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湿气的来源、后果及治疗原则

 鲲鹏展翅1958 2016-11-29

《黄帝内经素问》之痹论篇第四十三指出:黄帝问曰,痹之安生?歧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难经》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可见湿气对人体的影响有多大,可是现代人很少对湿气有过整体的认识,我就自己有限的认知谈谈湿气。

一、湿气的来源:

1、外界的湿气影响:《黄帝内经素问》萎论篇第四十四明确指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溃,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久处湿地,湿就会进入你的身体,刚开始湿会进入皮肤,接着是肌肉、关节,甚至内脏。以水为事和久处湿地的概念是经常和水打交道的:渔夫、卖鱼的、潜水的、甚至连厨房里洗菜、洗碗的都算,生活中湿气盛的就是久处湿地,现在科技手段高明,湿气的检测很方便,久处湿地就不要太多的解释了。

2、饮水方式不当导致的湿气:正常的饮水进入胃之后马上被气化,然后通过脾脏进入肺脏,当牛饮的时候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大量的水进入胃之后,胃火无法马上气化,这些液态水就无法为身体受用,当然如果只是偶然的一两回,身体会慢慢把剩余下来的水气化,如果是经常性的牛饮,那么这些液态水就会停留在胃里,因为液态水是无法进入小肠的。这些液态水的经常性停留会慢慢造成中焦的湿气太盛,导致脾脏对湿的失控。

3、不经常运动:《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当人运动的时候,汗水就是脾脏将气化后的水通过肺脏送达全身各处,皮表流出来的汗水就是从脾脏出来的。如果一个人不经常运动,脾脏里面的湿气无法新陈代谢,那么这些湿气就有可能渐渐坐大,导致脾脏无法控制。

4、出汗后吹风或受寒:人的不同行为导致汗水的发源地不同,无论是劳动、房事、惊恐还是运动,所有的汗水一旦离开腺体之后就要透发,这些透发的汗水会有新的津液补充过来。如果出汗的时候吹风或者受寒,那么皮肤表面的毛孔就会关闭,导致这些离开腺体的汗水停留在皮肤下面,他们无法回到汗腺就会聚集起来作怪,轻者皮痒,重则导致关节疼痛。

5、情志对脾脏的伤害:脾主湿,健全的脾脏管理着身体里面所有的湿。当一个人思念太甚的时候就会伤害到脾脏,脾脏受伤就会导致功能受损。当身体里面湿气正常,而脾脏功能不正常的时候,这些湿气就会兴师作怪。

二、湿气停留在身体不同位置的后果:

1、湿气停留在皮肤外面:《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当人体出汗的时候遇到外界的湿气会让皮肤生疣。人体出汗的时候外界的湿气太盛大家都会感受到,我们一般也会想办法避免,可是来自于身体自己的湿气很多人就不懂得了,身体出汗以后,这些汗水如果一直停留在身体表面,比如附着于自己所穿的衣物上面,让皮肤局部变得潮湿一样会有可能让皮肤生疣,所以,人去运动的时候最好带着干毛巾,如果出汗很多的时候尽量早点擦拭,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流出的汗水造成的湿气。

2、湿气停留在皮肤下面:汗水未曾透发停留在皮肤下面会让人感觉到皮痒不止,身体强壮的人可能皮痒一下就过去了,但是很多本身抵抗力不是很强的人就可能遭殃了。同气相求,当外界湿气比较盛的时候,这些潜伏在皮肤底下的汗水就会出来作怪,让身体痒不可耐,大部分的皮肤病就是因此而来的,避免的方法就是记住流汗的时候切记不要汗出当风和流汗的时候对着冷气。

3、湿气停留在肌肉里面:脾主四肢,主肌肉。人体湿气很盛的时候,湿气就会停在肌肉里面,肌肉没有能力把湿气代谢掉,人的感觉就是身重、汗出。正常的人身上的水,新的水要去取代旧的水,这就是新陈代谢。可是肌肉中间有湿挡到,新的水就没有办法去代谢旧的水,旧的水停在那边排不出去,所以病人就会有脉浮身重的现象,而且还会人不断在流汗。避免的方法就是经常运动,让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增强,只要肌肉里面的湿气能够经常被代谢掉,他们就没有机会妨碍身体。

4、湿气停留在关节里面:关节里的湿气也有从皮肤来的,也有从身体内部来的,当湿气和风结合之后就变成了风湿关节炎,当湿气和风、寒结合就变成了痛风。要预防这个只能从预防湿气和风邪两手一起来了,湿气只有跟风邪结合才能对关节起作用,如果少了一个就无法起作用了。关节以内包括血管、身体内部的湿气就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去掉的,除了注意饮食方式和生活环境,还得依靠药物来帮忙了。

5、湿气停留在血管里面:血管的容积是固定的,当湿气停留在血管里面,湿气不受心脏指挥,只会占据血管的空间,这个时候心脏收发血液的时候就得耗费更多的“阳”,表现在具体的症状上面就是人很容易疲劳,如果湿很甚的时候,人甚至走几步就得休息一下。湿在血管里面就是所谓的痨症,血液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量,如果血管有湿沉在里面,会影响血液的循环速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造成人无法及时补充能量,人的所有活动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的支持,后果可想而知。

6、湿气停留在上焦:平常比较壮的人,胸腔比较湿热一点,肌肉的发达也需要湿气的支持。但湿气太多的时候,胸中的痰就会被湿气缠住,身体无法自行排出,发展到最后,痰、湿和水结成一团,硬邦邦地梗在胸隔。人吸气的时候,是肾脏起作用,将空气从鼻子外面吸入身体顺着督脉直抵命门,同时横膈膜也要下降压迫肝脏,可是湿痰梗在胸膈的时候,横膈膜就降不下来,一吸气就要马上吐出来,人的呼吸就变得非常短促,而横膈膜没有下降,上面的阳气一样无法下降,这个时候整个人都会变得非常的烦躁。而那些湿气和痰最后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结胸。

7、湿气停留在中焦:脾胃本身就处于中焦的位置,平时津液都存在脾脏里面,湿太盛的时候,脾脏无法蠕动而且又被撑大。脾胃是表里关系,正常的时候就好像跷跷板一样,脾胀胃缩,胃胀脾缩,当脾无法动弹的时候,就影响了胃的蠕动,人就会心下满,感觉到胃胀的现象。这个时候在外症上就表现为舌苔又白又厚,或是肚子很大、或是大便比较黏稠。当脾脏被撑大以后也会将横膈膜顶起来,人体平衡系统的根就在横膈膜,当横膈膜被顶起之后,人就会感觉到晕眩。湿气太多身体无法容纳的时候也会自行排出,这个时候就表现为无缘无故流汗,当然,脾脏功能削弱以后,身重、肌肉无力也是必然的现象。

8、湿气停留在下焦:下焦如渎,下焦本来浊物就非常多,湿气太多的时候就更加麻烦,湿气像浆糊一样将浊物搅成一团,重重地挤压在膀胱之上,汗尿同源,肺部和膀胱本来直接相通,当肺部和膀胱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之后,人体内的汗水容量变少,于是人不容易出汗同时小便也会不利。排汗是人体排热的重要工具,无法排汗就自然无法排热,所有的热都聚集在身体里面导致人体湿热太甚,表现在舌诊上舌苔很厚很腻、腐质比较多。肛门的伸缩自如是靠血液中的“阳”,可是湿热隔绝了下焦以后,肛门口的血液循环也会变慢,这个时候肛门就会保持封闭的状态,大便要出来的时候肛门无法自行打开,导致出血,这就是所谓的痔疮。

 9、湿气把五脏都包住:如果人的体质比较寒,寒气会让湿气也变寒,而湿气又会阻止体内的阳气化寒,寒湿相助成势,本身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寒湿就很容易聚集在五脏的周围,当寒湿太盛的时候,寒湿会进一步隔绝脏腑之间的联系,导致五脏无法接收到消化系统的营养。这个时候所有的营养就直接进入大肠排出体外,我们看到的外症就是时时下利,关脉小细沉紧,舌头白白滑滑,舌苔黏厚,而人的四肢肌肉就会渐渐萎缩,只有一个腹部在不断胀大。

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湿为脾所主,当湿气太盛的时候就代表脾的功能在削弱,所以相应的症状就是:

1、身重:脾主肌肉,脾脏功能削弱的同时自然就会减弱肌肉的力量,人感觉做什么事情都很累;

2、身体发黄:湿太重的时候,湿气挤占脾脏的空间,导致黄色的营养无法入脾,这个时候黄色就会透过皮肤表现在身体上面,脸色黄、身体黄,甚至流出来的汗水都是黄的。

3、舌苔黏厚滑,口水自流:舌为心表,湿气太盛心脏也会被笼罩,在舌苔上的表现就是黏厚滑;脾的功能削弱,嘴巴里的涎也会无法控制,经常在睡觉甚至说话的时候都会自行流出来

4、下腹肿大:脾主少腹,如果一个人的脾脏完全健康,那么他的小腹部就会非常平坦,当湿气过盛,首先就会在小腹的地方堆积起来那些身体并不需要的东西。

中医的治疗原则与西医的不同,西医面对小病的时候会详细分析到具体致病的原因,比如具体到什么病毒侵入身体,然后去研发具体病毒的克星,当这个病毒无法被克服的时候,病毒所在的器官就得做出牺牲了,因为部分功能的丧失而导致整个器官被遗弃的病例比比皆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不一样:从一开始,中医就把每个人都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整个系统有着严格的新陈代谢,当新陈代谢物进入系统之后就变成系统的一部分,而那些被代谢出去的部分就已经不属于系统的。因为观点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治疗方法的不同。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吧:如果人体是一个房间,生病的时候,就好像房间被外界的垃圾侵入,西医清除垃圾的方法是具体找到垃圾的种类,如果这个垃圾是废纸,那么他们就会去发明一种废纸的解决办法,如果是砖头,他们就会发明砖头的解决办法,当然这些所谓的病毒不会简单地被他们所发明的办法征服,这些病毒也会更新换代,于是发明的药物越多,病毒也就越多,而且那些他们发明出来的药物也会变成垃圾留在体内。最终西医只能说,垃圾在哪个地方无法克服,他们就放弃哪个地方,如果整个房间都无法清理,那么他们就放弃了整个生命。但中医的解决办法不一样,中医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所有不是这个系统的都归于异类,即使曾经服务于这个系统的,如果应该离开之后也是异类了。当清除垃圾的时候,中医是加强新陈代谢的力量,让所有不属于身体的垃圾跟着新陈代谢离开身体。所以中医的治疗原则其实很简单:汗、吐、下、和解四个原则,利用身体的毛孔、嘴巴和大小便将那些本来就不属于身体的垃圾清除出去。这四个原则同样适合于湿病的治疗。

1、汗法:当湿气聚集在皮肤、肌肉、关节的时候,一般使用汗法。药物可以将身体里面的津液化为汗水送到病变的位置,然后顶替那些滞留的湿气。因为湿气本身就是应该被新陈代谢的汗水,当他们拒绝离开,滞留在皮肤、肌肉、关节的时候,他们才会让附近的组织产生病痛,这个时候只要药物选用得当、剂量合适,一般都可以一剂知、二剂已。我自己的痛风治疗就是鲜明的例子,痛风本身就是风寒湿的结合,当我选用的药物和剂量合适,喝下第一口的时候,酸痛的感觉马上消失。

2、吐法:当湿气聚集上焦,而且比较轻的时候使用吐法。湿气是一种最为麻烦的病,因为湿气变身之前就是为身体所受用的水,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这些应该为人体受用的水变成了危害人体的病。湿气介于水和水蒸汽之间,人体受用的是气化以后的水即水蒸气,无法受用的是冷水,湿气介于两者之间,只要条件合适,三者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于是就很难分辨清楚湿气和水蒸气。而吐法适用于上焦明显并非身体系统的病,所以一旦湿气进入身体以后,吐法就很少使用在治疗湿气的病上面。

3、下法:一般下法都是通过大便将病赶出体外,可是湿气太缠了。本身大便也比较喜欢湿气,大便怕干不怕湿。所以下法用于湿气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小便出去的。中医认为清理大便是最简单的,如果一个中医无法清理大便,那他根本不能算是中医,但清理小便却是最麻烦的,如果可以清理小便,那么几乎所有的病都不在话下了。停留在血管、三焦、以及包覆在五脏外面的湿气基本上都是通过利尿的方式进行清理的。

4、和解:和解是所有治疗方法中最高明的手段。如果说下、吐、汗三种方法是泾渭分明的话,和解的方法就是求同存异。当一种病原体进入人体之后,人体或者药物实在无法驱逐出去,作为医者就得想办法限制这种病原体的成长空间,将其局限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目前对癌症的治疗一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很多人在中医的调控之下,虽然身上还有癌细胞,可是最终对生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的原因却不是癌细胞。和解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和平共处的空间,让身体与非身体系统的病原体共存。据我所知,和解的方法很少用于对湿气的治疗。

治病的原则相同,但在实践中,每个人的症状又有不同,比如两个人都是西医所谓的感冒,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上却因为症状的不同而开具不同的药方。西医看似复杂,但那些都是耍花枪的,他们创造了成千上万种的病名,其实没有一个病可以治疗好。当然西医求形,所以在伤科方面确实做得很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伤科根本就不能算是病,那只是意外而已。中医看似简单,无非阴阳五行、八纲辨证,但是要真正辩证清楚了,所有的病都不在话下了。中医求神不求形,说到底只要能够把阴阳辨别清楚,治病救人就是非常简单了。中国素来认为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这是因为治病、治人、治国的原则相同,说穿了其实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该阴阳分明的阴阳分明,该阴阳转化的阴阳转化,如果这些原则能够运用的娴熟自如,无论治病、治人还是治国都将如囊中取物。

转自:http://wenxuefenx.blog.163.com/blog/static/3022961201522274662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