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图》一场不胜唏嘘的旅程,是梦想还是欲望

 PIAO949 2016-11-30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说实话整片观影完毕并不能确切的明白影片所能表达的含义,这也比不是说我的理解能力差。而是影片所表达可以引申为多层含义。不用文字撩妹我尽量直白!写出我最能体会的含义一场不胜唏嘘的逐梦之旅,希望心灵得以寄托。

  我们这里的规矩是,父亲死后小子在临近的河中捞一条黑鱼,将黑鱼供奉在父亲的灵位之前,不给喂任何食物直至黑鱼饿死,父亲的灵魂得以安息!这便是影片的主旨。

  首先要清楚影片的线索,船舶的航行是主线,是由上海一直写到长江源头。而这航行正是逆流至长江源头的行程。航行中遇到的女人安陆,则是航行是于80年代时长江图诗集中的女主人公。当然还有一条隐藏的线索,就是船上运输的货物——鱼。

  在理清脉络后,深入进故事。说实话因为是导演兼编剧,所以很清楚表达的是什么。但又正因为是导演兼编剧所以在表达时有种自顾自的忘我,给人以天马行空的感觉。大多看惯里国产商业的电影的人,观影时会一头雾水,眼睛沉迷于航行的景色,沉醉于摄影叙述技巧。而主旨故事怎么也和自己身边发生的所见所闻完全对不上号。虽然是个好故事但并不是现在身边发生的故事,一厢情愿的给身边的事情对号入座,只能如梦中行船一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在故事发展的第一条线索航行来说,航行的线是长江,航行的方向则是逆势而上。路上高淳所见的女人,则是这条航行在这条航线上千千万故事的其中之一。因为所处时间不同,所以高淳发现长江图这本诗集以及安陆这个女人,则是与原故事发生因果相反的方式,也就是倒叙整个长江图的故事。而船上运送的货物则是这次航行的缘由,其中的隐喻也同样是80年代那个长江图故事的动机。

  航行的的始发站上海,高淳第一次看见安陆。或是迫于生计这个安陆做起了红船生意。高淳年轻的身体和漂泊在江面上的欲望被眼前的女人吸引。虽然没有多么华丽的着装,仅仅是性别的不同和较好的面容已经足以说服高淳前往安陆的住所。但是这是被船员叫回船上。告知要有一批货物需要运送,需尽早启程。随着要压送货物这趟行程也变得顺理成章,随后再检修时在老船员的交代下发现长江图诗集。(正是那段走之前都检修过,大姐都好好的小妹也太不听话了),老人随后又交代长江图存放的地方,启封存放已久的书籍一段不胜唏嘘的旅程正式拉开帷幕。

  正如始发地上海一样,航行的一开始选择在这个充实着无限机遇与欲望的都市上路,而江面上的这架小船却显得如此破旧。显的好像无法负担这次的行程。而这次航行的目的又是什么?

  航行的目的是为了钱,给钱的商人在江阴码头托运了一批货物,需要送往宜宾。船长并不知道运送的是什么。但是丰厚的报酬足以支付起所需航行的勇气!

  高淳第一次遇到安陆是在江阴码头装货时碰到,并和第二个安陆发生了关系。主人公赞许安陆的美丽,说他一定被很多人爱过,安陆也说自己很爱很多人,重新又再一次强调了一下安陆的身份。

  之后在南京小洲高淳仿佛中又看到了安陆,并发现其实是幻觉。到这里应该回溯至片头老船员说了,大姐都好好的小妹太不听话了。影片中两次交代地点,一次是诗的落款,一次是航行地图。

  说明老船员知道这船经历过的故事。而高淳也带着观众慢慢向故事的真相靠近。

  看出事情端倪的高淳直接向下一个地点行进荻港,在荻港主人公在佛塔里听到安陆与僧人的对话,交代了第三个安陆原本是一个有信仰而现在需要被信仰拯救角色。

  在铜陵高淳再一次遇到第四个安陆,这时的安陆住在一个安详宁静的小村庄里,过着平淡的生活。高淳说道修身容易修心难,励志容易学道难。并说自己想要留下来并和安陆发生了关系,此时的安陆面无表情,高淳说他不想离开却又踏上的行程,安陆无奈的目送着他们离开。而这时有个男人将女人挽留了下来。

  在这个民国初年人称小无锡地方,曾经有个商贩与阁楼中的女子发生了关系,第二天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女子,而女子则占据了自己的身体开着船舶驶向上海。而自己只能盛装等待下一个来访者。这个安陆在与主人公发生关系时面无表情知道他要离去留不住他。而自己也只能等待下一个来访者。

  伴随着这个传说,第四个安陆说道:“我放弃修行来等你,你却连见一面都不肯。你能躲哪去!这是我的长江”。沙滩上浅浅映着屈原天问中的段落。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失望的安陆回到寺庙中继续他的修行。船只逐渐远离了鄂州观音阁,此时高淳的心还是无处安放。

  之后路过宜昌直到巫山,云阳再过三峡大坝。

  随后在丰都高淳见到第五个安陆,此时的安陆非常的年轻眼中没有多余的欲望,看上去是看么的清澈年轻。他说长江变了我以为再也找不到你了。

  在语陵的山上看到了第六个安陆,高淳只是和安陆远远地相望着。一个和高淳的船一模一样的船在前方航行,船上的男人好像和高淳也一模一样。高淳走向船头而安陆站在船尾,就这么远远的端详着。高淳像是对着自己说着:‘’你不要诗歌,你不需要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长江图的碎片随风散落。此时父亲的灵魂应该已经得到了安息。

  在宜宾码头,高淳被商人的打手刺伤,死于船上而。从父亲故事发生的地点高淳结束了自己的故事!而故事到这却让高淳再一次沿着长江的流域直溯到源头!在高原上找到了安陆母亲的墓碑。同时也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息!

  为了让父亲的灵魂得以安息,看似是为父起航的航行,却让主人公陷入了魔怔。迷失了自己走在别人的人生旅途中实在不胜唏嘘。一路中的安陆究竟是梦想起引还是欲望作祟。恍如映衬80年的淘金热,人人纷纷有梦想,熟知指引你我不断前行的不是梦想而是难以男足的欲望。用什么来赎罪,又何以救赎。而后的人们路向何处,是继续先辈的足迹还是开辟新的航线。我想导演给我们的答案很明确,“你不需要诗集,不需要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事后想想王健林是不是也会对王思聪这么说呢?我相信一样的航行不一样的人生,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会走自己的航线,自己的历程。

  故事整体的叙事比较流畅,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每一个故事之间的衔接仅仅是靠航行的关系。有点生硬,几个小故事之间也何难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显得比较凌乱。似乎是主人公高淳逆行了一遍父亲当年的航线,但是几个安陆之间的关系与交代,似乎很难令人满意。安陆到底是不是高淳的母亲,是否与高淳有着关系,而老船员嘴里的姐姐与妹妹又是怎么一回事,是否与丰都的安陆一样有一个姐妹。

  导演兼编剧的身份使得导演一直天马行空的进行创作,估计在制作端不需要与他人沟通,任性而为的渲染了一副想象中的画面。而这画面却又与现在熟悉的叙事方式相距胜远。而本身的叙事的串联性与语言逻辑组织能力又和画面叙事能力有所差别。或许电影导演们理解起来会比较流畅,而这种生涩的咀嚼感,在观众理解电影时却贯穿始终!归根结底看电影的是观众,专业影人愿意消费别人电影毕竟少数。接近两小时的放映时间,也显得影片可能拍摄时,故事体系过于庞大又加上常年拍摄,叙事逻辑方面衔接不够流畅使得缺乏一气呵成的感觉。

  总体来说是中国导演的中国水平,(说实话这句评价也很生涩、很耿直!)考虑到观众们愿意为文艺片付诸时间与热情不会太久,压缩时间是必要的,也应该多多了解下剪辑的过程!编剧层面有加分,可以看出故事的创作初衷比较有想法的,但是画面与语言的叙事轻重的把捏有待加强!最好不要让电影的呈现观感是一种碎片式的影集诗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