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七大诗歌题材快速背记表

 山湖微波 2019-02-03

一、送别怀人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教材链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题中往往有”“”“”“

常见意象:”“”“”“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二、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教材链接:《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致远)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材链接:《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四、边塞征战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教材链接《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标题往往有”“

”“”“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五、咏史怀古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教材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教材链接:《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七、即事()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教材链接:《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侧面描写的运用;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展开想象,寄托情感;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