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息通畅、声音流动、音色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梅兰co8bd95u0d 2016-11-28

“打开喉咙”是声乐教学中技巧训练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对歌唱发声中气息的通畅、声音的流动、音色的质量,以及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换句话说,喉咙是否打开,可以充分验证一个歌唱者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和他的歌唱能力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是强还是弱等问题。从音响学的意义上讲,“打开喉咙”是指在一定音高上所呈现的基音与共鸣腔的调节平衡状态。而这种平衡状态主要取决于两种调节力度的作用。

                             

其一,为得到良好的基音振动而必须做到喉头挡气和声门闭合力的平衡。前者意味着气息对声门的作用,后者则意味着声带的振动发音,两者的相对运动反映出气息和声带的相互关系。人的发声运动规律告诉我们,在发一定音高时,当喉头的挡气力与声门的闭合力达到相对运动平衡时,气息和声带才能得以完美的结合。


其二,为了得到较好的腔体共鸣,口咽腔(包括软腭在内的鼻咽腔和口腔)的调节力必须与基音的振动力达到平衡。由于喉头的挡气力与声门的闭合力在一定音高上的运动平衡,因而导致了喉位的适度下降(这种下降是气息和声带相对运动的结果),这时为得到咽部空间对基音的协调,口咽部必须向下、向四周的扩大调整,以得到适合基音振频的咽部空间,也就基本有了咽上部的软腭协调配合和良好的舌位,以及对于良好的咬字吐字,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打开喉咙”是歌唱发声器官进行协调配合和调整的运动过程,在歌唱发声中,要使喉咙及歌唱器官能够充分地打开,必须通过口腔及牙关打开做深吸气运动,并使气息与腔体状态保持相对的平衡和稳定来完成。具体地说,口腔张开向后做深吸气运动和运用“打哈欠”原理做深呼吸运动都可以使喉咙打开,但重要的是打开后如何保持状态不变,使呼气时的腔体状态与吸气时的腔体状态保持一致,这是“打开喉咙”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在前两种打开喉咙的方法中,“打哈欠”的呼吸原理基本符合打开喉咙的技术要求,并能保持腔体在吸气与呼气的运动过程中的统一不变,因而它是声乐教学中做打开喉咙练习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打哈欠”时的腔体状态与歌唱时的腔体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尤其是在“打哈欠”的运动过程中,呼气时腔体中的气流所产生的力量使下沉后的喉咙无法上提,同时,这种力量还使喉咙和胸腔充分地打开;使上提的软腭和打开的鼻窦保持原状不变。这种在呼气过程中气流对抗所产生的力量,正是歌唱中打开喉咙所需要的力量。为了能够较好的掌握这种方法,在训练中必须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渐提高。


首先,以意大利语的5个元音a e i o u为母音,做无旋律的叹气练习。要求:打开口腔,嘴角收拢,口型呈“O”形状。5个元音的叹气练习,必须保持口型的统一,叹气练习尽可能模仿“打哈欠”的状态感觉,使五个元音的声音效果基本保持一致。经过一阶段的训练,这种具有“打哈欠”呼气时的腔体状态,又有控制的保持口型发音和朗读的能力就自然练习,是为歌唱做准备的。在练习中,除要保持无旋律的叹气练习的要求之外,还要培养在旋律歌唱中的美感,这样才能较好的完成这一阶段的训练任务,并能较好的打下稳固扎实的歌唱基础。


所谓“行腔”,就是在歌唱发声中运用呼吸的基本原理,根据发声或歌曲的具体要求,进行有节奏的、有强弱对比的、有高、中、低音效果的,有音乐旋律感的,有表情和有音乐形象的具体歌唱。当然,歌唱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训练和要求。从声乐声部的角度来讲,大致可分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等几个声部。在我国,因人种的生理机能的缘故,高音较多,中音和低音较少。从音色的表现程度来讲,各个声部又各有其特点。


男高音清脆嘹亮、优美柔和。在没有经过训练之前的自然音域是c-f1,经过训练后一般可达到c-c2(或e2)。女高音明亮灵活、精巧醇和。自然音域是c1—g2,训练后音域可扩大到c1—c3(或d3、e3)。男中音粗壮宏亮、开朗豪放。自然音域是A—d1,经过训练后音域可达到F—g1(或a1)。女中音音质圆润、厚实。自然音域是b—f2,训练后音域可拓宽到a— b2(或c3)。男低音音质浑厚宽广、深沉而庄重。自然音域是F—c1,经过训练后音域可扩充到C—e1(或g1)。女低音音质宽厚、气派浓郁。自然音域是g—d2,经过训练后音域可扩充到e -e2(或g2)。


了解了各个声部的表现特点以及在未经过训练前实际的自然音域后,初学声乐者就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具体的发声训练。否则,定错了声部去练习,不但影响学习的进程,而且很容易致伤嗓子和声带。发声练习和歌唱,要分清高、中、低3个声区,分别进行。这3个声区的划分,源自于每个发音体都有其声音的音域和音区。如钢琴的最大音域是A2—c5,它的音区也是按照分组划分的规律来确定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人声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其自然音域,在这个自然音域中也必须会有3个音区。研究各个声区的声音训练,在于研究其普遍的训练方法,而不针对男女各个声部的具体训练。


一般来说,中声区(人们的自然音区)较易训练。因为在发中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不易紧张,弹性力度也比较强,气息力度的支持点也较易控制。按照呼吸时腔体内部状态的基本原理,控制好气息就可以训练了。不过中声区是歌唱训练的最基本声区,这个声区如果打不好基础,那么下面的高声区和低声区就比较难练了。低声区训练要在中声区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低声区的声音共鸣主要在胸腔,所以各个部位的感觉都要较中声区低一些。声音也要稍靠前点,但不是白声,喉部、咽部自然放松(但声带却不要失去应有的拉力),气息保持与胸、腹部的通畅,如此不断的训练,就可逐渐向更低音有所发展。高声区的声音训练是声乐技巧训练最难的一个部分,不论是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还是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在发高声区的高音时都会感到较为艰难,这是因为唱高音时气息的支撑点难以稳定和控制的缘故。


唱高音时,由于支撑点控制不好,气息会随旋律一起升高,喉器上提以关闭和阻塞气息的流动,声音位置也同时下降到喉部。这种较高的气息和较低的声音位置,以及着力喉部而产生的音响,是僵直的、尖亮的、缺乏弹性流动的,甚至是一种撕裂般的音响。这样的结果,也会对声带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在唱高音时,腔体内部除要保持打“哈欠”时呼气的感觉和歌唱发声中气息的对抗感觉外,还要保持咽腔以上头腔的兴奋感觉,因为这种兴奋度可以促成腔体的高位置。具体做法是面部肌肉放松,两块笑肌提起,以上牙齿露出为好。做到内紧外松,气息通达,声融于气,并富有弹性。


那么,何为咬字呢我们知道,一首完整的歌曲是歌词和音乐旋律(包括强弱、节奏以及歌曲的表现特征)所组成的。音乐旋律也是依据歌词所表达的特点情感和中心思想而产生的。声乐艺术是由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所组成的艺术。一般先有歌词,而后才有相应的旋律,这表明歌词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为此,要演唱好一首歌曲,必须首先解决好歌曲演唱中的“咬字”问题。我国声乐艺术历来讲求“字正腔圆”,可见咬字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演唱中,许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声音位置”而含糊其词,不敢咬字,使人听不出究竟都唱了些什么,感觉咬字不清。实际上字正才能腔圆。咬字不但是歌曲中唱清内容所必须的,而且还能起到促使“位高腔圆”的作用。当然,咬字也是很有学问的。


一般来说,咬字是与气息的配合分不开的。咬字时,气息除要起到腔体内打“哈欠”吸气的状态的作用之外,还要保持气息的对抗感觉,使两唇间产生一种近似爆破的冲力,这样咬出的字就富有弹性,而且容易收到“字正腔圆”的效果,运用气息的呼吸原理,可使字音较好的结合,因为受气息的“保护”,其声音富有流动性,歌词也清晰可辨。因此,在歌唱时除要注意声音的位置外,不要忽视“咬字”这样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的语言文字较为复杂。从汉语拼音的角度来讲,汉字读音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在歌曲当中讲求“声母归韵”,就是说,歌曲中的文字处理,应该是声母要短,归韵要快。譬如唱歌的“唱”字,是由“ch”和“ang”相拼而成的,那么“ch”就应该一点而过,立刻归到“ang”中,这样的结果就产生了“唱”字。相反,声母较长,不急于归韵,其结果必然会产生出“吃”、“昂”、“昌”三个字来,这就完全破坏了歌曲中文学语言的整体性。所谓“字正腔圆”就是强调归韵要正确,要根据韵母的特点去咬字与行腔。韵母是“a”音节的,其咬字的口型也要是“ a”字的形状;韵母(母音)是“O”音节的,那么口腔也一定要做成“O”字的形状,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字正腔圆的效果,从而最终解决歌唱中的咬字问题。


歌唱大讲堂   好歌大家唱

科学歌唱

快乐歌唱

健康歌唱

幸福歌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