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展柜玻璃

 木头1018 2016-11-30



经常去博物馆参观的人,对博物馆展柜并不陌生。在展厅里面,我们既可以看到沿着墙壁展开排列的大通柜,又可以看到在展厅中间往往是单独放置的中心柜。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面向观众的面,都是用玻璃隔开的。但也有的展览,展品往往是油画、雕塑,就不放在展柜里,而是用安全线控制观众与展品的距离。


这一现象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创建的几座近代博物馆之一,在大英博物馆刚刚开馆的时候(1759年),一位德国观众在明信片上留下了这样的描写:“我们依序被带到一个又一个的房间中,里面净是玻璃柜,完全记不得参观了什么。”可见使用带展柜的玻璃这一现象,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至少传承了250年。


大英博物馆展柜


到了另外一座重要的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开幕的时候,法国画家于贝尔·罗贝尔(Hubert·Robert)留下了多幅描绘展厅的画作,可以看到在展墙之外设立了围栏。


卢浮宫博物馆安全线


可见,用玻璃展柜和设置围栏这两种方法,在近代博物馆诞生之后,就确立下来,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博物馆布展的传统。不过当时玻璃工艺落后,尺寸小、平整度差,直到1959年英国率先研制出浮法玻璃,才能大量生产尺寸规格较大的平板玻璃,博物馆才能普遍使用玻璃展柜来举办展览。


使用玻璃展柜,将展品与展厅的大环境隔绝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观众对展品的接触,避免损坏的风险;一方面可以创造出展柜内部小环境,可以让展品处于恒温恒湿中,对有机质、金属质的文物来说尤其重要。



怎样的展柜玻璃才算是好的呢?

主要有两个评价指标:展示性和安全性


展示性

众所周知,光通过玻璃,是要发生变化的。所谓展示性,就是透过玻璃看展品,和直接看展品体验趋同的性质。又可以细分为两个指标:透光率与反光率。


透光率高的展柜玻璃,光线穿过玻璃损失得少,观众会感到玻璃很清晰。八十年代展柜使用的是单片普通玻璃,当时由于工艺还不先进,玻璃里面还有微量的铁,导致看起来发绿,不但透光率低,而且还存在色差。2005年,山东金晶集团采取了能够降低铁含量的先进工艺,制作出透光率在90%左右的超白玻璃,基本上解决了透光率问题。遗憾的是,据笔者了解,山东金晶集团基本上退出了博物馆展柜玻璃领域。


反光率高的展柜玻璃,光线进入玻璃时容易反射,观众能从玻璃上看到反射的人影,影响视觉效果。超白玻璃虽然透光率高,但反光率并不算理想,还是很容易形成人影。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玻璃生产厂商可以制作出反光率在1%以下的低反射玻璃,在参观中基本上看不到人影,基本上解决了反光率问题。


安全性

博物馆展柜玻璃隔绝了展品与环境,就必须牢固。所谓安全性,就是透过玻璃抵抗受力而不破碎的性质。也可以细分为两个指标:牢固性与防自爆性。


博物馆安全的一个隐患,就是有不怀好意的强盗,直接砸碎展柜玻璃抢走展品。1983年轰动中国的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文物被盗案,凶手就是趁博物馆下班之后潜入展厅,击碎展柜玻璃盗走31件文物,其中最珍贵的仅48克的素纱禅衣最终被毁掉。目前绝大多数博物馆使用的是把普通玻璃快速加热到高温后均匀冷却制作成的钢化玻璃,抗暴力冲击和抗弯能力都比普通玻璃有了较大的提高,牢固性已经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笔者采访了一些玻璃生产厂家,他们认为观众的偶然冲撞,甚至像在博物馆展厅中“跑男”那样的冲撞风险,目前的展柜玻璃都可以做到基本上不破裂(但是不能确保展柜自身的其他结构不出问题)。


但是钢化玻璃有一个不可预知的风险——自爆,自爆率在1‰到3‰左右。虽然不高,但是已经给博物馆带来一定的损失。

例如:2000年2月6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九鼎八簋展柜壁龛顶部中段出现垮塌,坠下一块重达50多公斤的玻璃,砸中龛内的5件文物,其中两只青铜鼎和两只青铜簋受损。九鼎八簋是与曾侯乙编钟同时出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内的曾侯乙编钟展室玻璃出现爆裂


2013年5月4日上午11点10分,故宫西路开放区的翊坤宫,一游客徒手击碎正殿原状展室一窗户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文物钟表跌落受损。北京警方5日凌晨发布消息称,在故宫损毁文物的22岁湖北人汪某因涉嫌故意损毁文物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2013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事件情况


在最近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关于加强馆藏文物展陈安全工作的通知(http:///RfHIYMw)中,也提到了湖北荆州博物馆和浙江瑞安市博物馆展柜玻璃自爆造成文物受损。关于自爆的原因和机制众说纷纭,在线文博选择了一篇比较好的研究性文章转发给大家参考(查看今日微信第二条)。目前博物馆的应对策略是用胶将两层钢化玻璃粘结起来,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自爆现象,自爆之后的玻璃碎片也是黏合状而不至于伤及展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