强调“工匠精神”,那简直是在胡说八道,是瞎忽悠工人老老实实的当牛做马,是典型的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