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睡觉人图书馆 2016-12-03

禅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可以说禅宗是印度佛教在中国创造性发展后的产物,禅宗不仅继承了释家的思想,还拟补了国人精神思维的缺失环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心灵智慧:

禅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一、自性即佛

佛教的戒定慧三学集中于一个核心的问题:人如何学佛并成佛?禅宗的智慧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把佛不仅理解为佛性,而且理解为自性。自性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名字:法性、实性、本性、如来藏、如此等等。所谓自性本自清净,是指它没有原始无明的污染、遮蔽,以及由此而来的无穷烦恼和痛苦,而是纯洁的、透明的。对于自性,神秀的偈语尚未体悟其自身。他认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因此,对于自性的通达并不是各种外在的修行,而是内在本性的觉悟。

禅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二、禅是智慧之学

禅宗首先直接继承了涅磐有宗的佛性思想。佛性是人的不生不灭的内在本性。因此,任何人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禅宗其次也采用了般若空宗的中观思想,即不二法门。第三,如此规定的禅直达心灵自身。因为它是心灵本性的呈现,所以它不是有相的,而是无相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因此,慧能将戒定慧三学完全内在化了和心灵化了。通过这种变革,禅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种新的智慧之学。

禅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三、即身成佛

所谓的顿悟成佛实质上意味着人能即身成佛。一般佛教认为,佛有三身。但慧能从自性即佛出发,对于三身佛予以了阐释。

第一,清净法身佛是人已经具有的自性。

第二,圆满报身佛是自性的实现。

第三,千百亿化身佛是自性的变化。

禅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四、迷失

虽然佛性常在,但它却又常被遮蔽。正是因为每人具有佛性,所以才有可能迷失。不过,自性的清净是内在的、必然的和永恒的,而自性的迷误是外在的、偶然的和暂时的。人自性的迷失在根本上表现为人的自心的迷失。禅宗将它表述为著境。而且表现为人们在学佛和成佛的道路上的迷失。这就是说,人们虽然发现了自性的迷失并试图返回自性,但这一寻找自性的过程也会发生外迷著相。

禅说:“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五、无念

人的迷误关键在于其迷念,也就是人自身心灵的迷失。但那些迷误的人们如何才能真正觉悟呢?真正的无念是“于念而不念”。慧能说:“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这种转变发生在一念之间,也就是心的瞬间。因此,它在本性上是一种顿悟法。因此,“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对于禅宗而言,在人自身成为佛的同时,世界便成了净土。当人们的心灵净化后,那么所生活的处境就是净土了。

(关键词:禅、智慧、人生、修行、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