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合派整脊学入门重点-冯医鸣

 五脏养元 2016-12-01

 

承合派整脊是吸收国内外众多名家之手,创造出一套手法简单,实用,整脊零风险并结合影像学、触诊学、神经定位诊断学。达到临床治疗快速,有效,康复率高的独特派系手法。适用于广大中医爱好者、初学者、及有经验的医师借鉴。
学习承合派整脊首先要学习基本的解剖知识,可以自己买本解剖书籍或网上下载3D解剖课件等。除了这些我们再来了解基本的骨科术语,方便以后进修:
侧偏——单个椎体往一侧旋转偏歪
侧摆——单个椎体上下倾斜往一侧旋转移位
侧弯——上下两个以上的椎体往一侧旋转移位
前脱——单个椎体往前滑移
后突——单个椎体往后滑移
前后滑脱式错位——上下两个椎体一前一后滑移
左右旋转式错位——上下两个椎体一左一右偏歪
还要知道我们平常所说的半脱位就是中医的骨错缝,几乎都是整复3毫米范围左右。整脊就是整复半脱位产生的相关症状。而脱位就如中医的脱臼一样。脊柱的错位会导致脊柱侧弯还会引起内脏的病变反应。如下:
· 颈1 头部血管 面部 脑部 中耳 头痛 高血压
· 健忘 头晕
· 颈2 眼神经 耳神经
· 颈3 外耳 面骨 牙 三叉神经痛 青春痘
· 颈4 鼻 唇 口 耳 咽管
· 颈5 声带
· 颈6 颈部肌肉 扁桃体 上臂疼痛
· 颈7 甲状腺 肘滑囊 滑囊炎
· 胸1 支气管炎 咳嗽 呼吸不畅 手腕痛
· 胸2 心脏 胸痛
· 胸3 肺 气管 流行性感冒
· 胸4 胆囊 黄疸
· 胸5 肝 血液 低血压 贫血循环不良
· 胸6 胃 神经性胃炎 胃灼热
· 胸7 胰腺 十二指肠炎 胃炎
· 胸8 脾 抵抗力减低
· 胸9 肾上腺 过敏症 荨麻疹
· 胸10 肾病 血管硬化 肾炎
· 胸11 肾 输尿管 痤疮 皮肤病湿疹
· 胸12 小肠 淋巴系统 输卵管 风湿症 气痛 不孕症
· 腰1 大肠 腹股沟 便秘 腹泻
· 
· 腰2 盲肠 腹部 大腿 静脉曲张
· 
· 腰3 生殖器官 子宫 膀胱 月经不调 膝痛
· 
· 腰4 前列腺 腰部肌肉 坐骨神经痛 腰痛 排尿
· 困难 频尿
· 
· 腰5 小腿 踝 脚 腿部 血液循环不良 腿无力
· 
· 足踝肿痛
只要出现脊柱偏歪产生疼痛症状,就按照上述表找就行了。
咱们再说触诊检查:触诊可分为单拇指触诊,和双拇指触诊。以触诊横突棘突为标准。
如下: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3颈椎后关节处),向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
2.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

 2、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及胸腰椎的检查。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

3、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第一次触诊作全脊顺序列快速探查1~2遍,按照脊柱病的整体观,了解患者脊柱生物力学失衡后,其脊椎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现状,除了解与其主诉有关联的椎间变化外,更应了解发病脊椎其上、下椎体的变异情况,以便指导治脊疗法的方案;


第二次触诊侧重于了解发病的节段有无椎关节错位?无错位而有明显压痛者为炎症,应进一步鉴别炎症的病因;有椎关节错位者,应再用双手食中二指指尖相对,置于偏歪棘突的上下椎间,在偏歪棘突的上、下部推移,鉴别错位类型。   
 

3.病理阳性反应物触诊法:软组织劳损是脊椎病的病理基础,而脊椎病发病期症状较重时,或病程较长者,由于脊柱力学失衡,又将引起椎周软组织或受损神经支配的软组织(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深浅筋膜、皮肤、脂肪等) 发生继发性的病理变化,如肿胀、紧张、僵硬、压痛、筋结、囊样肿物、条索状物、硬结、剥离、摩擦音、捻发音等,临床上俗称阳性反应物。
在学整脊时要了解整脊的禁忌症;
1. 先天性偏歪的不能动,若不小心动了,会有眩晕症状,赶快让其放松,舒缓,再慢慢调整,切不可心急,马上回调,可有生命危险。
2. 严重骨质疏松者不能动
3. 小孩或65岁以上老人不能动
4. 严重器质性病变不能动。比如高血压严重者,若神态有力,不萎靡者可动。反之则不动
5. 有无外伤史:有则不可动骨头,可适当调整韧带
6. 不可盲目追求弹响声:注释:弹响声可分以下几种——关节囊瞬间挤压产生的响动;肌腱韧带瞬间产生的拉伤力;指下感觉有滑动感。
7. 一般要用扳法的,不可常扳,2-3天扳一次,调几次就可以,好后不用再扳。常扳易伤。
 
整脊要求
发力短,快,尽可能无痛,可分为正向扳法和反向扳法两种。
调整期为2天1次,10天为1疗程,需要2疗程。


下面我们学习颈椎治疗基本原理及整脊手法:
一、颈椎六点六线原理治疗:
枕骨神经连线:后脑疼,后脑发胀,头痛,头晕,呕心
胸锁乳突肌:落枕,治时加斜方肌
天柱骨旁两条大筋即风池下来:固定颈椎,保护颈椎。结节要拨开,纤维化要使柔软。
棘上韧带:保护颈椎,输送营养。
 

二,颈椎退行性病变
1. 变形期:颈型
2. 退变早期:神经根型
            手脚臂麻,落枕,头晕(椎间盘变窄)25-30岁之间,椎动脉型,脊髓型
3. 老化期:65岁以后,狭窄神经血管受压严重,侧弯严重,骨桥。
骨化病变过程:纤维化,钙化,骨化,骨桥
颈椎病变过程: 
1. 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
三,颈椎各椎体概述
C1,横突最长,无棘突,位于乳突下方约与耳垂平的凹陷处,托着整个头颅。
C2,横突稍短,棘突粗大,标志性棘突
C3,与C2横突持平,棘突稍短,触摸不到。
C4,C5,C6横突,与C2,C3持平,棘突稍高,触摸清楚。
C7横突摸不着,棘突最高(横突在锁骨下面)  
C2-C6横突比C1横突短1CM.,
四,颈椎病理曲度分类(颈椎摸骨以横突为标准)
 
1变直       2前屈     3 反张后弓     4成角      5中断     6上直下曲
颈椎需放松的深层肌肉
1. 斜方肌
2. 头夹肌(枕骨与1.2颈椎间,风池附近)
3. 颈夹肌
4. 竖脊肌
5. 菱形肌
6. 多裂肌
五,颈椎病分型与治疗
1.颈型:肌肉型(再往上发展即是神经根型)
病因:风寒侵袭,劳累过度,姿势不当
病征:肌肉僵硬,脖子发凉。肌肉钙化条索,或伴有落枕,眩晕症状。
X光片:轻微增生,韧带钙化,颈曲度变直或反张。
治疗方法:1.手法放松颈部六线,45分钟左右
            肩部僵硬者,肩胛冈上肌分三点:颈夹肌,肩井等以肘点肘揉法做重点松开。
          2.中药热敷局部钙化部位
          3.饮食多吃肝肾食物
          4.康复运动,做颈部放松方法,嘱其不可摇头,可以偏头拉伸(左右),后仰,低头前趋:即四个方向分别拉伸,保持张力一会儿。一般3-5次即可好。
2.神经根型:
病因:多由颈型而来,长时间伏案工作,睡姿不良,
病征: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放射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光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疼。
v    检查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故头喜偏向患侧,且肩部上耸。病程长者上肢肌可有萎缩。在横突,斜方肌,肱二头肌长、短头腱,肩袖及三角肌等处有压痛。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实验阳性:术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压头实验阳性。


X光片:椎体增生明显,颈轴旋转,椎间盘变窄,可见椎体疏松,钙化,严重者可见骨化,钩突关节增生致压迫
治疗方法:
v 1放松颈部肌肉六线原理
v 2调整颈椎偏歪棘突
v 3点压穴位风池 医风 肩井 天宗 曲池 内关
v 劳宫 背腧穴
v 4理筋手法
v 5热敷 烤灯15分钟6康复运动 旋转 牵引
v 7配合食疗养筋骨
v 8疗程2-5疗程一疗程10次三天一次

3.椎动脉型
病因:风寒侵袭,扭伤,创伤导致椎动脉管受压或骨刺增生严重导致供血不足,
颈椎曲度错位,旋转幅度过大也可造成。
病征:患者常感到头晕,眼花,供血不足现象,也往往伴有手臂发麻现象,
天旋地转是本病区别其它颈椎病的一大特点,如醉酒者,站需扶墙,行走时有倾斜摔倒等
   X光片:可见椎体侧摆曲度变化明显,椎间孔变得等症状
治疗方法:
1.轻微放松颈周软组织
2.对于受限的椎体施以轻提法复位
患取坐位,医者从背后以两手抱提患者头部:前手勾下巴,另一手扶患椎,拔伸后轻轻闪压。
3.放松六线,对眩晕症状明显的患者做枕后神经闪压法。
方法:一手轻压顶在约风池处,让患者张嘴,另一手扶额使其头略仰找到力点,轻轻闪压即可。
4.对头痛患者明显的顾客施以撒网手法。
5.对旋晕+头痛+眼花+恶心的患者忌用扳法,不可闪动力。
施以理筋法即可:点,揉法。中间1条线一般不做,两边的要多做。
6.3-5疗程,10次1疗程,3天治疗一次,两疗程间要间隔一周
7.饮食多蔬少肉
8.忌让患者大幅度旋转旋转颈部,C1-C2偏歪忌用牵引椅。
整脊手法:A颈椎
牵旋闪——放松手法
      患者仰卧,头自然向侧偏至最大极限,医者一手扶下巴,一扶头上,牵引拔伸整个颈部,同时向一侧做有限度的闪动力,可闻弹响声(注:下巴不可过肩为安全)

1. 仰头摇正法——环枢关节旋转式错位
C1,C2旋转偏歪复位
环枕关节复位法:患仰卧,医者一手扶下巴,一手扶后枕骨,让患者偏35度,下巴高抬最大角度,向上抖动发力3-5次(闪动力)

2.低头摇正法——C2——C6偏歪(此法适用于任何人,无风险不伤人)
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扶后枕骨,一手扶下巴,使患者头偏角度达到最大时,向斜下方向做闪动力3-5次,可闻弹响声。顺势顶手与扳手均往同一斜下方向发力,顺势将偏歪关节顺回来。
注:以上两法,顶手若直接顶住偏高的那节横突后缘,为复位手法可做闪动力。若只放松手法则顶手不拘位置及不需闪动力。
豆斜扳——颈椎侧偏
      患仰卧,医者一手豆状骨顶在偏歪椎体之横突后侧,另一手扶头,两手同时闪动,可闻弹响声。

3.仰头推正——颈椎曲度变直,C2-C6后突
患者侧卧,肩部与床沿平,医者一手扶患者下巴,另一手顶压在患者变高关节横突处,双手同时做对抗力数次即可。按顺序节节往下摇正。注:往上扳下巴同时顶手的拇指下压,正常不需用闪动力,可做放松手法用。
抬头按压——变直,后突
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扶患者额头,另一手压在变直或后突的棘突上,做往返运动3-5次即可。

4.十字交叉手——颈椎C2-C6前脱
患者仰卧,医者双手拇指顶按在颈椎前脱椎体横突前侧,另外四指交握于枕后捧住患者头,做向上向前牵引的同时,拇指向下按压。

5.仰头牵抖法——放松椎间韧带,深层肌肉,节节放松
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扶患者后枕骨,一手扶患者下巴,做向上拔伸牵引,同时枕后的手上下抖动数次。
重点:放松椎间隙,肌肉韧带为主,抖时不要抬高下巴,宜放平整个颈头呈水平。

6.颈椎侧弯——侧向扳正
患者垫枕侧卧,医者一手从下方托住头,另一手从上方按压在突出横突处,略托住腮,两手同时用力拔伸关节,并牵引的同时,相对用力按压侧弯之椎体。

7.颈7后突——宜用牵引器,
8.颈7侧偏,旋转——单向旋转冲压
               患者俯卧,肩与床沿平,胸下垫枕,头与侧偏的方向一致,感觉摇动到侧偏的椎体部分的角度固定放置,另一拇指顶住患椎棘突旁,做向前向斜下方闪动力数次。(力度与手法同胸椎)
胸椎
胸背肌筋膜炎 ——背阔肌筋膜发炎,肌肉上的膜发炎
定义:指因劳损或风寒湿邪导致胸背肌筋膜损伤粘连或病变性刺激神经引起的胸背疼痛。
病史:长期伏案工作,单侧上肢运动或肩臂重物引起肌筋膜损伤。
临床表现:背部疼痛以酸痛,钝痛(略刺痛感),锐痛,胀痛为主。少数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重物压迫感。背部肌肉僵硬有时有鼓包或充血现象,
(区别:肌腱变硬者为肌腱炎,肌腱炎无鼓包现象。)
体征:背部肌肉疼痛,压痛明显,背部触及疼痛有结节(如棉絮成团状)或条索状,局部叩击痛,皮肤苍白或充血状。
X光片显示:胸椎旋转,侧弯,增生。


胸椎
胸背肌筋膜炎 ——背阔肌筋膜发炎,肌肉上的膜发炎
定义:指因劳损或风寒湿邪导致胸背肌筋膜损伤粘连或病变性刺激神经引起的胸背疼痛。
病史:长期伏案工作,单侧上肢运动或肩臂重物引起肌筋膜损伤。
临床表现:背部疼痛以酸痛,钝痛(略刺痛感),锐痛,胀痛为主。少数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重物压迫感。背部肌肉僵硬有时有鼓包或充血现象,
(区别:肌腱变硬者为肌腱炎,肌腱炎无鼓包现象。)
体征:背部肌肉疼痛,压痛明显,背部触及疼痛有结节(如棉絮成团状)或条索状,局部叩击痛,皮肤苍白或充血状。
X光片显示:胸椎旋转,侧弯,增生。
治疗:
药熨法: 10种至15种活血化瘀的中草药1:1的的比例各30克。(腰椎间盘突出通用方)
陈醋:二年以上的用量100克;白酒:高度浓香型50度以上,用量100克,
混合后用喷壶直接喷在药袋上,再加热。用时要先以毛巾隔皮肤再放药袋。
药熨加神灯烤,每次30分钟。
药熨使用注意事项:初次用药包者,熨上后要时常查看皮肤表征,有无过敏起红疹现象,若有应立即停用。用时可用蒸法或微波2分钟,略烫手即可。
针刺法:华佗夹脊穴,电针,取后背穴,每次8穴,电针抖动松散肌筋。电针前先放松一下。
        针时把握深度,斜刺,若肌肉硬的话可用短针直刺。
拔罐:走罐——玻璃罐                   药罐——竹罐(以药煮之再用)
手法:1.悬吊摇正——放松椎间隙  (适合老人)
             患者坐位,双手交叉与胸前抱臂,医者从后面抱住 患者向上提抖数次即可。
1. 掌根冲压法:胸椎后突
              患者俯卧保持张嘴,医者双手掌交叠按压在隆起的棘突处,做向前向下的闪动力3-5次。感手底有滑动感即可
              胸1,胸2后突者,胸前垫枕,肩移至床沿处使头悬空,使患椎暴露起来后再冲压。
2. 双向分压法:胸椎前脱
              患者俯卧,胸部垫枕,医者以双手大小鱼际,分别按压在患椎一上一下的椎体棘突上扣紧压实后,嘱患者咳嗽一声,与此同时双手快速对抗力向下分压闪动即可
              注意:胸1,胸 2后突,胸前垫枕,肩移至床沿处使头悬空,使患椎暴露起来后再分压,压时着力点主要在上位的手,亦可用牵引器更容易动。
3. 单向旋转冲压法:胸椎侧偏
              患者俯卧,医者用豆状骨(适合胖者较难推的)或拇指(适合瘦者)按压在偏歪的棘突处,施以向前向下向对侧快速闪动力3-5次,可闻弹响声或指下有滑动感即可。
侧头牵拉——颈7,胸1,胸2侧偏
1. 放松手法——患者俯卧头转向健侧,医者双臂以交叉姿势,一手压患者健侧的肩上,另一手压在患者侧头部,两手向两边相对用力拉伸至极限,轻轻闪动,可闻弹响声。
2. 治疗手法——可胸下垫枕,压肩上的手改成以拇指直接顶压在患椎棘突旁,另一手压在侧头部,拉伸至到达力点,同时闪动发力,感觉手下滑动即复位。
扳肩推正——侧偏T5-T12
              患者俯卧,医者侧立于患侧,一手扳起患者健侧肩部,另一手顶压在患者偏歪的棘突处,两手做对抗力3-5次。
4. 搭肩头对抗——胸椎侧弯(适合肌肉比较松软,骨易动者,肌筋僵硬偏紧者适合拇指推正)
             患者坐直,医者双手环抱患者胸肋,肩部向上顶住患者腋下,同时双手环抱向内做有节奏的牵拉力。
            注意:不可抱其软肋,要抱10肋及以上。
固腿拉臂——侧弯T7-T12
            患者仰卧,头腿向同一方向伸展,使整个身体向侧弯反方向拉伸成C形,命一助手固定患者双腿,医者在床头将患者健侧手臂在其头顶上加大伸展力度顺势牵引到一定限度一手固定住,另一手将患者肘部(切忌压上臂,以免压伤)往下慢慢压下以加强其牵引力,保持几分钟即可。
5.锤正法——棘突间隙过宽或过窄
            患者俯卧,医者两手指按压在棘突间隙,过宽或过窄旁边,另一手握空拳向下敲击,以棘突间隙改变为止。
6,扳肩膝顶——胸椎后突T7至T12
患者坐位,双手交握抱于枕后,医者站在后面,两手从肩上绕臂于腋下,抓住患者腋前,同时膝部顶压后突的棘突上,两手用力向上向后提扳,同时膝部向前顶,手脚平衡对抗用力,使其复位即可。亦可在膝顶处垫枕再做。
坐位髋顶——将膝顶改成侧身髋顶,顶住后保持姿势几分钟,或待患者感觉手臂发麻时,再放松即可,此可做为放松手法。
8.站位提抖—— 胸椎后突T1至T4
               患者站位,双脚与肩同宽两手抱头,医者两手穿入患者腋下缠抱其双臂,胸部顶在后突棘突两旁,医者胸顶手提同时快速发力3-5次,可闻弹响声即可。

9.钳压——后突
              患者俯卧,医者一手用食指与中指钳住棘突旁,用力向下按压,恢复即可。
拳压——后突(T3-T12)
              患者俯卧,医者两手握空拳,平行并排按放在患椎两侧膀胱经上,两手同时微微向前向下闪动发力,可闻弹响声。也可做为一种放松手法。
鱼际交叉按压——后突T3-T12
           患者俯卧,医者立于床头,两掌交握,以双手小鱼际着力于患椎棘突两旁的膀胱经上,做往前(往头部的方向)往下的闪动按压3-5次即可。亦可做为放松手法。
交臂按压——后突T7-T12
            患者俯卧,双手交叉抱臂,额枕于臂上,医者站于床边,一手按压在患椎棘突上,一手抬起患者手臂做有限度的闪动力。
10.双向旋转冲压——胸椎左右旋转错位,T2,至T12
患者俯卧,医者一手用小鱼际压在偏歪的棘突旁,另一手用大鱼际压在另一棘突,双手同时旋转发力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