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图》深度解析一: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这是部有趣的电影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小十君最近去看了争议很大的《长江图》。

说好的,把片子捧得天花乱坠;

说不好的,批评文艺青年矫情。


鉴于大家看影评,

就是想知道片子好不好看,值不值得去看,

小十君就在开头亮个态度:

肯定值得去影院看,

因为这是部有趣的电影。


男主高淳,秦昊饰

有趣这个词比较奇怪,

尤其当它用来评价《长江图》这样的艺术电影。

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好看或者不好看呢?

因为坦白讲,

从影院出来,小十君是懵逼的。

不能大呼“太好看了”,

因为导演对诗的运用,对台词的把控有些尴尬,

确实有无病呻吟不好好讲话的感觉,

通篇的普通话也让人出戏;

但也不能说“别去看了”,

因为它的镜头太过优雅

音乐太过出众

镜头和音乐包裹下的内核,

也有那么点“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味。


总的来说,电影的匠气很足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都是有意味的,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艺术电影

颠覆观感、形式、故事框架,

让观众看完找不着北又欲罢不能的那种。

从这个意义上说,

院线上映了《长江图》,

使一些从不看艺术电影的观众“被迫”经历了它,

是一个跨时代的举动。

也许多年后我们再看这部影片,

会惊讶于它的不完美甚至破碎,

但最终还是会来一句,

“但它是有时代意义的。”

英译名Crosscurrent表明一切

《长江图》讲了什么?

此部分内容有剧透!!介意的读者请跳过!!

一句话来讲,

这是一个货船船主从上海逆流而上至宜宾,途中不停地遇见同一个女子,两人相互纠缠的故事。

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

会有那么多观众表示看不懂?

原因在于表现形式

电影以男主高淳的视角进行,

时间是顺序的,

而与他相遇的女子安陆,

亦真亦假,亦梦亦幻,

电影里的她的时间是回溯的,

从长江尾到长江头,

她在逐渐年轻,

高淳在倒序着经历她的一生。


女主安陆,辛芷蕾饰

导演将诗集《长江图》作为时空闸门

高淳在船上发现了它的同时注意到安陆,

然后发现在每首诗的落款地点,

都能再次见到那个女人。

看完影片我们能知道,

诗集的作者其实就是高淳本人,

他封锁了自己年轻时文艺青年的记忆,

也封锁了安陆,

等到中年的年纪再走长江,

才终于在诗集的带领下见到了等待他的女人。


这是一种非常别致的叙事手法,

影片中没有提示,

所以很多不那么注意细节的观众也就没有注意到这种时空交错感

片子开头的安陆其实是她的结局,

而结尾的安陆是她的开始。

使用如此结构,

长江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唐宋时期的长江,

八九十年代的长江,

三峡之后的长江,

景观不同,文化不同,

所以它自带融汇时空的魔幻效果

逆长江而上,本就是逆时间而上,

回溯的手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长江图》想讲什么?

此部分内容有剧透!!介意的读者请跳过!!

虽然海报上写着“重写爱情”,

但比起爱情,《长江图》更像一个关于男女理解的故事,

安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影片开始,她是一个在船上接客的妓女

说“我爱所有人”,

这是她参悟后的结果,或者说疯了也可以,

第一遍看非常迷惑,

但随着时间的倒流,

可以发现她其实称得上是个肉身菩萨

用身体修行,

在卖淫与乞讨中寻找真理。

男女之间理解的差距在于,

高淳以为是自己的诗集束缚了这个女人,

于是在结尾满含热泪撕掉了诗集,

想要让她不要再在长江沿岸流浪,

然而当他到达长江的源头,青藏高原,

见到安陆和母亲的墓碑的,

那一刻他才懂得,

这个女人追求的从来都不是爱情,

而是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男人把真理写在文字上,女人全身心活出个真理,两者高下立现。”

除了情与爱,

修行与寻找,

导演还想做一部关于长江的史诗

通过倒流的时间,

一点点展现出长江原本的面貌,

这是他对这条河流的敬畏之心;

三峡大坝的建成完全改变了长江,

迁移了万千城镇与居民,

他也想拍这个;

三峡大坝

他还想拍出不同年代不同港口的社会情状

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他还在电影中加入了白鳍豚这种珍惜动物的元素,

借此提出环保的想法……

总之,导演杨超的野心很大

超过了当时的能力与预算,

也大大超出了影片的容载量,

最终剩下的,

就只有一对男女和一些零散的理念,

这是这部电影非常可惜的地方。


《长江图》里删掉的故事

如果把导演的野心全部包裹在一部电影里,

它得有多长?

杨超说,可能要四五个小时

在他原本的预想里,

高淳与安陆相遇的次数应该更多,

场景应该更复杂,

一些关于感情的场面,

比较幽默的场面,都放弃了。


没有进入正片的故事成了预告图

有一些场景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拍摄放弃的,

比如高淳和安陆在武汉见面的时候,

时间是2011年,长江客运停航,

在导演的想象中,

这里应该有个无数客轮回到码头一起鸣笛的场景,

但不行,拍不了,

这个信息就只好通过旁白告诉大家;

还有每个停泊码头的人,

船工、集市、海事警察,

那种宏大的中国社会变迁图景,

都因为资金和技术无法一一还原。


还有一些是存在于剧本里,被导演主动放弃的,

比如和高淳做交易的小老板罗定,

正片中只有两个镜头,

实际上导演写出了他一整个故事,

罗定这个人物是一个货船主,私运违禁品。他当年其实是一个摇滚青年,是个黑暗金属乐队的主唱,曾经很长头发,在上海的时候跟高淳认识。

他们有一场喝酒的戏,俩人在最后那场戏说“哥们儿,你在上海混哪?”然后他们就互相认出来了。

他们当年都是上海的文艺青年,高淳是写诗的,罗定是金属青年,然后熬不下去了,太穷了,一天晚上唱一百块钱打车五十。

后来他回到家乡娶了一个航运公司老板的女儿,她们家有钱,所以他就干上了航运,后来成了老板。


小老板罗定

这么有趣的支线,又能帮助观众理解主题,

为什么不拍呢?

导演说和时间限制没关系

毕竟像《赛德克巴莱》这种五小时的巨作,

中国观众也不是没有见过。

他主要担心的是“观众的拒绝”,

简洁版已经让人云山雾绕了,

绕你四个小时,谁去看?

但导演也表示,

如果大家的反应好,

有愿意去读解的欲望,

后面可能会推出更多的东西来。


对于割舍了剧本中三分之一内容这件事,

大家都非常无奈,

“它应该是长江史诗、金陵史诗和生活史诗,现在只有长江和爱情,没了生活。”

所以说啊,

希望大家都去支持一下票房,

鼓励导演放出加长版,

还电影一个完整的面貌QAQ

今天的《长江图》就先介绍到这里,

对导演、摄影和一些其他小故事感兴趣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