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乐基本功训练》之十

 牵一缕阳光623 2016-11-28
                                                  十,  《低如流水,高如喷泉》
                                                                       (一)
 
 浙江嘉兴一所大学,有十五个学生是课余合唱团团员,虽会演唱,但基本功一般,音乐知识贫乏。聘请校外一位声乐教师给他们上集体课。老师先叫他们齐唱,然后逐个独唱一首歌。老师肯定他们热爱歌唱的积极性与有一点点的歌唱能力,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几乎不会真正的吸气与运气,将所有的力量用在喉部,用在嗓子上,不知如何放开来唱,用气唱,用共鸣唱。他们的声乐水准还不到初中,与他们大学一、二年级的身份极不相称。老师从低如流水、高如喷泉(比高如行云更确切)入手讲解发声法。
  流水、喷泉区别于水流的方向、速度、强度,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先要有水流的通道,保证水流无阻无拦。这就要求开启喉头、敞开鼻腔、扩展胸腔,上下连成一体,叫做管子。半打哈欠、微笑、吃一惊等动作都是解决打开的问题。不是一刹那间的打开,而是持续、长久地打开。要有比平时强许多倍的吸气、运气,带动声音飞旋。声音象流水,永不停息、永不会头,归功于有正确的气息支持,同时是胸廓的适度积极与放松、丹田的作用,口腔内的五音器官的配合。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一方面要顺水推舟,另一方面又要见机因势利导。吸气后人体内的气压增大,如不加控制,气息马上向其外散发,气总是向气压低的地方靠拢。我们要从水到渠成中得到启发,凡是发不好的音,首先是气未用好,是否吸得适当、呼得顺手?基本原理懂了,不意味着运用自如,记住要有水滴石穿的功夫。高如喷泉,就是要改变水流的常规,气息的压力高度增强、方向也作改变。同时,声带的张力、声门的靠紧度不同寻常。
 声音的统一、线条流畅,有弹性有闪光,从捏紧、紧逼中解脱出来,从缺少共鸣色彩的纯真声中分离出来。声音的连贯、婉转,有时有停顿,但情感始终在发展。声音的节奏,要象钟摆那样地准确,不能有任何得过且过。音准,跟着钢琴声一个一个音校正,分秒不差。低如流水的内涵就是放开、放下来唱,自然、流畅,动人心弦,它的外延包含了统一、连贯、音准、字正、腔圆等。
 高音区除了要有流水的风采,还要有海浪的奔腾。喷泉的锐意奔涌,是因其气息压力不同寻常,呼吸肌群的扩张与收缩不同常规,声带的张力指标较高,包括小腹肌群都要起作用。不能照搬唱中声区的方法去唱高声区。歌唱要放松,不等于不用力量,看你着力点用在哪里。气息要形成支点,声音要有冲击点,共鸣要有侧重点,整个歌唱就象一个系统,任何一、二处不协调或发生差错,直接延误或瘫痪整个系统。
                                                                (二)
不重视低声区训练,不重视轻声训练,是不能真懂声乐的内涵。低声与高声区都是耗气较大的区域,因为低声区的声门是一般的靠拢,不是紧靠,挡气效率不高,因此消耗较多的气息量,这是声学专业工作者运用专门的仪器测定出来的。唱低声区想到“叹气”是不会错的;唱中声区想到“打哈欠”是聪明之举;唱高声区想到喊马路对面的人,是一个好办法。讲到高声区,声门紧靠、拉力增强,边缘振动,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持,而且是持续、均匀的,未经专业训练者常常出差错:将音唱得紧逼、尖细、破裂······  或者让观众感到美中不足,不象优秀歌手那样珠润玉圆、游刃有余,高如喷泉。不论唱低、中、高声区,平时的训练包括气息量的不同、声带状态 的差别、共鸣腔的比率不等,靠前与靠后、沉气与提气········  都要有谱。
歌唱主要是“唱气”,这句话确有道理,但不全面;歌唱学习主要靠老师指导,在某一阶段可以这样理解,但从总体上说,一半以上靠学生自己;只有象“叹气”,才能使歌声象流水,这话说对了一大半,还需补充:随着音阶进入高声区,在“叹气”的基础上找到“喷泉”的感受。当我们“叹气”时,下胸、上腹、小腹都有所放松。如果是先吸满气后的“叹气”,放松是带有力量的;如果是带有发音的“叹气”,放松是相对慢了一些,因为声门闭合、共鸣腔参加了挡气,控制了气息的消耗。不必机械地定论“上腹鼓起,小腹先收”或”小腹顶住,上腹先收“。实际上上腹与下腹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分开。
低音如流水,不能光从字面上解读,歌手的体会是长期苦炼的结晶,是气息的功夫起了作用,还有声带及相关器官的功能助一臂之力。从气息角度上讲,要象流水那样无穷无尽、慷慨大度、匀速奔跑,歌唱的气息有时会遇到阻力、反常,要随时排除障碍,回到流水的状态。气息有强弱、快慢,但它的特性总是无阻无拦,一路畅通。优秀的歌手给人第一个感觉;气息畅通、歌声轻松。有人以权威人士的口气说:”歌唱最主要的是放松’。那跟我们主张的‘有些部位要积极,有些部位要放松’是南辕北辙的。一味的放松,不是歌声,而是白声;一味的紧张,那是吼叫。声乐的原理是辩证法的再现,应处理好积极与放松的关系、扩张与收缩的关系、靠前与靠后的关系、下沉与上扬的关系······,决不是”放松“两个字那么简单。也是”放松“论者说的,她办的这个大型艺术学校专职与兼职教师全是音乐学院的老师。事实上该艺校的教师大部分只是中小学、幼儿园的音乐老师。
按照 ”放松“说法,是不能解释歌唱中的种种问题。低如流水与高如喷泉是不排斥的,喷泉是在流水的基础上才有的,是更高层次的流水。因此,先练”流水“,从整体上看,人体的所有发声器官都处于积极向上的运动状态,其中有些部位是从积极开始转向有所放松,又一次地积极、又一次地放松······  有些部位需要的是放松,例如舌、下腭、牙关等被要求“放松”的时候较多;软口盖、咽肌、声带、丹田等被要求“积极”的时候多,而且被要求和其它发声器官协同运作。声音和"流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声音的发展呈不断壮大、飞速腾跃的态势,而"流水"只是川流不息地匀速前进。歌声必须象"流水"那样不辞辛劳、勇往直前。
有了“流水”的基本功,喷泉呼之欲出。高声区的气息与中声区有一定的区别,但不是很大的区别,只是增强气息压力,增强声带的张力、声门的闭合度,调整共鸣腔的比率。歌坛上不少号称民族唱法的歌手应是美声唱法,至少是以美声唱法为主,是小嗓门的美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