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读书诗】薛令之《草堂吟》

 江山携手 2016-12-03

草堂吟(1

[唐]薛令之

 

草堂栖在灵山谷(2),勤读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3),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

猿鹤寥寥愁转深(4),携琴独理仙家曲(5)。

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说宫商调(6)。

鱼未成龙剑未飞(7),家贫耽读人皆笑(8)。

君不见苏秦与韩信(9),独步孰知是英俊(10)。

一朝得遇圣明君(11),腰间各佩黄金印(12)。

男儿立志需稽古(13),莫厌灯前读书苦。

自古公侯未遇时(14),萧条长闭山中户(15)。

 

【注释】

(1)草堂,即灵谷草堂,唐咸通元年(860年)改为灵岩寺,位于福安溪北洋城山村后,为薛令之读书之所。

(2)灵山谷,即灵岩山谷,在溪北洋城山村后。上有灵岩,下有金印石、钓鱼台,前有双溪、剑水交流。薛令之青少年时代,即于此筑灵谷草堂。

(3)柴门:贫苦人家简陋的门。

(4)猿鹤:比喻君子,读书人。《太平预览》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寥寥:数量少。

(5)理:弹奏。仙家曲:泛指高妙的琴曲。一般人无法理解,故云“仙家曲”。

(6)子期:指钟子期,传说中精通音乐的知音。《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宫商:我国古代音乐用宫、商、角、徵、羽表示音阶,宫商表示其中的宫音与商音,后来也泛指音乐。

(7)鱼未成龙剑未飞:比喻还未取得成功。汉·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8)耽:沉湎。

(9)苏秦与韩信:都是出身低下而后地位显赫的历史人物。苏秦:苏秦,战国时纵横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诸侯之间,说服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士成为身挂六国相印的显赫人物。韩信:秦汉之际名将。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封为淮阴侯。

(10)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11)一朝:有一天。遇:遇到赏识自己的君王。

(12)黄金印:是黄金制作的印章。古时公侯将相所佩。苏秦以纵约劝说六国君王,其言得行,其身得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

(13)稽古:考察古代事物。

(14)未遇:未遇到机会,指尚未发迹。

(15)萧条:寂寥冷落。闭户:闭门。《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学部五·勤学”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常闭户,号为‘闭户先生’。”因此,“闭户”也包括了专心致志读书的含义。

 

【简析】

《草堂吟》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薛令之,福建长溪县(今福安)人。福建那个地方在唐朝时还是很闭塞的,读书做官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事。“家贫耽读人皆笑”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风气。饭都吃不上,还读什么书呀!不过薛令之是个有志向的人,从他诗中所说到的“苏秦与韩信”、“佩黄金印”、“自古公侯未遇时”等语句来看,完全是“觅封侯”的架势。神龙二年(706),薛令之考上进士,成为福建第一位进士。开元中,官左补阙、太子侍讲。应该说基本上实现了他的理想。

这首诗是写他在灵谷草堂读书情形的。开头四句写草堂读书,草堂坐落在灵岩山谷,诗人就在草堂读书,一直读到很晚。这里人迹不到,惟有白云相伴。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白云缭绕,平添了一种高洁的意蕴,也富含隐逸的味道。

“春日”四句写草堂生活,一是垂钓,一是弹琴。写垂钓还是春光烂漫的,写弹琴就写出愁绪来了。“猿鹤寥寥愁转深”中的“猿鹤”如何解释?“寥寥”又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说:“胡猿野鹤也像是暗喻着一些政坛小人。”不过,这种说法太复杂了,当时的薛令之还是个青年,还没有踏入政坛,对朝廷中的变故不可能了如指掌,而且,接下来的“寥寥”又作何解释呢?另有人注释时转引了《太平御览》中《抱朴子》的话:“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猿鹤”并用,应该说就是用了这个典故,其意也就是“君子为猿鹤,小人为虫沙”,那么“寥寥”也就是“数量少”的意思。于是他“携琴独理仙家曲”,“仙家曲”是指高妙的琴曲,一般人自然无法理解。

“曲中”四句,上接“仙家曲”,是写他的忧愁。在薛令之当时所处的环境里,一来没有同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不能不是读书人的忧伤,“子期能说宫商调”折射出没有知音的苦恼;二来读书的行为不为人理解,“家贫耽读人皆笑”便是说明这种情况的。尤其是在没有读出成就之前(鱼未成龙剑未飞),更是如此。

当然,他自己是信心满满的,“君不见”四句是他引用的论据,“家贫”就不能“耽读”了吗?你看苏秦和韩信都是出身贫苦,而后来却成为大人物。苏秦是古代苦学的典范,“引锥刺股”是他的典型事例。

最后四句是勉励自己坚持读书。“男儿立志需稽古”是说他在古人的事迹中得到了鼓舞,那些“公侯”在没有遇到圣明的君主前,他们都是耐得住寂寞,刻苦攻读的。这些事例说服了自己,更坚定了他读书求进的志向。

(朱福生)

 

【作者简介】

薛令之(683-758),字君珍,号明月先生,唐福建道长溪廉村(今属福安市溪潭镇廉村)人,神龙二年(706年)进士,是福建第一位进士。开元中,官左补阙、太子侍讲。著有《明月先生集》、《补阙集》,均佚。《全唐诗》录其诗二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