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州千年古城之殇:民国闽南建筑大师李明月之孙如是说

 玖玖家政 2016-12-02



他是民国闽南建筑大师李明月之孙,他的家族是漳州有名的建筑世家。退休后,他的足迹遍及海内外,面对着欧洲视古建如宝的传统,他的内心一直存在着一个深切的哀痛,那就是漳州古城之殇。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哀歌 孙豆尔 - 纯净Demo创作集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一座原本非常完整而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古老城市——福建漳州古城,经历多年盲目的拆除,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一片“弹丸之地”。来不及了,一座本可以称羡海内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名存实亡!

建筑是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

法国人是这样看待古建筑的保护的:“这些建筑绝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它们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我们可以任意处置的” 。英国人说: “不能破坏作为历史见证的古建筑,要发展请到别处去。”还有,如果古建筑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

早在1986年,古城漳州就被评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城非但没得到有应有的保护,反而逐步被损坏!!多年来市区从未停止老街古建的拆除!很多承载重要历史文化传统的老街区、老建筑,一片片,一座座地被政府强令拆除,然后拆旧建新, 拆真建假!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建筑载体永远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这是漳州历史文脉的断裂,是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漳州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一直都是文化昌盛之地。老城区约0.86平方公里,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代城、以桥代门”的筑城型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民国七年(1918年),陈炯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次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由周醒南主持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市政建设。“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改造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骑楼,延安南路、香港路、新华东路等还建成了骑楼式竹篙厝。此后古城漳州的城市建设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有唐宋明清古建筑,有闽南风味的骑楼,有欧陆风情的洋楼以及民国时期的各种风格的建筑。一直到解放初,“文革”前,古城漳州城市的格局和建筑风貌基本保持固有特色,连宋代修建的护城河都完好保留,加上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这种特色在福建仍至中国都是十分罕见且珍贵的!举个例子来说明: 政府于2001年修缮整治了香港路、台湾路、府埕这一小片历史街区便在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2010年入选第二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此街区经常有很多历史题材的影片来这里拍摄,就是冲着他的独特历史风貌!这个例子足可以说明漳州古城遗址在中国的独特性和珍贵性,其丰富的历史风貌是国内其他古城所无法取代的!

谈起漳州古城的变迁,先从“文革”说起。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龙文塔历经了烽火岁月,沧桑巨变,几经废立,在“文革”中遭受重创,1975年,被“漳州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带人拆除。八卦楼1967年在武斗中被炮火炸塌,七十年代拆除。二座珍贵的老建筑相继被拆毁,此后古城遗址的厄运开始降临。从改革开放至今近40多年城市开发建设的历程中,一片又一片的古老街区,一座又一座历史风貌建筑被拆除!

多年来,旧城改造办法都是采取“蚕食”政策,既先拆除一条老街,建成新街,再拆除相邻的老街。“以点带面,各个击破”,拆建方法叫“拆旧建新”,到后来保护古城的呼声浮出水面,逼于压力,修复二条古街,然而在修复的老街获保护奖后,却继续拆除其它老街,到如今,一座原本格局完整的历史文化古城的重要老街都已夷为平地, 只剩下曾经获过奖的一块“弹丸之地”。现在谈保护,为时已晚!

最近我看到闽南网10月10日海峡都市报记者的一则报道,文中称“过去这10年,说是漳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涅槃重生的10年,一点都不为过。历史的转机出现在10年前。2002年4月29日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实施《漳州市名城保护规划及三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提出古城保护修旧如“旧”,还以原貌。”可惜,这样的恢复再怎么完美,也只不过是恢复原本完整的漳州古城中的一小部分,那些被拆除并盖起新楼的大片古街区,古建筑根本不可能还以原貌!这就好比主动致人于残废之后,再为他提供保护(而且毫无反省!)。

我们来看看漳州古城都失去了哪些老街道和老建筑? 新华西路、新华东路、 厦门路,、北京路北段、瑞金路、北门街、新华南路,、青年路北段,、南市街、博爱道、澄光道、解放路、南昌路、县前后街、西街等等。还有老街中的众多历史风貌建筑,老街中的个别建筑虽然幸存保留下来,但都无一例外被周围高楼紧密包围,比如“蔡竹蝉故居”, “东坂后礼拜堂”等等。举不胜举!

在所有这个些被拆除的老街区当中,最珍贵的是国内罕见的宋代修建的原本完整护的护城河!其北河和南河的大部分都被填平,上面建起高楼和道路, 护城河上的古老阴阳桥也都拆除了!其次是新华西路﹑新华东路﹑厦门路,北京路,青年路等老街,都是非常有历史特色的街道。遍布各种时代风格的店面、牌匾、古民居、洋楼、古巷。新华西路被拆除的有古老的东城墙遗址,著名的“北伐胜利纪念碑亭”,潘尚书府第,李公馆,济宁药店等大量名胜和历史风貌建筑,有尚书巷、帽子巷、陈家巷、东河乾、麒麟巷、石狮巷、陈厝巷、水德宫巷、林厝巷、西河乾等古名巷。被拆除的新华东路有非常典型的竹篙厝,各种风格的清初、民国时期商业店铺。有一大批名人学士古居,如许地山故居等。烈女庙、表忠祠、州主庙、接官亭、元魁庙、东廊宫、东岳庙和建于宋代的著名古迹凤霞宫等。有管厝巷,凤霞街,达聪巷,紫工司巷,大厝巷,打锡巷,田霞巷等自古名巷。被拆除的厦门路是漳州最长的闽南式骑楼建筑街道,此街东西二头与新桥,中山桥连通,形成完整的古城体系。被拆除的珍贵的老建筑还有崇正洋楼,东坂后天主教堂,协和医院,党校内番楼等等!这些老街和古建筑都是古城漳州的灵魂!而且是国内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的骑楼古街,一但拆除(特别是闽南风味的骑楼),古城漳州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大打折扣,永远无法复原!

漳州古城的命运从来都只是主政者的事情,民众的呼声完全不起作用。在拆毁古城的历史进程中, 漳州政界不乏有识之士,据理力争,质疑,反对,抵制拆毁古建﹑古遗址﹑古文物,但终究无法扭转乾坤。究其原因太复杂了!平庸之辈的我也只能谈谈其中的皮毛:民族性。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有好几座古城被夷为平地,战后波兰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按旧模样在原地盖起“古老”的新城,被誉为奇迹!欧洲人视古老建筑为宝,行走欧洲老城,你永远不觉乏味!而我们却弃旧喜新,把祖先留下的老建筑夷为平地,再用毫无文化特色的平庸建筑取而代之。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 漳州古城的保护范围至少应该是:东从新华东路到西街,南从澄光道到南昌路。整条护城河都在保护区内,把新城建到古城外。古城外有大片的平地,而古城的修复工程可以慢慢来,分片整修,修旧如旧,终成大业。漳州古城遗址如果完整保护好,这样一座古朴,多样,独特,体系完整的古城将留给中国仍至世界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终将给漳州带来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当然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终漳州古城遗址(仅凭国内最丰富闽南骑楼古街这一项)连申请世界遗产的资格都有了!

我从退休后开始关注漳州古城遗址的保护现状,拍摄走访,请教资深文史专家,看到自己小时候熟悉的古迹、古建、寺庙、教堂、番楼、街道、城河、古桥等悉被拆除、损毁、拆旧建新、拆旧建假。新建的房屋不仅材料完全是现代建材,而且都是毫无特色的现代楼房,这样的楼房无论你到哪个城市都比比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多少珍贵的文物被损毁,而在当今城市开发建设的历程中,又有多少历史古建筑被拆除!这种损失远远大于文革!失去载体,断裂文脉,波及非遗,古城历史文化记忆和信息都将不复存在。一座千年古老的文明古城就这样毁于我们这一代,做为一位热爱家乡古老历史文化的漳州市民,我深感痛惜!

我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对幸存的漳州古城的保护前景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谢谢各位!

                                   

                            李哲文写于2012年



1崇正洋楼南侧全景      



2012年12月25日2崇正洋楼拆除前(60年代)



3被拆除的珍贵东门古城墙遗址(新华西路)



4新华西“圆圈”1960



5漳州北伐胜利纪念亭1926



6陆安东路(新华东)(1933“闽变”)



7新华西路老街



8  70年代厦门路



9厦门路闽南骑楼



10厦门路古街



11延安南路老街



12厦门路与香港路叉口(拆除前)



13新华西与延安南交叉路口(拆除前)



14新华西路旧照



15新华东路局部



16延安南路旧照



17厦门路老街



18北京路局部



19正在拆除的新华东路



20旧城一角


以上老照片源自冯水国收藏品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