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十二式及其养生功效浅释

 Czhghcyc 2016-12-02


传说,后魏李明帝太和年间(公元477—500),印度达摩来华传教,于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偶得一铁盒,盒中藏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帖:故,《易筋经》传说为达摩所创。另说,易筋经为达摩所创,系伪托。另据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康戈武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周明和周稔丰的《易筋洗髓经(修订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等书考证,均认为《易筋经》系明天启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托名达摩所作。“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掉尾势等。

1.韦驮献杵第一势

(一)口诀:立身期正下,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二)动作姿势

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安详,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平、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

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导引气血内观泥丸,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

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

引气下行,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引气下行,内观脾骨,自觉中焦温涧,胃脘舒适。

引气下行,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元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

引气下行,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

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拱手当胸:两臂徐徐前手举,掌心相对与肩等宽,两臂平直,再屈肘,肘节自然向下提坠,两手慢慢内收,距胸约一拳后,两手指尖相叠,拇指轻触,掌心向内。此时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舌抵上腭,面带微笑。

(三)养生功效

身体直立如柱,两眼平视半垂帘,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形正、心正、气正,三正天地气合于身。可见这是身体内外气的练习。放松身心,精神内守,更好释放经络气,发动气机。从经络气走向上看,劳宫有引通心包经的作用,而心包经之气血是在膻中聚集的,劳宫之部位之气沿着心包路线充实于膻中,有凝神聚气的作用。同时通过上肢的反复运动,可以改善颈肩功能。

2.韦驮献杵第二势

(一)口诀: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二)动作姿势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下运气,引气下丹田,双臂一字状,然后五指并拢,坐腕立掌,两足趾抓地,然后引地气上升,目视前下方。

(三)养生功效

综观这个第二式,正所谓:一呼一吸降龙虎,水火升沉既济成。从此丹田开启,由此可入练气之道。因为前面第一式只是激发了人体关键的得气穴位经络,后面借呼吸、动作和姿势发动气机,把气直接运行到丹田,并联系全身,也接了天地气。

3.韦驮献杵第三势

(一)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二)动作姿势

掌托天门目上举:接上势,两臂上举,掌心相对,翻转掌心向上,十指相对,舌抵上腭,仰面观天,眼看九天之外,脚跟提起,足尖着地。

俯掌贯气:两掌心翻转朝下,肘微屈,头正,眼平视前方,舌尖放下,两身在身前缓缓下按至小腹前,神意自九天之外收回,自头顶白会穴透入,径咽喉,脊髓至尾闾,沿两腿直达涌泉。下导时,足跟随之着地。


(三)养生功效

上一个动作要求呼吸缓慢,配合动作,目的在于开通中脉。身体上下要作到如一,包含上下扣住齿,神光内收。动作重点要求在腰腿上。意识停驻于两掌握外劳宫穴,全部发动上、中、下三焦及手足三阴五脏之气,还有下肢提踵的动作导引,意与气合,形与力合,能很好的练气聚力。

4.摘星换斗势

(一)口诀:双手擎天掌覆头,再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二)动作姿势

双手擎天掌覆头:右手径身体右侧缓缓向上举起,掌心朝天,五指朝左弓,松肩直臂左手臂外劳宫紧贴命门。舌抵上腭,仰面上观手背,透过手背看九天之上,身体自命门起上下双向伸展。

俯首贯气:右掌翻转向下,生屈肘,头正,舌尖自上腭自然放下,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同时'神返身中'。久练后与双手擎天连续练习时有'人在气中,气在人内',内外一气的感觉。松腰,则左掌劳宫穴发气,与上式'俯掌贯气'同,可参阅。

左手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三)养生功效

这一式最关键的是两手必须成龙爪,否则不能聚气于劳宫。此式可将发动的真气收敛,下沉入腰间两肾,通过抬头止视掌心及后仰,加强头部的旋转,充分促缩颈部肌肉,活动员颈椎各关节。

5.倒拽九牛尾势

(一)口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二)动作姿势

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上举,拳稍过头顶,拳心向内,屈肘。前臂与上臂所成角度略大于直角。肘不过膝,膝不过足,成半圆形,两腿观左拳。右手握拳,直肘向后伸展,拳心向后,前后两拳成绞绳状,称为螺旋颈。松肩,两肩要平而顺达。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内含,藏气于小腹,鼻息调匀,舌尖轻抵上腭。

导气下达两拳放松成半握拳状。舌尖自上腭放下,肩、腰放松,左手劳宫穴发气,闭目。气自天目穴遂入,依次贯穿脑髓,脊髓、两腿骨髓,直达两脚涌泉穴。

转身向右,与前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三)养生功效

肝脾胆肋部位,平常间是很少得到运动的,这个倒拽九牛尾动作,巧妙在于两腿用力,作用于肝肾,前吸后呼,实质是抑制一侧同时开放一侧,和前一式“摘星换斗”属于同一原理。这样既符合阴阳相生原理,又适应一般人气血不足的实际情况,集中气血开通一侧。左右结合,达到全开的目的。其次是鹰爪,收敛气血于筋骨,合于肝肾。

这样姿势和动作结合手型再加上呼吸,很充沛地畅通了身体两侧肝脾。的确是肝胆保健的上乘方法。当然可以单独练习作为保健肝脾的长期方式。

“转身换足、反观内视”是为了保证精神内守,保持自身气血体验,否则变成了体力锻炼。“转体时双手相合再分开”,一平衡气血,二应起手式的精神气血:膻中、劳宫、心包经络,统于全身之中。经过“倒拽九牛尾”锻炼,心情舒畅,甚至腹中鸣动,腰腿有力,带脉自动激发打开。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两手握牛尾的动作,前手正握,拳心朝前。后手拳心有一个随呼吸变化的动作,吸气的时候,拳心在后,呼气的时候拳心转为朝前。在实际操作中就很好理解。

6.出爪亮翅式

(一)口诀:挺身兼怒目,握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二)动作姿势

握拳护腰由第一势预备桩功,上身前俯,两臂在身前松垂,两手握拳,由身前缓缓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顺气,身直胸展,舌尖轻抵上腭,青少年,年轻力壮或以增强力量为目的者,提起握紧拳。

两拳变掌,缓缓向前推出,至终点时掌心朝前,坐腕屈指,高与肩平,两眼平视指端,延展及远。

松腕,虚掌,十指微屈,屈肘,两手缓缓向胸胁收回,势落海水还潮,两眼轻闭,舌尖轻抵上腭,配以缓缓吸气。

 

(三)养生功效

做这个动作时要求逐渐加大力气,正确要领是逐渐用力,先轻如推窗,后如排山倒海,缓慢加力,收掌时如海水还潮,渐渐收回,努目时也不要猛然瞪起,应该逐渐瞪大,做这个动作要刚柔相济。

身如泰山,双手向前推,推出时呼气,手指并拢如推窗望月。推手如望月芽,收手如望满月。双手后收至胸肋,四指分开如海水还朝。吸气,肌肉震震起起伏伏,两足与肩同宽。动柔中有刚,静绵里藏针,做三至七次。

久练此法,吸纳真气,促进自然清气与人体真气在胸中交汇融合,从面改善呼吸系统,养护五脏,达到养生的效果。

7.九鬼拔马刀势

(一)口诀:侧道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二)动作姿势

右手后背,掌心朝外,置于腰部。左手上举过头,屈肘贴枕部抱头,手指压拉右耳,左腋张开。同时头颈腰背拧转向左后方,眼看右足跟。舌尖轻抵上腭,稍停片刻。

拧身复正,侧头上观。两眼延展及远。舌尖轻抵上腭,身直气静。两手沿体前缓慢下落,恢复预备桩功。动作3、4与1、2同,唯左右相反。

(三)养生功效

这是左右对称的两个动作。运用了“肾开窍于耳”的原理,激发肾气。也秉承了前面几式抑扬结合原则:关闭一侧,旺盛一侧。

最大的特点在于上“掌心压颈椎,紧紧扣住玉枕关”和下“左手向后背推至大椎部位,推住玉关尽有力”,并且用劳宫合督脉呼吸。这样效果很好,有弃风清利大脑,活血颈椎,通畅督脉,强化劳宫。也合乎“心神主脑”的医理。

8.三盘落地势

(一)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各翻起,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二)动作姿势

同第一式预备柱功,屈腰下蹲,同时两掌分向身侧胯旁,指尖朝向左右侧方(微微偏前),虎口撑圆,眼看前方,延展及远。上虚下实,空胸实腹,松腰敛臀,气蓄小腹。要做到顶平、肩平、心平气静。练虚静功者可闭目敛神,铜钟气功即脱胎于比式,故亦可做单独桩法练之。

两腿伸直,翻掌托起,如托千斤。同时及气,舌抵上腭,眼向前平视,全身放松。

俯掌屈膝下按(恢复马步蹲按),配以呼吸,如此反复蹲起3次。年轻体装者则宜全蹲,站起进宜缓,同时握拳上提。


(三)养生功效

“身体下蹲如坐椅”这个是加强了下肢激发全身气血加快循环,起到内外气混合的目的。双手阳掌直臂上下运动,两臂两掌气充沛后,膻中开,任脉随之大开,借助手臂贯通劳宫,引外气进入任脉,入五脏,一身清爽。

9.青龙探爪势

(一)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必谧。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吸气。舌尖轻抵上腭。右拳以拳面抵于章门穴,左拳变掌上举过头,腰身缓缓屈向左侧,使左腰充分收缩,右腰极度伸展。掌心朝下,舌尖轻抵上腭,自然呼吸,眼看左掌。

屈膝下蹲,左手翻转掌心朝上,手背离地面少许,沿地面自左方,径前方划弧至左脚外侧;右拳变掌落下,同时身体亦随之转正,两握拳。直立,左掌同时提置左章门穴。右手动作与左手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三)养生功效

爪为筋之余,青龙探爪中的龙爪,着意活动手指,调节肝脏的藏血功能。左右旋转,这个动作目的在于牵拉两胁,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两肋理气。两手握固,收于章门,从意识上加强对章门的关注,起至加强脾脏功能的作用。通过两臂两爪的接近地面动作的完成。可以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功能。

10.卧虎扑食势

(一)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息息调远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直形也卫生。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径腰间肘掌心朝上,身直胸展。不停,两拳顺着胸部向上伸至口手,拳心转向里,同时屈膝、屈胯、微蹲蓄势,配以深长吸气。

左脚踏前一步,顺势成左弓步,同时臂内旋变掌向前下扑伸,掌高与胸齐,眼视两手。在扑伸的同时发'哈'声吐气。不停,身体前倾,腰部平直,将胸中余气呼尽,顺势两手分按至左脚两侧。头向上略抬,两眼平视及远。极目远眺。

前两个动作要协调一致。两脚不动,起身后坐同时两手握拳,沿左腿上提。其他动作与前述之动作同。如此共扑伸3次,左脚收回,右弓步动作与左弓步同,唯左右相反。


(三)养生功效

“四肢十爪全着地”,这个动作可不简单。可以聚气练筋骨,通过右小腿曲伸配合上肢的起伏加上呼吸,锻炼了后肾,可起到肾气直达足踵的补阴效果。通过身体后仰,伸展胸腹,调养任脉,紧迫上肢气血,松透下肢气血。从而调理整个身体的阴经之气。

11.打躬势

(一)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直膝间,头唯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听散寒,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腰,力在肘双弯。

(二)动作姿势

两臂展直,自身侧高举过头,仰面观天,头颈正直,屈肘两手抱后脑,掌心掩耳,两肘张开,与肩平行。

上身前俯成打躬状,头部低垂,大约至两膝前方。两膝勿屈,微微呼吸,掌心掩耳。两手以指(食、中、无名指)交替轻弹后脑(风池穴附近)各36次。

缓缓伸腰站直,先左侧拧腰侧转,再向右侧拧腰侧转,往返7次,两脚勿移,腰直目松,膝直不僵,舌尖自然放下,面带微笑。

在身体转至正中后,抬起脚跟,同时两手自脑后高举过头,仰掌呈擎天状,躯体充分舒展,并配合吸气。

 

(三)养生功效

中医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打躬式可以充分锻炼督脉,发劝全身的经气,从而起到强身健体,改善腰部背部下肢的活动功能的作用,”鸣天鼓“有醒脑、聪耳目、消除大脑疲劳的作用。

12.掉尾势

(一)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21次,左右伸脑,以七为志,更坐作功,盘膝重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二)动作姿势

两手分别自身侧高举过头。两掌相合,提顶、伸腰、展臂、提起脚跟极力高举。

脚跟落地,两脚踏实,同时两掌落至胸前。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朝外,两臂也随之前伸,展直。翻掌朝下,在身前徐徐下降至裆的部位后,弯腰前俯,继续下按至地。膝不可屈,如有未达,不可勉强。下按至终点时,昂头,舌抵上腭。如此俯仰躬身重复举按3-5次。天长日久,掌可逐渐靠近地面,则腰身柔若童子。

转腰向左方,两脚不移,仅左脚步变虚,右腿变实,右膝微屈。同时两手保持交叉状态,沿地面划弧移至左脚外侧。两臂保持伸展,自左方高举转头,掌心朝上,仰面观天,拧腰180度转向右方,徐徐弯腰右方俯身,下按至右脚步外侧,如未达到,不可勉强,可继续俯仰3-5次,以后逐渐靠近地面。

最后一次下按右脚外侧时,伸舒腰身两臂随之高举过头。继之拧腰转身至正前方。两掌相合,徐徐降至胸前。两掌缓缓分开,十指相对,下按,两手分开,自然下垂于两胯旁,恢复成预备桩功势。两脚跟起落顿地3-21次。



(三)养生功效

掉尾式中的抬头、翘臀,可以调各全身气脉,强化腰背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脊柱各关节的肌肉的活动功能。

经过前面的锻炼,气血已经壮于全身,已经定于精神中。首尾相连,练气行经络,强健筋骨,为之易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