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教学设计(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上传: 古恒英 更新时间:2013-1-13 7:53:34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自己和父母角色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人在不同场合角色有什么变化。课中设计了几种情景,旨在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好小观众、小顾客、小游客等。 教学目标: 1、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重难点: 引发学生思考人在不同的场合角色有什么变化,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具准备: 1、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2 、信封。(内装场景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是谁?” (板书 “我是谁”) 同学们先说说我是谁? (指向自己) 听到同学们的称呼,我感到很亲切,我是古老师,我还是你们的好朋友,我还有可能是谁呢? 二、讲授新课 1、投影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第一张是和爸爸妈妈的合影,在这张照片上,古老师是谁呢? (板书 父母的的女儿) 第二张是我和儿子在一起,古老师是谁呢 ? (板书 儿子的妈妈) 第三张是我在香港旅游时的留影,古老师又是谁呢? (板书 游客) “我是父母的女儿,是孩子的妈妈,是游客,在不同的场合,我在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在生活中你们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结束后,请同学们积极回答。 2、“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着不同的角色。现在我站在讲台上,担当的是老师这个角色,孩子们我真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能告诉我吗?” 学生思考回答) “听了你们真诚的话,我非常感动,除了感动,我还获得了一些启示,我一定会照着你们说的去做,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那你们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 (学生思考回答) 3、老师相信你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好学生,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担当不同的角色,同学们请想想在生活中你们还担当着什么角色? (学生思考回答) 4、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表演讨论。 (1)瞧,老师手里拿着6个信封,现在邀请6个同学(小组长)到讲台上来抽取一个信封。 (2)根据信封里提供的场景按小组进行表演。(投影场景背景图片) (学生按小组表演,教师巡视) (3)每一组表演结束,教师提问: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吗?他们都担当了什么角色? (请学生评论不同角色的人应该怎样做) (4)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评价很到位,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自己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三、板书设计 第一课 我是谁 父母的女儿 儿子的妈妈 游客 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