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街头摄影界,西方有布列松,东方有何藩

 qmlick 2016-12-02

 照片拍不好?这里有技巧!



“我的天性是忠实地用摄影去表现自我,抒发我对这个世界的观感,我的某些理想、某种寄望,都在拍摄的过程中。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来的。——何藩




在摄影界,何藩被誉为“东方布列松”,从1950年代至60年代,他拍摄的多幅作品,至今仍是老香港照片的顶尖之作。


他对光影的运用,作品中的强烈的美感,动人的戏剧性,宏伟的诗意。对影像的执着追求,谦逊的品格,影响了几代摄影人。

《勿忘我》,1949年拍摄,2012年再创作,何藩作品。

《午后闲聊》,1959年拍摄,何藩作品。

 

何藩,1937年10月8日出生于上海,幼年即随家人移居至香港,为国际级知名摄影师,于1958年获得摄影十杰冠军,被誉为摄影界的“东方布列松”。他以拍摄上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闻名,早在年少之时就已获奖无数,扬名国际了。


正如张爱玲女士所言,成名要趁早。十三四岁何先生便从父亲手中获得了一台相机作为礼物,只是通过自悟就很快拍出了获奖作品。不到20岁与家人移居香港,从此徜徉于这座都市的不同时空,梳理了这座都市的每个剖面:熙来攘往的大街,幽静孤寂的陋巷,市井挑夫,渔帆远影,香江之畔的点点滴滴,都被小小的胶片一一截取。


何藩十分了解香港,十分熟悉香港人的生活,他善于捕捉香港最具魅力的城市风貌,乐于展现香港的市井百态。弄堂里,老人正在烧饭,一个小贩牵着几只色彩鲜艳的气球经过;街市上,雾气与熟食的蒸气弥漫,卖土豆的小姑娘若有所思;阳台上,晾满了衣服,小孩和猫同时探出了头……


何藩先生有很多作品都在香港的中环街市拍摄。他似乎特别钟情午后的时光,尤其是下午3时45分至4时的光线,往往一连数日在同一地点守候,只为等待期望的光线与人物相遇,在此时按下快门。


“我喜欢日落前这段时间,这样我可以获得较长的影子。我觉得影子比物体本身更吸引我,有一种抽象的味道,充满神秘感。”2012年,何藩回归香港的首展“昔日香港(Hong Kong Yesterday)”展出了一系列经典的黑白原作。何藩先生凭借这幅作品入选当年IPA(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最具影响力的亚洲摄影家”,是香港唯一的获选者。

《夜幕降临》,1954年拍摄,何藩作品。

《旋律》,拍摄时间不详,何藩作品。

《隐私》,1960年拍摄,何藩作品。

这也许就是摄影的魅力。五六十年之后,我们再次欣赏当年的照片,依然觉得历久弥新。

《靠近阴影》,1954年拍摄创作,何藩作品。

 

相比之下,作品《靠近阴影(Approaching Shadow)》有些与众不同。画面中,香港铜锣湾英皇书院外的墙壁上三角形阴影割裂阴阳,一名优雅的女子低头立在角落。这幅照片简洁明快的构图,沉默静谧的画面,在无声处,给读者无限遐想。

何藩先生说这幅拍摄于1954年的作品是自己“特别设计”的,英皇书院外原本只有白墙,他想如果能加上个三角形的阴影来构图会很有趣,接下来又想到如果在构图中加入一位美女不是更好吗?于是何藩找来自己的表亲拍下照片,随后在暗房加工出三角形的阴影效果。

 

作为黑白摄影大师,何藩擅长利用几何图形与线条、光线、阴影的对比来营造强烈的视觉效果。更为难得的是,他的一部分作品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另一部分作品富有创意与艺术性。 


《别离》,1957年拍摄,2010年再创作,何藩作品。

《幻境》,1962拍摄,2010年再创作,何藩作品。

《香港威尼斯》,1962年拍摄,2011年再创作,何藩作品。


不少朋友说何藩先生的作品匠气十足,缺少了像一把大锤敲击人心的震撼力,好似制作精美的好莱坞流水线大片。然而,何藩先生的作品更多的是细水长流般的温情,他忠实地用摄影去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观感,表达他的理想和寄望,也因这份忠实为香港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香港是一座迷人的城市,老香港尤其让人眷念。当我在五六十年代拍摄她的时候,感觉与她心相通,情相融。”

何藩说,有人称其为“朦胧个性”,说不清道不明,爱恨交织,即使身处异乡,也时时惦念心头。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何藩就在各种摄影比赛中斩获了二百多个奖项。从1958年至1965年,他曾连续8年赢得由美国摄影学会授予的“世界摄影十杰”荣衔。他的不少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

用眼睛捕捉的镜头只能称之为照片,用心灵捕捉的镜头才是真正的艺术。如是,何藩先生书写的是一段光影传奇。



【经典摄影作品】

一代光影摄影师



▲这是我最喜欢的照片






2016年6月19日,被誉为摄影界“一代宗师”的何藩在美国加州圣荷西的医院病逝,享年8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