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文章】比较赏析花香一扇风两绝

 扩春 2016-11-29



比较赏析花香一扇风

《题山海关》两绝


  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提炼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因为受到个人思想境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创作出不一样主题的作品来,如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咏梅》,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就大相径庭。同一作者,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同一题材的内容,有的作者写作风格多样,读者未必看得出是同一人之手。这样,同题材作品才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内涵,主旨也更加丰富。所以,写作的切入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主旨和不一样的表达效果。最近读了花香一扇风的两首五绝,感受较深。同是写山海关,这两首诗在意象内涵、情感基调、遣词造句、意境营造、表达技巧上均有所不同。现就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做一比较分析:


题山海关

——花香一扇风


风动三千里,云开一万山。

傲天龙镇海,皓月上雄关。


天下秦皇岛,月明山海关。

龙吟千古事,风起几回寰。




一、意象内涵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着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同一物象在不同作者眼里,或在同一作者笔下,由于表达的需要,会呈现出丰富内涵的意象。如古诗中“月”之意象,既可以抒发思乡怀远之情,又可以表现美好的、纯洁无瑕的感情;既可以抒发愁苦之情,又可以展示广阔情怀......

  这两首诗选取了共同的典型物象:风、龙、月,这些物象在作者的主观情感驱动下,既有相似的内涵,也有些许差异。其一之“风”乃自然、客观意义上的“风”,此风在诗人笔下,纵横捭阖,气韵千里,宕开广阔的画卷:风动三千里。其二的“风”之意象含义隽永,借客观之风,表达更为深刻的历史内蕴,着上了更为浓厚的人文色彩,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变幻:风起几回寰。两首诗均以拟人化手法塑造“龙”之形象,使其意象更为丰富。其一以“傲天”状龙之形态与气势,再以“镇海”表现其作用,凸显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之“老龙头”的首要位置与重要作用,气势磅礴;其二之“龙”含义甚丰,外形如龙的长城书写着几多春秋,作为龙的传人的华夏儿女,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圣的国土上又演绎了多少风云故事?“龙吟千古事”通过“龙”这一意象传达了丰富深刻的内涵。“月”这一物象在这两首诗中寄托的情感较为类似,其一以“皓月上雄关”作结,以景语收束,景中融情,留有余味,这一轮皓月,创设了开阔的境界,给山海关着上了更为神圣而凝重的色彩。其二以“月明山海关”顺承,营造了一个清幽旷远的境界。

  这两首诗还有相同而实在的意象:山海关。其一巧妙地将“山海关”三字分散在诗行里,意蕴却相当连贯,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其二在承句直接带出“山海关”。其一还有“云”这一意象,以“云开一万山”和起句对仗,更增动态与气势。

  由于意象内蕴的差异,使得两首诗在风格上也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来。




二、情感基调


  不同题材的作品,其情感基调往往不同,如田园诗大都表达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感;边塞诗大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即事感怀诗大都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作者的背景、阅历、思想的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会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作者去写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切入,自然会带上不同的情感色彩。

  这两首诗同写山海关,但由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不同,在诗语的运用上很是讲究,情感基调自是不一样:其一着重表现山海关的雄浑气势,诗语大气磅礴,情感激越自豪;其二重在表现山海关的历史内蕴,诗语跌宕起伏,情感凝重深沉。


三、遣词造句 


   “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炼字炼句的佳话千古流传,说明一个动词的准确使用,能将整首诗带活。花香一扇风向来十分注重锤炼字词,且常有创意。他的作品,用语看似平淡,实则奇崛。这两首诗在遣词造句上都有类似的特点,即用语流畅,毫无滞涩之感。诗人所采用的动词亦是相当平常的,却能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将山海关的地理、人文特点描写得十分到位、传神。其一的“动”“开”“镇”“上”连续动词的使用,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而流动的画卷,如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不断地将山海关的各种气象播放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感受到山海关的磅礴气势,生发出热爱之情。其二的“吟”“起”两动词的运用,将读者思绪与历史时空接轨,回味绵长,并巧化形容词“明”为动词。




四、意境营造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并且根据主客观关系,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所谓“造境”即经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改造过的境界,亦即“有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说的“表现”;所谓“写境”即如实客观再现客观环境,亦即“无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的“再现”。从无我关系上分类,如果再加上表现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实感性意境、改造性意境、含蓄性意境、联想性意境、感悟性意境、新奇性意境。

  纵向比较花香一扇风这两首诗的意境,笔者认为其一属于实感性意境,其二属于改造性意境。

  实感性意境即王国维所云的“写境”。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人在其一的起承句运用“动”“开”这两个动词宕开“风”“云”这两种意象的画面,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客观环境,展现出一幅宏阔旷远的意境;转结句再以“镇”“上”这两个动词表现山海关的作用及意义,营造了雄浑幽远的意境。因而,整首诗呈现了一种气势雄浑、空阔幽远的意境美。

  改造性意境即王国维所说的“造境”,或“有我之境”。其手法或者是以人拟物,赋予无生命的事情和物体以生命动态,或是赋予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或是以物喻人,将无知的物体寄以灵性、托为有情,以造成物我交会的境界。诗人在其二的转句里,很自然地采用了以人拟物法,以“龙吟千古事”形象地写出了山海关的人文内涵。“吟”乃人格化行为,将这种人为的动作赋予形象化的“龙”,显得更为生动,似乎听到老龙在诉说着泱泱中华的千年故事,内蕴更为丰厚,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深沉凝重的意境美,令人回味。


五、表达技巧


  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点:两首诗均采用了渲染、象征、联想、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其一通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渲染,突出山海关形象,加强了艺术效果;其二起承句亦是对山海关的景象加以描写渲染,为下文做好铺垫。两首诗均把长城象征为形象化的“龙”,其一、其二的转句都是巧妙的联想,给人遐想空间。其一表面上看均是写景,实则融情于景,间接表达对气势非凡的山海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其二很自然地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历史的深沉感慨。两首诗均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山海关的气势,其一的风、云、海、月都是实在的事物,然作者通过“三千里”“一万山”等夸张、想象的虚写笔法,凸显山海关壮阔的背景;其二的秦皇岛、山海关均是实在的事物,然转结句通过联想,化实为虚,很好地表达了丰富的内涵。

  不同点:

  1、在动静结合这方面,其一着重于动态化的描写,全诗以连续性动词徐徐拉开全景式画面,恢弘的气势在宏阔的画面中得以展示,全诗呈现的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其二动静相宜,起承侧重于静态描写,大笔勾勒,转结融情入境,思绪随风飞扬,着重于动态描写,将历史的变迁与思考融于动景之中,恰如其分。

  2、对仗手法的使用。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仗的笔法,其一“风动三千里,云开一万山。”对仗,气势顿出;其二“龙吟千古事,风起几回寰。”对仗,深沉耐品。

  总而言之,两首五绝大气飘逸而意境悠远,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值得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