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的治疗力量

 云方健康设计室 2016-11-29

呼吸的治疗力量

一帘幽梦 付娜 - 渔光曲


出于宗教与治疗目的的各种呼吸技巧,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源头。在古代和大工业文化中,呼吸已经在宇宙论、神话学和哲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此外,它还是宗教仪式与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工具。事实上每一类试图去探索了解人类本质的精神系统,已把呼吸看成是一种连接身体、心理与精神之间的决定性的纽带。在许多语言中,用于描述呼吸的词语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在古印度文学中,术语“prana”指的不仅是身体的自然呼吸与空气,也指生命神圣的本质。与此相似,在传统中国医学中,词语“chi”指的是宇宙本质和生命的能量,还只我们靠肺去呼吸的自然空气。在日本,对应的词是“ki”。“ki”在日本的宗教活动与尚武艺术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古希腊,词语“pneuma”既指空气与呼吸。也指精神或生命的要素。希腊人也把呼吸看作与心理紧密相关。术语“phren”,既指帮助呼吸的最大的肌肉横隔膜,也指心智,就像我们看到术语“精神分裂症”等与分裂的心智一样。在古犹太人的教义中,“ruach”,一词同时代表呼吸和创造精神,两者被认为是完全相同的。同样,在拉丁文中的呼吸与精神的名词是一样的“spiritus”。相似的是,在斯拉夫语中,精神与呼吸的词根是相同。

很多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通过一些与呼吸有关的技巧,可以影响意识状态。各种古代非西方文明为此目的而使用的方法种类繁多,包括从激烈的呼吸干预技巧到各种精神教义中微妙较复杂的练习。例如,古犹太教最初使用的洗礼方法,就是强迫初入教者淹没于水下并持续一段时间,使其对死亡与再生获得强烈经验。在另一宗教中,新教徒被烟熏、压迫颈动脉或勒颈,以致半窒息。

呼吸节奏的两个极端可以诱发意识状态中意义深远的变化,即过渡呼吸或长时间的闭气,也可以交替使用它们。这类非常复杂与先进方法,可以在古印度呼吸科学中找到,或称朴拉纳亚玛(pranayama)、生命力瑜伽(Kundalini Yoga)、悉达多瑜伽(Siddha Yoga)、西藏瓦吉拉亚纳(vajrayana)、苏菲派练习法、缅甸佛教(Burmese Buddhist)和道教静坐(Taoist meditation)等,都有部分内容涉及到了与深呼吸或屏住呼吸有关的某些特定技巧。

在苏图(soto)禅宗佛教(shikan taza)、某些道教和基督教活动中,占据显著的位置是,强调对呼吸的特别意识而不是呼吸动力变化的一些微妙技巧。在一些宗教艺术表演中,如巴厘人的圣歌或克特捷克、因纽特、爱斯基摩人的喉部音乐,考坦人的歌唱,印度教的祈祷歌,或苏菲派圣歌,呼吸的深度和节奏都受到了间接的深层影响。

在物质主义科学中,呼吸失去了宗教上的意义,并阻断其与精神和心理的联系。西方医学把它归结为一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些伴随有各种呼吸方法的身体和生理的表现形式,已全部被病理化了。这种呼吸加快后造成的身心反应,也称为“换气过渡综合症”,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病理状态,而没有看到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具有治疗潜力的变化过程。当换气过渡频繁地出现时,按惯例是靠施加镇静剂、静脉含钙药物的注射来抑制,并且在病人的脸上敷一张纸袋以促使二氧化碳的聚集,并抵抗有快速呼吸引起的碱中毒。

在过去二三十年内,西方心理治疗家在此发现的呼吸的治疗潜力,并发展了利用呼吸的一些技术。我们自己也在加利福尼亚州比格瑟市的伊萨伦研究所用数月的时间研究了与呼吸有关的各种方法。他们既有由印度和西藏老师指导的来自古代精神传统的呼吸练习,也包括由西方心理治疗家发展的技术。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重点,并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呼吸,在我们的研究中,为了用有效的方法来使用呼吸的治疗潜力,我们尝试去尽可能地简化这个过程。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比平时呼吸的更快更有效,并且全神贯注于内在过程就足够了。我们并没有强调哪一个呼吸的特定技术,而是在这一领域内遵循了全回归的普遍策略,相信人体内在的智慧,并遵循这些内部线索。在全回归呼吸治疗中,我们鼓励人们以更快更深的呼吸开始治疗,试着使吸气和呼气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呼吸循环,一旦进入这一过程,他们就会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呼吸方式。

我们的实验已经多次的证明了雷彻的发现,即心理抵抗和防御与限制呼吸有关(Reich1961)。呼吸是一种自治功能,但是他也受意志影响。有意识地增加呼吸次数,总会使心理防御松懈,并使得潜意识(与超意识)内容得到释放与显现,除非一个人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否则单从理论上很难相信这一技术的作用与功效。


摘自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非常态心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