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有准确认识、理解、参悟传统太极拳,才能传承、发展它

 矛盾道一 2016-12-01



自从杨露禅到宫殿为八旗弟子传授太极拳,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汉族拳术,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开始了传统太极拳的真正传承。


人们环绕着技击的宗旨,在传承、传授传统太极拳,呈现出一大批真才实学、能打善武的太极拳高手、名家。为弘扬、传播、发展传统太极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中国传统太极拳,真正做到了:名扬全球、威振四海!


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太极拳的技击真功夫,以及一系列的传统太极拳传承的:筑基功;体能功;站桩功;吐纳功;散打、技击基本功。


要知道,传统太极拳的一切功夫源于: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以气摧力;意动形微动;虚实转换定中正;曲中求直整体劲——棚劲,才是人体自身唯一的、太极拳真正动能力量。


只有当你真正掌握了传统太极拳的真功夫,才能在实战的技击行为中,真正悟到人体,周身一体、协调、细微配合,形成的意气合一;天、地、人、天衣无缝的融入,使得人体气息缓缓流畅,无处不在;一动无有不动。在人体引发,源源不断的内气——内力——内功的产生、运行,恰如其分的掌控中,不仅,绵绵不断、自始至终、保持周而复始的内气——内力——内功,同时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地、行驶人体内在的意、气。


此时此刻,人体的每一个关节、器官、甚至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在一动无有不动,人体处于有条不絮、缓慢、有劲地运行,产生无止境的生理运行,对人体的内分泌的生成;免疫力的增强;人体所有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起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有益助长。


这才是,太极拳真正起到的养生之道!才是唯一准确、无可挑剔的、健体、强身、延年益寿正道!这才是传统太极拳与众不同的、货真价实的养生之道!


光真正认识、理解,传统太极拳的技击正宗内涵,还远远不够,必须在实践的太极拳传承的教学中,真正贯通、运用;付诸实施,才能真正达到:承上启下,传承与弘扬发展中国传统的太极拳。


所以,在传统太极拳的传授中,我们必须做到:至死不渝奉信:技击是传统太极拳的武魂的唯一的宗旨。


1养精蓄锐、整装待发

1、无论在打太极拳,还是进行任何形式的太极拳基本功训练,都要充分做到平静情绪;放松心态;松弛自身的意念和人体的躯干、四肢的节节嘎嘎。渐渐达到:心平气和、忘乎呼吸,一切顺其自然。


2、从人体平常的动态中,渐渐进入到宁静、平稳、净清的,有动至静的转换过程。


3、如果此时此刻,能够结合气功、吐纳法、站桩功,就可以进入到一个纯净、平静的,含蓄、待发的静态境界。


4、这也是太极拳起始的准备阶段。


5、这个时候只要心神合一做到:轻、静,毫无杂念。


2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1、人体进入反常态的净静状态后,有静产生无意识的、自发动,引发人体细微部位的气息、肌体、所有的组成部分,无规则的颤动、蠕动、摆动。(这就是气功状的境界)


2、此时,稍加意念暗示,即可以改变、制止所有的自发动。但是,尽可能地让人体的自发动,在淡淡的人为意念的调控下,可以,随心所欲地加大、扩展、纵深、人体的自发动,转变为、人为的、内在的、意念+气息的联动。


3、随着自发动,转变为“人为动”后,激活了人体气息、机体所有部位的、天衣无缝的内动,真正达到了自身一体,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行,就会产生绵绵不断、川流不息的内力运动。这正是人体的内劲、整体劲、真正的太极拳棚劲。


4、当然,这一切必须是有相当气功、吐纳法功底的太极拳行家,才能做到的。


3然而,一般的太极拳爱好者,在进入反常态的净静状态后,同样,可以通过虚实转换,有相对静态,转为人为掌控的动态。


1、在充分理解、虚实转换的前提下,通过掌握自身的重心的改变,就可以顺手拈来地进行,所有一切的虚实转换。


2、在自始至终保持、自身中正的情况下,太极拳的任何一个动作的,每一个细微的运行过程,都必须通过人体各个部位、关节、肌腱、韧带、以致软组织,在意念的掌控下,完成绵绵不断、相依相承的舒展、屈伸、开合,达到松沉,从而引发人体、周身一体、一动无有不动的虚实转换。在完成每一个动作的同时,真正达到自身重心的合理移动。不断形成绵绵不断的、错综复杂的人体自身平衡。


3、太极拳运动,本身就是自身人体有平衡到不平衡;再进入到又一个相对平衡的转换的、周而复始的、自身重心合理移动的平衡运动。所以,掌握自身重心的、不间断平衡才是太极拳的核心内涵!


4太极拳的运行,是天才地运用力学原理,化为无穷大能量的技击运动。


1、太极拳的宗旨,就是用人体整体力量来化解、承接、对方凶狠无比的冲击力,最大化地减弱平均压强;用整体劲来打击对方最薄弱的某一点,无限制地加大平均压强。——经典的“平均压强”原理。


2、当双方在某一个部位接触的时候,只要,我方在承接对方冲击力的顷刻,有实转换为虚而接之,同时,随着对方力量的势头,顺势引发对方、加快前冲的趋势,必定使对方朴空,前冲的举动。这就是,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就是恰到好处地利用滑坡、泥石流的运行原理。


3、人体虚实的转换,就是工程水平仪的水银柱左右移动的现象,就是天平秤的平衡原理。当人体重心向某一侧倾斜的时候,下压的一方必定是有平衡转为渐渐地充实;而另一侧则有平衡徐徐变成虚而上浮。


4、太极拳运行过程,人体如同一个充满压力的大气球。当对方打击某一个部位时,只要做一个稍稍变形的弧形运动,就可以利用切边原理,轻而易举地化解对方任何的冲击力。


5、一旦与对方力量碰撞时,在瞬间承接对方力量的顷刻,将接触点作为力点,同时,自身快速松沉,将两胯作为支撑点,用意念将力点与支撑点的连接线无限延伸到远处的某一个地方,并且,将这一点作为作用点,用意念绵绵不断地下压,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对方连根拔起而抛出。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杠杆原理。


所以讲,太极拳所有的技击动作,完全可以用力学原理形象地、深入浅出地、剖析出内涵的所以然来。同时,自始至终、根本不需要丝毫的“太极”理念。说到底,“太极”哲理也无法,简易明了地叙述出,太极拳运行的子丑寅卯来!


归根结底,要弘扬、推广、传承、发展、传授传统太极拳,牢牢记住:技击才是传统太极拳的生命力、真正的内涵源泉!





太极网Taiji.Net.Cn微信号:cntaijiw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