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居他乡 不忘故土

 369蓝田书院 2016-11-28

核心提示

说到客家人,记者不得不提一件新鲜事儿:一个朋友近日想回广东梅县老家看看。52年前,他父亲离开了那里,后来把奶奶也接出来,老家没有联系的人了。令他没想到的是,近60年没人回去过,回到老家一说父亲的名字,还有人知道,而且他们家的老房子还在,奶奶临走把钥匙交给了邻居,拿起奶奶曾经交给邻居的钥匙,打开家门,家里破家什也都在。

客居他乡的中原人

客家人,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呢?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他们从中原大地出发,一路向南,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中国的大半个江山,在智慧与勇敢的先祖的带领下,他们到达赣南、闽西、粤东以及四川等地,最后从东南沿海走向海外。他们所到之处,身上潜在的古老文明及文化也在遍地生根发芽,甚至硕果累累。

“客家人,从字面上我们就能看出,他们是客居他乡的人,但并不是所有客居他乡的人都是客家人。”5月1日,市委宣传部调研员高树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客家人的先祖是从中原大地迁徙过去的,受当时战乱、灾难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生产生活,客家人的先祖拖家带口群体性地向南迁徙,他们先后来到赣江、梅江流域的南方山区,甚至从东南沿海漂洋过海到海外。他们在所到之处开垦耕地,建筑房屋,用勤劳的双手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虽然他们远离故土,但是他们心系家园,所以一直称“客家人”,用这样一个称呼,告诉自己牢记自己的身份,不能忘记自己先祖曾居住的故土。

对于客家人的根源,客家名贤、清末嘉应州(今梅州)人黄遵宪在《梅水诗传》序中说客家人来自古代中原,文中说:“余尝以为,客人者,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盖考之于语言、文字、益自信其不诬也。” 客家人来自中原?客家学泰斗罗香林先生说:“客家先民其先世则多属于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水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等,即所谓中原旧地。”

客家人是大迁徙的结晶

梅州客家文人黄火兴说:“客系何来?本黄裔汉胄,三代遗民,世居河洛,自晋初,战乱兵凶,衣冠南下,经唐灾、历宋劫,籍寄遐荒,筚路蓝缕创四业,溯渊源,千年称客实非客。家乡哪处?数远祖先贤,中原旧族,转徙赣闽,从宋末,居安业定,驻足梅州,复明播,继清迁,群分边郡,反瓞绵延遍五洲,同根柢,四海为家便是家。”

经过历代学者的考究,客家人源自中原,客家文化起源于汉文化,客家先祖多次迁徙来到南方赣闽粤及海外之说便有了立足之地。有关客家人的迁徙,1930年的客学大师罗香林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客属民系自晋朝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并在这五次迁徙过程中繁衍发展而来。

也有学者持不同研究结果,认为客家民系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迁徙。

从学者们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客家人是源自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迁徙是这个分支形成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来断定这个分支呢?简而言之,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客家人呢?

学术界对客家人是这样认定的:凡具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三项要素中任何两项的人,都是客家人。

“客家血统”是指祖宗是客家人;“客家文化素质”最主要指的是能操客家方言,也包括客家的生活习惯等;“客家认同意识”即承认自己是客家人。

客家文化源于中华传统文化

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种族的品性》中说:“客家人的历史,很值得研究,许多有眼力的人,不说过么,他们是今日中华民族里的精华。”客家人在服饰、餐饮、住宿等方面有着怎样的特色,他们又具备了哪些不一样的精神气质呢?

客家人作为南迁汉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服饰与中原传统服饰总体上的差别不大。中原传统服装自古以来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宽松肥大。从先秦开始,我们的先祖总是深衣大袍、宽衣博带。这种服装,穿着舒适,显得轻松潇洒。

观察客家人的服饰,我们不难看出,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是他们服饰的主要特色。宽松肥大,不束缚身体,这种离体式的服装,对于常年参加劳动的客家人是极其舒适方便的。其颜色多为素色,特别是蓝黑白色为流行,对襟、斜襟褂子与中原传统服饰一脉相承。

“先祖到达当地时,受居住环境的影响,多以野菜等为食,食物中天然的东西就会多一些。”5月3日上午,谈到客家人的饮食,河南省客家联谊会副会长沈钊昌说,记忆中客家土楼里经常摆满了风干的野菜、腊肉等食物,即便住在土屋里一年半载,也不会缺少吃的。原来,智慧的客家人为了生存,练就了一手腌制干菜的好手艺。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当地的大米除做饭、粥外,还被客家人做成粉干、钵糕、笼床糈之类。每逢喜庆之日,家家户户都有置备,敬神、飨客、馈赠亲友再合适不过,这些小糕点也是农村年节的传统食品。

衣食仅仅解决了客家人的温饱问题,一个独具特色的住房,才能让他们抵御外来的侵蚀。据《中国民俗辞典》记载:福建西南部及广东广西北部传统客家住房样式为群体式院落住房,因客家长期聚族而居,帮成群体式,多为土木结构,外墙用厚一米以上的夯土承重墙,与内部木构架相结合,并加若干与外墙垂直相交的隔墙。外墙下面一般不开窗,故形如堡垒。

客家著名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式土楼建筑,多为厅堂厨房间阁四方式。土楼建筑以土木结构平房为主,上下厅,主楼左右横屋对称,四周各有天井。 

这些外在的特质都与他们客居、封闭保守、不愿意丢弃先祖的传统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河南省客家联谊会执行秘书长王友谊说,客家家训教育他们首先要爱国,还要尊老爱幼、接受教育。凭借勤劳、智慧、上进,客家人才有了今天的旅居世界、叱咤风云、峥嵘政坛。

“客家一定会一路春风、一路阳光,因为有着中原文化、中华民族的支撑。”身为客家人的王友谊笑着说,“世界上有1亿多客家人,我们都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在拼搏,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汴梁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