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古代史上最好的教育福利政策发布

 金色年华554 2016-11-29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11月29日这天,历史上大事很多,但一件影响中国近六百年历史的,却是发生在洪武二年(1369年)11月29日,一条看似简单的命令: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

这个命令的白话意思,就是全国各地的府县,都得办学校请老师,集中力量抓好教育。放今天看,这只是一个普通文件,但放在人类古代史上,这条简单命令,却有着重量级意义:人类古代历史上最优厚的教育福利体制,从此诞生了!

而这,也只是彼时雄心壮志的明太祖朱元璋,早就苦苦思考的理想:建立一个覆盖面最广的教育制度,让全天下最穷的人,都有机会读书改变命运。

这个理想里,是穷出身的朱元璋,童年最心酸的痛事,生在那个黑暗腐败的元王朝,又是赤贫的农民家庭,早年母亲深明大义,牙缝里省出钱送他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坚持多久,但就是这短暂的读书生涯,为这个穷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户,开始看到外面的世界。后来他君临天下,与太子的老师宋濂交谈,谈起打天下年代里多少生死时刻,都是淡定从容,唯独童年的读书经历,没说几句,就已潸然泪下!

这份酸楚的记忆,也明确了他接下来要做的这件大事:虽说现在大明开国,边疆仗还在打,经济也极度困难,好些地方大片土地荒芜,兴修水利修筑道路恢复经济,各个部门都哭着喊着说穷要钱,但再穷再难,就要像母亲当年送自己读书一样,把大明朝的教育抓好!因此,有了这份简单明确的命令!

而且除了命令,也有大气的许诺,各级官府,别的事情向朝廷要钱,那得商量,只要是办学校,一概没商量,要多少钱都给。甚至各地官府的府库粮仓,只要是办教育需要支钱粮,哪怕时间紧来不及办手续,也可以先拿了再说,只要你真把钱拿去办教育,而且实实在在办好,不但没罪还有奖!

当然有些事,就是特别小气了,要办好教育,师资力量很重要,当时大明初建,各地一片残破,识字的都没几个,能教书的老师更稀缺,其中更有好些人,对这个穷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还有这一片残破的大明朝,都是严重的看轻,死挺着不肯出来工作,甚至给优厚的钱粮酬劳也不来。朱元璋为此也小气了!最有名的悲剧,就是贵溪读书人夏启伯,为了抗拒出来教书,他愤然断指,结果被朱元璋抓到南京,当面一顿辩论,辩的这个老学究最后羞愧谢罪,谢罪后还是被朱元璋杀掉!

至于官员们,那更不用说,办好教育花多少钱都行,至于办不好?那就一定要追责,翻翻朱元璋亲手编的法典《大诰》就知道,好些官员平时没错,就是因为办教育砸了锅,有人行政不作为糊弄,有人虽说也办了,但是学校和师资力量都不达标。这类懒官昏官,一概都充军流放劳改!

于是,在朱元璋这强大决心和严到残酷的督促下,一套完美甩开唐宋元王朝的新型教育体系,终于拔地而起了:中央有国子监,地方有府学县学,乡村有社学,郎朗读书声,渗透入大明朝田间地头。而且绝不是面子工程——府州县的各级学生,每人每月有六斗米的补贴,逢年过节还有鱼肉补贴,国子监待遇最好,学生包吃包住还可以带家眷,甚至回家探亲,也有路费补贴和经济补偿,逢年过节更有过节奖金。朱元璋一生相濡以沫的马皇后更亲自出面,负责安排国子监学生们的家眷食宿,待遇之优厚,之前历代未有!

这套教育福利体制,也就从此开始,一直延续明清两代。后来清朝人编《明史》,好些地方都黑,这一条却由衷赞: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

效果有多好?单看明朝的名臣们就知道,多少叱咤风云的政坛英杰,都是从最底层的生活里,靠着读书科考一步步熬上来。从这时候起,读书真正成了中国穷人们,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更重要的成就,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明朝中后期,市井文学的兴起,小说戏曲的火热,正因为文化的普及,所以文化产品才真正从高高在上的殿堂走出,走进了民间生活。

当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缔造华夏又一文明盛世的大明朝,持续三个世纪的强大繁荣。什么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看朱元璋就知道,他发狠栽下的教育大树,让后面的皇帝乘凉了三百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