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注释

 昵称37701268 2016-12-02

捭阖第一

捭阖的本义是开启、闭合。本篇将开合作为事物发簪的普遍规律,与古代流行的阴阳学说结合起来,并将之运用于纵横游说的说术言略中,是纵横游说的基本方法。是指诱导对方发言,了解对方的意志、才能、兴趣、爱好,以探测其真实意图,从而提高游说的针对性。是指闭藏自己的主见,沉默不言,沉着应对。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反应第二

反,反复试探;应,指对方回应。本篇阐述推知别人意图的方法:如果自己的意图和对方不同,就要反复试探,观察对方的反应,要吧自知和知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周密详备的计谋和沉着应对的技巧,就能最大可能地了解对方,掌握事物的真想。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罝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内楗第三

楗,本义为门闩。本处有坚持和束缚的意思,本篇讨论臣下向君主、下级向上级进献说辞,要寻求进说者与施说对象之间的心理默契。首先分析了君臣的关系有远近亲疏,又指进献说辞要掌握时机,并学会固守自己的计谋,结合内情、外情,或帮助对方治理混乱的局面,或称颂对方,讨其欢心,从而获得信任。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见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11],而飞之[12]。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抵巇第四

抵,抵塞。巇,缝隙。抵巇,在这里指弥补不足、堵塞漏洞。本篇讨论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提出万事万物都会出现裂缝,要审时度势,在这些危险征兆刚刚出现的时候,将之减小、消除,如果能够补救,就采用抵而塞之的办法加以消除;如果无法补救,就要采取抵而得之的办法加以取代。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芽孽[13]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14]

飞箝第五

飞,飞扬,褒奖。《意林》引《太公六韬》:辩言巧辞,善毁善誉者,名曰:间谍飞言之士。箝,是指箝制、控制,本篇讲用赞美、褒扬的方法,赢得对方的欢心,取得信任,从而诱导对方,掌握实情,达到箝制对方、控制对方的目的。采用飞箝之术要了解对方的权谋、才能,了解对方的底细,有针对地使用捭阖之术。

凡度权量能[15],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16],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17],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18]:或先征之,而后重累[19];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20]也。

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21],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忤合第六

忤是相背,合是相向。本篇指出互相对立是事物的客观存在,只有精通以反求和之术才能顺应事物的变化;并讨论了如何利用对立和顺合的规律来考察、选择适合自己的君主,从而建功立业。

凡趋合倍反[22],计有适合。化转环属[23],各有形势[24],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25],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揣篇第七

揣,即揣测,包括忖度人情、事理。本篇指出权衡天下的强弱就是要看地域、人口、财富、山川险易、人才多寡、人心向背等国情。而揣测诸侯的内情,则要把握有利的时机,旁敲侧击,仔细揣摩对方的心思。通过量权和揣情,就能够掌握国君或者诸侯的内心,从而加以利用,成就自己的事业。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探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埍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者,几[26]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摩篇第八

摩是指反复观察对方。摩篇是揣篇的姊妹篇,本篇讨论揣不出对方实情之后,进一步试探对方,通过对方的反应了解实情。并列举十种根据对方的性情进行试探观察、指出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把规律、技巧和时机紧密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摩者,符[27]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窖、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28],故曰“神”;成之于阳[29],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30]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31]。夫几者[32]不晚,成而不抱[33],久而化成。

权篇第九

权,意为权衡。本篇讲述如何审时度势,进行游说,阐述游说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要意识到游说的目的是对付对方,要善于依据对方的意图,有选择地使用佞言、谀言、平言、戚言、静言展开游说。第二,要充分发挥口、耳、目三者的作用,适时游说,仔细观察,谨慎小心。第三,要扬长避短。第四,言辞要避免病、怨、忧、怒、喜五种毛病。根据游说对象不同,灵活运用。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34]之也。饰言者,假[35]之也;假之者,益损[36]也。应对者,利辞[37]也;利辞者,轻论[38]也。成义[39]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40]也;却论者,钓几[41]也。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42]者,决而于勇;戚言[43]者,权而于信;静言[44]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种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45]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46]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瞷[47]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谋篇第十

谋即谋划。本篇讨论了出谋划策及实施谋划的问题:第一,要顺应天地自然的人道的规律,做到主客观相结合。第二,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性格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计谋。第三,要抓住对方的心理使用计谋,尤其要注意计谋的隐蔽、周密和出其不意。第四,使用计谋要根据交往的程度,不要强加于人,而要顺应对方。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48]、其言外[49]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以谷远近之义。

决篇第十一

决即决策、决断。本篇讨论决策的意义在于排除疑惑,预知未来,趋吉避凶。决策的方法包括公开、隐蔽、诚信、掩饰和常规五种。决策的原则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并列举五种特殊情况加以讨论,最后再次指出决策关系到正乱治、决成败,一定要慎重。

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50];害,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51],阴励于二言[52],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符言第十二

附言。是指言语和事实像符节一般完全吻合。本篇讨论了统治者应该具有的修养和做人原则:第一,要安详、从容、正直、平和。第二,要虚怀若谷,以天下人为己用。第三,要做到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第四,要做到善罚分明。第五,要做到博学多闻。第六,要做到顺应规律。第六,要做到行事周全。第八,要做到洞微知著,明察秋毫。第九,要循名求实,名实相符。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听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

右主听。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信正,必验而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心为九方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

右主恭。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本经阴符七篇

指根本,是内在的体验,是外在的表现。此七篇讨论的是内在气质的修养和锤炼。讲述了旺盛精神、培养意志、充实思虑、分配威势、分配实力、连环用计、斟酌损益七个方面的修炼方法。前三部分侧重讨论内在精神、意志和思虑的养成,后四部分写精神力量的外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知。四者[53]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才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54]

实意法螣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意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55]以观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56]。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57],以接其说也。

损兑法灵蓍

损兑者,几危[58]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兑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59]。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

--------------------------------------------------------------------------------

[]命物:辨别事物。

[]阖而捭之:假装不说话诱导对方说话。

[]象:征兆。

[]比:比喻,比拟。

[]钓语合事:如钓鱼投饵一般,在交谈时引诱对方说出,以刺探到实情。

[]间:缝隙。

[]朕:迹象,征兆。

[]见逆:被拒绝。

[]见非:被否定,被诘难。

[]寤:明白事理。

[11]不留说:不采纳他人的进言。

[12]飞:褒奖,表扬。

[13]兆萌芽孽:兆萌是微小的症候,芽孽是伐木后从根部所生的新芽。

[14]守神:守住精神,即顺应天地之间的规律。

[15]度权量能:估量别人的权谋和能力。

[16]立势:确立能够控制局面的地方、权力、形势。制事:制定有关的措施。

[17]隐括:矫正人的缺点和不足。

[18]不可善者:即使运用钩箝之法也不能转移的人。

[19]重累:反复。

[20]缀:连接,缀合。

[21]空往而实来:用好听的空话,突出对方的实情。

[22]趋合:趋向合一,相当于“合”。倍反:背逆,相当于“忤”。倍,通“背”。

[23]化转环属:变化转移,像环一般连接起来而没有缝隙。

[24]形势:事物变化发展的态势。

[25]知睿:聪明才智。知,通“智”,智慧。

[26]几:细微,细微的态势。

[27]符:符验,指情感的外在表现。

[28]阴:隐蔽。

[29]阳:公开。

[30]通者:感情可以沟通的人。

[31]独行之道:只有圣人能够体会的规律。

[32]几者:通晓机微的人。

[33]成而不抱:把事做成,也不居功。

[34]资:资助,帮助。

[35]假:假借。

[36]益损:增加或减少。

[37]利辞:巧辩的言辞。

[38]轻论:轻巧而浮泛的言论。

[39]成义:合于义理。

[40]却论:反驳排斥对方的论点。

[41]钓几:引诱对方说出隐秘之事。

[42]平言:平实可靠的言论。

[43]戚言:面带忧色的言论。

[44]静言:心平气和的话。

[45]纵舍:摈弃。

[46]先分不足:自己有所不足之处。

[47]瞷:探视,窥视。

[48]身内:关系密切。

[49]言外:说话见外。

[50]善其用福,恶其有患:人遇到好事就高兴,遇到灾祸就厌恶。

[51]一言:专诚不二之言。

[52]二言:意义含混之言。

[53]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54]分之:分配调动一切。

[55]伏意:隐藏意图。

[56]错事:处置事件。

[57]要结:关键的联结。

[58]几危:危险的征兆。

[59]兑:有益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