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乐基本功训练》之二十五《大致相同各有千秋》

 牵一缕阳光623 2016-11-28
          二胡、小提琴讲究弓法、指法,歌唱研究的是气息、发声。气息相当于弓法,表现出灵活性、线条形;发声,相当于指法,表现出协调性、准确性。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吸气、呼气不内行,吸不足、吸不深,呼的环节也不顺利。用气唱,首先是会吸气,要领是象闻花,象游泳潜水前深吸一口气,象跳高跳远前猛吸一口气,象提重物前抢吸一口气,反正要抓住一口气。吸好气感到继续在吸气,实际上进入呼气阶段,全身好似进入运动状态,千万不要将气吸得僵持、紧张,否则比不吸还要糟糕。
      声音不理想,应该从气息上、发声上两个方面找原因。同样的二胡、小提琴,为什么高手拉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低手拉得声嘶力竭、格外刺耳;高手运弓如神,象春蚕吐丝,细丝长流,质地玲珑剔透,粗细统一,没有疙瘩,没有断裂。歌手应从中得到启发,所发出的音是经久不息的流淌,无强制性的痕迹,控制气息的能力达到相当的高度,驾驭声音的能力同样随心所欲。
      有人说一流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培养出来的学生风格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甚至说整个声乐系的学生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专业、科学的发声法应该大同小异,都是上下贯通、气通声通、丹田用气、混合共鸣、能放能收,声音有所保留,十分力气用七分。如果仔细地听,各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优秀的歌手大部分是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是自学成才,但基本上也是经过声乐教授、教师短期与不定期指导过。纯自学成才者不能说没有。自学成才者的功力超过科班出身者经常会出现。有些自学成才者唱功十分不错,嗓音条件极为优越,不鸣而已,一鸣惊人,观众不会相信他是业余队伍中的一员。科班者花四年心血,业余者花了八年心血,两者难分伯仲。
      可以假想一下,如果歌手不用头部、口部、喉部怎么唱,就是用胸部唱,或者说喉部掉到胸部,声音先满足胸部,以胸部为基础再向上部腔体发展,即往上下两端拉开,下声道与上声道都要照顾到。过强与过弱的气息都不能帮助歌唱者找到合规合矩的声音。有扎实的基本功的人,知道放弃过强与过弱的气息,抓住适当的气息压力、流量。放下来唱,同时也要使声音带有上扬的色调,下沉中带上扬,上扬中含下沉。声道中间,即喉头部位是一个瓶颈,要突破它,适度放开唱。
      勤奋有钻研精神的歌唱者针对一个小小的技巧,苦练好多天。低声如流水,中音如潮水,有点汹涌,高音如喷泉,气息的压力不同,声带的张力不同,共鸣腔的比率不同。低、中、高音是一个人所唱,保持音色的统一、协调,当然存在细微的差别,低音相对宽厚一些,中音相对润和一些,高音气势相对大一些。
      人体的发声器官类似于竖立起来的竹笛、黑管、萨克斯,但气息的运用方向是有所不同的,乐器是直接吹奏,歌唱是象拔河、拉纤、放风筝、划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要向前,先要靠后;要向上,先要向下。丹田用气是共同的。将发声器官视同乐器,有固定的演奏方法,让腔体空间无阻拦,圆形体,上下有一足的长度,比说话动听好几倍的歌声在此产生了。
      声乐老师满意的歌手发音,一般观众不一定认同;后者公认的歌手发音,声乐老师对于其以情带声方面基本上也是肯定的。我们要走出音乐教室,多唱给音乐爱好者听,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不光听歌手的歌声,同时要检验感情把握、歌曲的处理,是否字正腔圆,他们的评价是朴素、直观的,但常常能打中要害。歌唱必须以情带声,不是背书、朗读课文。歌手的歌被观众当作精神食粮,使他们深受感动,才是一种进步。歌唱是有血有肉的表现,塑造艺术的形象,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它总是扎根群众之中,扎根在深深的沃土中生根发
芽。
                                                  (二)
      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歌手他们有着共性的一面:全身的发声器官得以充分地调动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式处于最佳的状态之中,吸气运气、声道畅通、真假声转换、乐感、吐字这些基本功都达到相当的高度。音与音之间的过渡必须无缝连接,任何一点颠簸都影响整体美;音的共鸣位置(这与音准是另一个概念),在一个长音、一个乐句中要保持音的高位置,让观众有更强的立体感、广阔感;从中声区到高声区的转接,要自然、统一、连贯,反过来的从高到低同样是有硬功夫的,气息、声带能否急转弯(有所调整)。有些很出名的歌手、“组合”其嗓音条件并不出众,但在磨平音与音质间裂痕、保持音的高位置、真假声悄然转换方面确有一套。
       歌唱是全身肌肉、神经的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清楚全身许许多多的“一发”。吸与呼、收与放、上与下、前与后、强与弱都有“一发”,不能朦朦胧胧,不能今天这样理解,明天又是另一种理解。吸与呼相比,呼的时值是吸的几倍,两者的方式方法有好多种,常用的有一、二种。吸得太足、太浅都是不妥的;收与放,主要还是能否控制气息的问题,它与声带调控、共鸣调节都有关系;上与下、前与后,反映了是否放开唱、放下唱,运用共鸣的能力大小;强与弱,是声带的振幅大小所决定的。                                                           有发展前途的歌手会在不同的环境、场合练唱或发几个声音,听听各种不同的回声。专门的音乐室、大礼堂、低矮或高宽的建筑内、空旷地上同一个人、同一种方法的发音,效果大不一样。歌手要从以上各种场景中的发音中找到启发,这叫利用“外共鸣”;“内共鸣”则是人体内的共鸣。歌手要有一个很好的听觉,不受某种错觉的影响。要适应有扩音器与无扩音器的环境、平常与声乐比赛期间的坏境,保持适当的音量,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不要求胜心切、毕其功于一役。                                                                                                               歌声使歌手的情感得到抒发,排遣忧郁、孤独,追回信心、勇气,让轻松、乐观的情绪感 染听众,让震撼的力量停留在时空。一些成功的歌手一进入歌唱状态,好比是在拉小提琴、弹钢琴,那种弓与弦灵巧碰撞所产生的美妙之声,钢琴的柔音、堂音、荡音、和弦音一应俱全。只要调整一下口型、软口盖、牙关、喉头的开度、气息的压力与流速,歌声的竖立感、位置、优美度就不一样。幺红与殷秀梅、宋祖英与张也、闫维文与王宏伟,共性的地方很多,而且都很会歌唱(绘声绘声、声情并茂),初听他们的发声方法差不多,但细听各有特色,最明显的差别是音量、音色不同,发声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电视选秀节目中的歌唱类,有些自学成才的歌手表现相当突出,与专业水准不相上下,嗓音条件也得天独厚,不足之处其一是摩仿的成分太多,挤掉了个性;其二是换一首其它的歌曲,就不一定唱得如此成功;其三,大部分人未系统学过发声法,基本功不很扎实。有一个山东的歌唱爱好者以“大衣哥”为榜样,选的歌、唱的风格都打着“大衣哥”印记,他是男高音,“大衣哥“是男中音,歌唱的风格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味照搬照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