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位家长,请从“专业机构”夺回你们做父母的权利!

 培根阅读 2016-11-29

作为父母,您有没有觉得在这个被焦虑经济学操纵的时代,总有“专业人士”跳出来让你焦虑地发现:您做父母非常不专业:给孩子阅读不专业,陪孩子玩耍玩得不专业,和孩子说话不专业,乃至你给孩子翻身、洗澡也不专业……


您作为父母的功能现在已经被专业化和商业化,为了不犯下若干据说决定孩子一辈子的错误,您只能乖乖地交钱,然后在专业机构门口的长椅上,无聊地刷着手机,继续做您那业余得不能更加业余的父母......(文章转载自微信号“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我发现,中国的社会,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很多家长被所谓的专业机构剥夺了自己做父母的权利。这些“专业机构”刻意制造概念,过度宣传功效,打着高大上旗号,实施起来却徒有其表。

 

作为孩子的亲生父母,给孩子翻个身打个滚要送到早教中心,洗个澡要送到婴儿游泳机构,读个绘本要去专业的绘本课堂,开发智力一定要去做脑电波学记忆术,讲个睡前故事要下载播音员级别的音频,教孩子做个饭要去专业的西点教室,带孩子去公园要参加自然体验团,假期去旅行要去报个专业游学机构……我们连和自己的孩子正常相处的时间都没有了。




作为家长,养育孩子的时候战战兢兢,生怕有哪些行为做得不够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小心谨慎,生怕有哪些方法显得外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有“专业人士”来嘲笑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是外行的父母了!

 

于是呢,你会看到一种潮流——家长把孩子交给大张旗鼓、高端昂贵的专业人士和机构。

 

于是,从生孩子开始,为了孩子健康,咱们虽然不花那么多,怎么也得十几二十万吧;


婴儿可不能轻易地对待,特级的月嫂早就月薪过万了,就这,还得提前半年预约呢;


婴儿游泳特别好,对孩子的发育、智商都能提高,而且,一定要找专业的婴儿游泳机构,那做的才科学;


早教很重要,人家机构在美国和欧洲都开了几十年了,每个老师都有好几张证书,送那里特别放心;


学音乐可得小心,老师不够好反而给教坏了,我认识一个这个行业里顶级的老师,每小时500元,虽然不便宜,但真得很值;


起步要早,起点要高,孩子现在辛苦点儿,以后就容易了,咱们做父母的,每天接送,还花那么老多的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吗……

 

可是吧,我心里老觉得有些别扭,堵得慌,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儿。


某天,我来到一个装潢得很高档很漂亮的地方,发现有很多妈妈带着四五岁的宝宝进去。我过去一看,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老师,带着这些小朋友们读绘本、做游戏。说实话,老师教得挺认真,家长们在边上看着也很满意。

 

但是,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妈妈,或是爸爸,甚至是奶奶外婆,搂着自己的小宝宝,在自己家里一起阅读的画面。或许,旁边还堆着各种各样的绘本,想看哪本就看哪本;或许,大人还有挺重的口音,故事讲得也磕磕绊绊。


可是,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个场景呢?

 



这让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从最专业的起点出发;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最专业的教育;家长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根本无法与专业机构的教育抗衡;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长,每一项的教育,都尽可能从家庭之外获取吗?



前几天,我去参加一个有关儿童心理学的活动,和一位在美国生活过的心理学教授聊天。他开玩笑地说,关于孩子的教育,西方流行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后从事什么行业,那么,你现在就送他去专门地学习这个领域。

 

我听了之后,会心一笑,说,“如果你想让孩子以后没自信,不快乐,和你不亲近,那么,也可以在他很小的时候交给别人去教养”。

 

回来后,我又想起了这句话,也忽然明白了,用什么样的逻辑,去追回那些被专业机构夺去的父母的权利。

 

其一:跟谁在一起的重要性,要超过在一起做什么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长,是有科学规律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性,教育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节奏来进行。而不是一股脑儿的把世界上最高端的知识都堆砌到孩子的脑子里。

 

那么,对于12岁之前的孩子,其实更多的应该集中在感官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教育。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按照天才的道路来成长,另当别论。

 

你们有没有发现,之所以很多的机构可以让家长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去,其中一个很诱人的招数,就是夸你们家的孩子“超常”、“天才”。然后,自然就可以购买他们专业的服务了。

 

其实呢,这个阶段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才是最宝贵的。哪怕父母什么都不教,什么也不做,孩子也可以获得自信、安全感、快乐,还可以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兴趣,个性。

 

要知道,这其中任何的一条,都比多少张专业的证书要有价值得多的多。


其二,兴趣培养的重要性,要超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理解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是夺回父母权利的基础。

 

孩子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要知道,知识的学习规律,是要先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才有学习的方法,和知识的掌握。

 

换句话说,我们都同意孩子的基础很重要。但是,现在最为流行的谬误,就是把这个基础当做了知识的学习。而事实上,孩子的基础,恰恰是和知识无关的兴趣的培养,好奇心的开发,专注力的培养等等——而这些都是绝大多数专业机构不教的。

 

这么说吧,孩子的心智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大量知识的学习,其实就像是沙滩上盖楼。家长越是着急用质量最好的砖石,盖最高的大楼,这个楼就会很快地坍塌。而且,由于地基被破坏了,反而再盖的话也会很难很难。

 

所以,请家长千万不要那么迷信专业机构,他们给你孩子的很可能是压垮孩子的负担,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能力。

 



其三,家长自己学习的重要性,要超过让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家长以自己不够专业教不了孩子为理由,而把孩子送到各种机构去学习,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就算是再没有学识的父母,只要肯教孩子,都比世界上最能干的教师要好的多!

 

因为我个人认为,孩子有很多的东西是只有从父母那里才可以学到的。这包括道德、品格、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的处理方式,生活上的习惯,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是任何良师都无法能够替代的。

 

如果我们真心想对孩子好,不是把孩子交给最贵的专业机构,而是家长自己去学习、提高,然后可以更专业地和孩子相处。


什么意思呢?

 

让孩子长得好,不是给孩子找一个专业的保姆,或者送到早教机构,而是自己懂得养育的原理,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时光;

 

让孩子爱读书,不是给孩子找一个最好的阅读老师,而是自己在家里的时候,保持阅读的习惯,而且要有阅读的乐趣;

 

让孩子爱艺术,也不是给孩子报最贵的课程,而是你自己的生活里就喜欢艺术,懂得欣赏艺术,赞美艺术……

 

你会发现,这对家长的要求并不高,你只要做一个真正的爱好者,就可以了!

 


其四,家长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性,要超过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性


这里,我想告诉那些自己没有成为某种人,就特别想让孩子成为某种人的父母:


如果你的家庭根本就没有这种氛围(如自己都不听音乐却期望孩子成为钢琴家之类的),那么,无论你花多贵的价钱请多么高明的老师,很有可能,你的钱是白费了,你的精力,还有孩子的时间,都浪费了。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来批评专业的老师。你可以花大价钱,请老师和教练来教给孩子奥数、外语、画画、跳舞、击剑、冰球、骑马……你花的钱是多少,那些老师也就会对得起你付的那些钱,这是他们的职责,无可厚非。

 

但是,他们只对你付钱的那一个方面负责,只要孩子在那个方面有成绩(考了级,得了奖)就可以了。

 

是的,你不能苛求老师去全身心地爱你的孩子,关心你的孩子,为你孩子整体负责,为你孩子的未来负责。

 

这个责任,是父母无论如何都无法推卸的,也是只有父母才可以做的好的。

 

很多重视教育的家庭,最倒霉的事情之一,就是相信在教育上任何优质的资源,都必须靠钱去购买。结果,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进入最专业的机构,却在教育正确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其实,无论是最贵的保姆,最贵的兴趣班老师,最贵的夏令营,最贵的学校,最贵的一切……都比不上最朴实、最善良、最有爱心的父母。

 

这种缺失,是十分可怕的,也是无法弥补的。

 

也就是说,有爱的父母,弥补知识是容易的;有知识的老师,弥补对孩子的爱是困难的。

 

孩子先有热爱,学知识是容易的;先有知识,再来热爱是困难的。那么,你愿意让孩子先有热爱呢,还是先有知识呢?

 



最后,我再次郑重声明:

 

我并不是反对早教,培训以及任何的专业教育,恰恰相反,我认为教育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直到生命终止才会停止。而且,孩子任何时期的教育都很重要,早期教育尤为重要。

 

在孩子成长的这个阶段,家长与其花钱花时间把孩子送到别人手里,不如自己多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自己多学习一些养育、心理以及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话,你自己就会得到提高。对于所谓专业机构的那些事情,你不仅可以自己做,而且,效果肯定比别人做要好得多。



文章来源 |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