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陋室铭浏览题

 楚春宇 2016-11-30

《陋室铭》

1、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主人与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文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文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文中表明作者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陋室铭》文章一开始并没有写“铭”,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引出陋室,这是什么写法?

以水为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徳”,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3、“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用?     反映了作者以古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惟吾德馨”呼应,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节操。

4、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方面来写的。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再这里有和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对偶、拟人。“上”和“入”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类比。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今天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

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在享受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更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仍要保持节俭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

8、《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对偶 的修辞方法。

9、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10、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运用了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