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 | 表达手法

 雷达导航 2016-12-01

诗歌的表达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1、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2、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3、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4、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5、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6、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7、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8、起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写“雎鸠”,目的是要引出男主人公眼中的“淑女”。


9、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彻上人》两首可谓是此中名篇。




今天的分享你还喜欢吗?

你还想看什么,你有哪些点子?

你对小编不满意?

想跟小编分享诗词?或者投稿?

欢迎加小编的微信:he33068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